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一心一意谋久安 君臣同心封泰山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为首的三公大臣,之所以一心一意,想促成刘秀,封禅泰山,除了有借封禅泰山,谄媚皇帝,捞取荣华富贵的私心以外,也有自己的充足理由。
很早以来,每一位封建君王,都把举行封禅大典,看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国家大事。而参与封禅大典的臣民,也会因此,而得到皇帝的赏赐和晋升。
举行封禅大典,历来就被认为,是在国家兴盛的时候,帝王到泰山绝顶和梁父山这一座小山,向天地神灵,受命报功的盛大典礼。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高邑,即皇帝位,复兴汉王朝。
到了如今的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汉王朝复兴,已经整整三十多年。
所以,汉王朝的文武大臣,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为首的三公大臣,都一致认为,皇帝的功勋卓著,是复兴汉室的中兴之主,当然应该封禅泰山,向天帝神灵,禀告汉皇帝的英明治理。
的的确确,经过刘秀君臣以及天下百姓,三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汉朝廷的局面,日趋稳定,社会经济,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发展。
王莽末年,国家哀败没落,动乱不止,百姓血流成河,流离失所的景象,大大地改观。
所以,刘秀建立的这些丰功伟绩,在汉朝廷的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为首的三公大臣这一些文武大臣们看来,是超越前世的,以封禅的形式,向天帝神灵报功,当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举行封禅大典,不仅有助于社稷的稳定,而且有助于展现,汉朝廷的强盛形象,震慑蛮夷和天下万民,维持官吏百姓的向心力和朝廷的凝聚力。
所以,前年,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之时,司空张纯、太尉赵熹等公卿大臣,就迫不及待地上书刘秀,纷纷建议皇帝,择时举行封禅大典。
其他文武大臣,也群起附和,纷纷向刘秀,呈上奏章,建议皇帝,举行封禅大典。
当时,刘秀身体尚好,头脑非常清醒,态度非常坚决,看待问题也非常准确,为人也非常明智。
刘秀却对汉朝廷,举行封禅大典,持异常慎重的态度,不肯轻易举行,这样的盛大典礼。
尽管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为首的三公大臣一再规劝,但刘秀认为,汉朝廷如今的发展,距离“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盛世要求,还相差很远很远,举行封禅大典,向上帝报功,还为时尚早。
然而,事隔两年之后,刘秀却一反常态,最终答应了三公大臣封禅的请求,决定到泰山、梁父山封禅,突然发生了很大的思想转变。
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为首的三公大臣见状,皆惊喜不已,急不可待地谋划封禅事宜。
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为首的三公大臣,毕竟是汉朝廷卓有见识的士大夫,不是泛泛之辈。
不久,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为首的三公大臣,就逐渐明白,皇帝之所以做出改变,开始答应,到泰山封禅的请求,其实有着非常深刻、非常深远的原因,也与皇帝的身体状况,密切有关。
而这一点,作为当事人的刘秀,当然更加清醒明白。
于是,刘秀常常与侍候身边的皇太子刘庄和亲密的女婿太仆虎贲中郎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等人,私下里谈论道:
“孩子们啊,创业不易,守成更难啊!
朕作为复兴的汉朝廷的最高代表,天下的主宰,大汉皇帝,朕虽然可以,号令自出,政由己出,然而也必须照顾到,公卿大臣和天下百姓的心愿和利益啊!
近些年来,朕步入老年,身体越发不济,而天下并不安宁,也不是臣子们口里所称的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所以朕时常忧心忡忡,寝食不宁。
这样看来,将朕执政多年的成就,向世人和后人展现,的的确确,对于稳定国家,很有必要啊!
而举行封禅泰山这类隆重盛大的国之盛典,就成为了皇朝,展现君王文治武功的绝好舞台啊!
朕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朕有机会,将朕的治理功绩,对天下人呈现,让后人评说啊!”
不经意之间,刘秀对封禅的态度,就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言谈举止之间流露了出来。
皇太子刘庄一向聪睿,很快就听出了父皇的弦外之音,急忙对父皇刘秀说道:
“陛下言之有理啊!陛下的功绩,惊天动地,震铄古今。然而,如果由陛下直接提出封禅这样的大事来,岂不是有自吹自擂、邀功求赏的嫌疑和意味,有伤陛下谦逊的美德吗?”
刘秀赞叹道:
“庄儿言之有理。还是庄儿,了解朕的心意。孩子们啊,你们下去吧,让朕好好想想!”
皇太子刘庄和刘秀的女婿太仆虎贲中郎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等人,看了看父皇,如有所悟,行礼退了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