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二十一回 梁伯孙苦寻依据 汉皇帝封禅告绩

第二十一回 梁伯孙苦寻依据 汉皇帝封禅告绩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太仆虎贲中郎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等臣子,年青聪明,乃一代俊杰,善于察言观色,洞察人心。

太仆虎贲中郎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等,时常随侍在刘秀的身边,早就看出了岳父皇帝爱面子,不肯主动说出心愿的小心思。

于是,虎贲中郎将梁松,适时觐见刘秀,提出建议说道:

“陛下:

如今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可谓亘古未见的盛世。

而陛下继位,复兴汉朝廷,已经整整三十二年了!陛下的赫赫功勋,感天动地,岂能不向天帝神灵,昭告陛下伟大的治理呢?”

刘秀见女婿虎贲中郎将梁松,道破自己心思,不由得大喜,欣然应诺道:

“贤婿言之有理。麻烦贤婿,考察预言书《河洛谶文》等圣贤典籍,与有司大臣,研究制定,封禅的的有关礼仪。”

虎贲中郎将梁松遵旨,立即前去研读和考察《河洛谶文》等圣贤典籍、符命图谶,很快就得出结论,于是上报刘秀道:

“禀告陛下:

《河洛谶文》等圣贤典籍、符命图谶,已经明明白白地指出,汉皇帝九世之时,皇帝应该去泰山,祭祀天地。

臣查看符命图谶等先贤典籍,已经找到了总计三十六条理由和依据。请陛下审阅。”

虎贲中郎将梁松,庚即呈上自己对符命图谶等典籍的研究成果。刘秀闻奏大喜,对虎贲中郎将梁松说道:

“辛苦贤婿了。听了贤婿所言,朕不禁想起了前年,朕东巡鲁国时,群臣劝朕封禅一事。

如今,贤婿呈上的《河洛谶文》等圣贤典籍、符命图谶上面的记载,与群臣的意见一致。岂不是天意如此吗?”

虎贲中郎将梁松见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皇帝欣赏,兴冲冲地下去,与大臣们协商封禅礼仪。

见刘秀的心思,有了松动,太尉赵憙、司空张纯等三公大臣大喜,急忙不失时机,再次慎重其事地,向皇帝提出了封禅泰山的建议。

这一次,没有什么问题,刘秀很快批准。

经过一番波折,刘秀封禅泰山的主意,终于彻底打定。

于是,刘秀下诏有司大臣,认真考察先汉武帝(刘彻)封禅的档案,制定有关封禅的详细礼仪。

公卿大臣们很快查出,在祭祀天帝神灵,封禅泰山之时,需要“方石再累”,“玉检”,“金泥”等封禅大典用品,于是上报皇帝,请求批准制作。

“方石再累”,即一种可以对合的巨型方石;而“玉检”,即玉制封检;而“金泥”,即用水银和黄金制成的封泥。

刘秀开言道:

“诸位爱卿:

刻石费功,恐怕制作新的‘方石再累’一时难成。朕打算,重复利用,汉武帝陛下使用过的旧‘方石再累’,将上奏天神的玉牒,存放在其内即可。诸君以为如何呢?”

汉武帝时使用的“方石再累”,制作费时费工,十分精致尊贵,来之不易。

虎贲中郎将梁松等大臣,据理力争,表示异议道:

“陛下:

臣私下以为,陛下建立汉朝廷,名义上是复兴汉室,实际上是开创了一个新的基业,不宜照搬一切。

重复利用武帝陛下使用过的旧方石再累,不太妥当,恐怕会亵渎神灵,惹天帝神灵发怒,质疑陛下的虔诚。”

刘秀十分赞同,当即下旨道:

“虎贲中郎将等大臣的意见,十分妥帖。着即有司大臣,命令石工,采用完整的青石,重新刻制,新的‘方石再累’,不一定要五色俱备,以免劳民伤财,耗费国家和民间太多的财力。”

大臣们领命而去,封禅泰山大典的工作,逐步准备妥帖。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正月,封禅泰山的重大典礼,开始举行。

东海王刘强、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赵王刘盱等诸侯王奉召,都按时进京,朝拜皇帝,准备跟随皇帝一道,封禅泰山。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正月二十八日,刘秀亲率封禅泰山的庞大皇家车队,东行巡视。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初十日,刘秀一行,顺利抵达鲁国,做好前往泰山封禅的各项准备。

北海王刘兴(刘縯次子)、齐王刘石(刘縯嫡长孙,嫡长子刘章之子)等亲王,也奉召前往鲁国接驾,在东岳泰山,朝拜皇帝。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十二日清晨,封禅泰山的大典,正式隆重开始。

封禅队伍,燃起熊熊柴火,刘秀亲率文武大臣,登上泰山南麓的封禅台,在泰山南麓的封禅台上,祭祀天帝以及天庭的所有神祗。

祭祀之时,使用洛阳南郊,祭祀天神的礼乐和礼仪,一如在京城南郊,举行的祭天之礼。

祭祀礼成,刘秀君臣一行,才进早餐。

此项祭天仪式结束之后,至“食时”(即上午辰时),刘秀乘坐御用挽车,亲登泰山山顶封禅。

“日中”(即中午午时)时分稍后,刘秀终于顺利到达了泰山山顶,更换祭服,准备封禅大典之中,最盛大隆重的祭祀仪式。

到了“晡时”(即下午申时),刘秀亲自登上祭坛,神情庄重,面对北方而立。

尚书令,献上玉牒及玉检(呈给上帝与神仙的奏章),刘秀亲手,用一寸二分的御玺,在玉牒上盖印,并密封起来。

封好玉牒之后,太常命勇武有力的禁卫军骑兵将士二千余人,抬起祭坛上,硕大无比的“方石再累”,尚书令将密封好的玉牒,亲自藏入“方石再累”之内,然后把“方石再累”盖好,恢复原状。

其后,又由尚书令,用五寸之印,钤封石检,密封已经藏好了玉牒的“方石再累”。

告慰天帝神灵的仪式,举行完毕,刘秀再次毕恭毕敬地叩拜天帝神灵的护佑,文武百官,齐呼“万岁”。

汉朝廷的封禅大典,顺利礼成。

当初,秦始皇帝泰山封禅之时,保守秘密,其事十分隐秘,连司马迁等史官,也慨叹无从考察查证。

汉武帝上泰山封禅,随从也极少,其事也十分隐秘,很少有人看见,难以讲述其中经过。所以《史记》和《汉书》等典籍,都对封禅大典,语焉不详,记载不多。

只有刘秀,上泰山封禅,前呼后拥,随从众多。光是护驾,举抬“方石再累”巨石的禁卫军将士,就有数千人之多。祭祀阵势浩浩荡荡,声势浩大,仪式公开而又完备。

封禅仪式结束以后,刘秀不顾年老体衰,身体疲惫,率领文武大臣,又从原路,返回下山。

过了“夜半”(深夜子时)之后,年老体衰、疲惫不堪的刘秀君臣,才终于顺利地抵达了泰山脚下,驻跸休息。

随行的文武百官,护驾将士,人数众多,老少不一,队伍一直走到了“明旦”(次日清晨寅时)时分,人们才全部下山。

在夜间下山的途中,一些年老体衰,身体虚弱的大臣官员,如履薄冰,走得是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一路之上,心惊胆战,战战兢兢。

公卿大臣们,在侍从们的护卫下,常常无可奈何,筋疲力尽地瘫倒在岩石下,吃喝休息。

天亮之后,刘秀不顾自己身体的疲劳,亲自派太医和亲随们,一一前去,看望那些年老体衰,身体虚弱的公卿大臣,看护和问候他们的身体状况。

君臣全部顺利下山之后,刘秀十分喜悦,认为天帝神灵护佑,此次封禅典礼,进行得十分的顺利,没有任何波折,心里十分满意。

于是,刘秀一边休息,一边兴高采烈地,与臣僚们闲聊,封禅的经过,慰劳群臣说道:

“爱卿们啊:

到了此时此刻,朕终于轻松了,放下心来。

爱卿们可知道,昨天上山的时候,朕的心里,一直是忐忑不安,担心不已。

朕的车驾,若要快行,担心催逼了前边的人群;若要停止前进,又怕踩踏了后边的人众。

封禅路上,道路险峻,危险异常。朕一直战战兢兢,十分忧虑,恐怕会有什么意外和变故突然发生,大家会上不了山啊!

幸好,天气晴朗,一切顺利,朕的身体还好,不觉十分劳累。只是让你们,诸位爱卿,露宿涧饮,实在是辛苦你们了。

朝廷这次封禅仪式,人马众多,却没有一人摔跤,也无一人生病,这实实在在,是天帝神灵,保佑我汉朝廷的结果啊!

有天帝神灵的护佑,我大汉何其有幸啊!

这一天,山上的云气,也形成了宫阙的样子,岂不是天上神灵,也在观赏整个盛大的典礼吗?

此情此景,怎么不令人感动不已呢?

不仅是朕,感慨不已,欣喜万端,就是官吏百姓,皆见此云遮雾绕的海市蜃楼的美景,也无不高呼万岁。

我大汉朝廷,得到天帝神灵护佑,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岂能够不庆幸欣慰呢?”

群臣闻言,群情振奋,立即山呼道:

“陛下英明睿智,治国有方,神灵感应。臣等欣逢盛世,何其有幸!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大臣,护驾卫士们的呼喊声,响彻了整个山谷。

刘秀带领群臣,在泰山脚下,稍事休息,养精蓄锐。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二十五日,刘秀君臣一行,又驾临梁父山,举行祭地仪式,完成全部的封禅仪式。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二十五日(甲午日),刘秀在梁阴(梁父山北麓,山东泰安县南),祭祀地神,以高后吕氏(刘邦妻子-吕雉)配享。

同时祭祀山川众神的仪式,一切按照,西汉平帝(刘箕子)元始年间,在西京长安北郊,举行祭地之礼的旧典。

当时,陪同刘秀,登上泰山,设坛祭天,举行封禅大典的,不仅有诸位亲王,护驾禁卫军将士,还有以太尉赵熹、高密侯邓禹、司空张纯等三公为首的汉朝廷德高望重的公卿大臣,以及孔圣人的后裔,褒成侯孔志等名人,以及十二位四方蛮族“藩王”。

封禅队伍,声势浩大、浩浩荡荡,完全超越了前世,没有人能够相比。

四方蛮族的首领,也跟随汉皇帝刘秀,一道封禅泰山,这大约还是,开天辟地以来,亘古未见的第一次。

在举行封禅祭祀仪式之前,刘秀就派人前往泰山,打造好了一块石碑,在石碑上面,刻好了一篇石文。

此时的刘秀,已经预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似乎自己的寿命将尽。

所以,刘秀提前打造好了这篇封禅的刻石文,对自己一生的功绩和贡献,一生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历史成就,做了一个简要的总结。

泰山刻石文,其文写道:

“建武三十二年二月,皇帝刘秀,巡狩东方郡国,顺利到达了泰山,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昭告诸神,巡视东方土地的情况。

随从的大臣,有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执行司徒职事的高密侯邓禹等人。

此外,尚有十二位外族蕃王,汉朝廷的诸侯王等臣子随从,一道参加了,盛大的祭祀天帝神灵的典礼。

《河图赤伏符》上面说道:

‘刘秀起兵,捕杀大逆不道的人,四方少数民族,也乘机争斗,二十八岁的刘秀,定能继承火德,最终成为天下之君。’

《河图会昌符》也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