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诸三公倡议封禅 汉皇帝拒绝媚言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虽然汉朝廷的政事,早就走上了正规,但还是有很多,让汉朝廷君臣,庶民百姓,忧心忡忡的天灾人祸发生。
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二月的一天,京师洛阳,突然发生了一场令人惊恐不安的日食。
日食发生之时,阳春二月的暖阳,突然被月亮遮盖,失去了温暖的光芒。
刹那之间,天色变黑,气温陡降,似乎有妖魔鬼怪,将要从天空降临。
正在举行朝会的汉朝廷君臣,无不惴惴不安,心神不宁。京师洛阳的市民百姓,更是惊慌失措,争先恐后地涌到大街之上,观看天狗食日,生怕大祸降临。
得到日食报告,刘秀也是忧心忡忡,有些心慌意乱。
见众臣恐惧不安,议论纷纷,刘秀故作镇定,急忙出言,反省自己的理政得失,深深自责,安慰文武大臣道:
“诸君:
勿要惊慌失措,乱了我们的方寸。近些年来,天象变异不断显现,如今又出现日食。这岂不是天帝神灵,对朕的执政,不够满意,而发出的警告吗?
朕岂能够掉以轻心,不予重视呢?”
文武大臣喏喏连声,赞同刘秀的意见道:
“陛下明智。天心民意不可违。臣等以为,要想获得天帝神灵护佑,唯有疏解百姓怨恨,安抚百姓而已。”
刘秀赞同道:
“君言甚善!但诸君也不要太过担心忧虑。
此次天帝神灵,以日食方式,警告我们君臣,说明我们君臣,还有药可救,并非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朕深刻反省,大汉虽然已经复兴,但天帝神灵并不满意,官吏百姓依然怨声载道,岂不是说明,朝廷的治理,还有很多的遗憾缺失,需要弥补吗?
朕决定,将立即派遣大臣,担任朕的钦差臣,前往各地州郡,传播朝廷的恩德,调查种种惠民举措的落实,平反冤狱,释放囚犯,安抚百姓,破解百姓怨恨。
希望以此,能够缓解天帝神灵的愤怒,和庶民百姓的怨恨不满的情绪。”
众臣赞同道:
“陛下英明。”
于是,刘秀迅速下旨,派亲信大臣担任钦差,到全国各郡国,传播朝廷德政,平反冤狱,释放囚犯,安抚百姓。
刘秀不久,又下诏,普施皇家恩惠,赏赐天下男子,每人爵位二级,依照爵位的高低等次不同,适当减免差役和赋税;凡是鳏、寡、孤、独、以及患上绝症、穷得无法生存的穷苦百姓,每人发放粟米六斛,进行救济。
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四月初十,刘秀再次下诏,大赦天下:
天下在押囚犯,自斩首以下的徒刑,各减本罪一等,不孝大逆之徒,不在大赦令赦免的范围之内。
其余的有罪人犯,则可以用金钱进行赎罪,分别罚作苦役,等次各不等。
汉朝廷的德政实施,很快就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久,汉朝廷君臣,就十分欣喜地看见,汉朝廷的治理,有了明显的起色,民怨也少了许多。
一年时间过去了,汉朝廷的朝政,基本上走上了正规,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和民变盗贼发生,出现了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兴旺之景。
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就这样有惊无险地平安过去了,汉朝廷君臣,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转眼之间,就到了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正月。
正月里,喜事连连。去年就已经归附了汉朝廷的鲜卑部落的渠帅等首领,遵守他们的承诺,准时派遣自己的使节,前来汉朝廷东都洛阳,向皇帝朝贡,祝贺新年。
见鲜卑部落等众多蛮族部落酋长,前来东都朝贡,祝贺新年,刘秀心情大悦,有了一种万国来朝的得意之感,对于去年日食的担忧和恐惧,一扫而空。
到了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二月,汉朝廷的政事更加顺利,刘秀大喜,于是决定,命令太子刘庄,驻守东都洛阳,率领公卿大臣,离开东都洛阳,车驾向西,巡视全国。
见皇帝心情愉悦,意气风发,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等三公大臣,也倍感欣慰。
于是,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等三公大臣,趁机上书刘秀,再次提出封禅的建议秀道:
“陛下:
如今你,登基已经三十年,汉朝廷整体的局势,已经越来越平稳,可谓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
臣等建议陛下,宜封禅泰山,昭告天地神灵,彰显陛下的英明治理,以此笼系天下人心,稳定社稷。”
虽然汉朝廷的治理,小有成就,但刘秀的头脑,依然保持着清醒和冷静,依然一如既往地一口加以拒绝道:
“诸位三公:
不瞒诸位大人,朕并不完全认同,诸位爱卿的意见。
近些年来,臣常常对朝廷,实施土地分配、释放奴婢、安置流民和复员士卒等利民惠民政策之时,所遭遇的强大阻力和阻挠,很不满意。
朕的心里,一直烦恼不堪,难以舒畅,常常闷闷不乐,一直苦思解决的良策,力图完善,度田等制度和国策。
朝廷在度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挫折,遭遇的种种强大阻力,一直是朕的心病,朕一直耿耿于怀,不能释怀。
由于豪强大姓以及官吏士绅们的抗拒和掣肘,朝廷的土地改革,度田政策,一直未能妥善地进行到底。
急需土地的复员士卒、无地农民、释放的奴婢、流民难民等贫民百姓,最终并没有得到,朝廷恰当的安置,也没有如愿以偿地得到,朝廷多次许诺,分给他们的土地。
对于百姓心中,对朝廷治理的不满和怨恨,朕一直愧疚于心,忧郁不安,时常担心,王莽当年的悲剧重演。
难道诸君没有看见,如今,广大下层百姓的心里,一直对朝廷不公正不公平的土地分配政策,持有异议,心里愤愤不平,怨气满腹,社会上始终存在着,不安定的因素吗?
朕怎么能够盲目乐观,不保持头脑清醒,认为天下,已经太平,可以封禅报功,昭告天地神灵呢?岂不是欺天欺民吗?”
但以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为首的三公大臣,不肯停止,依然竭力坚持自己的意见,希望皇帝,能够举行封禅泰山大典,遂继续建议刘秀道:
“陛下:
臣等不以为然。封禅泰山,是国家大典,既可以昭告天地神灵,祈求天帝神灵护佑,又可以彰显朝廷恩德和陛下的治理,安抚天下民心。”
刘秀急忙阻止道:
“诸君不要再提此事。等朕巡视完天下郡国以后,再做最终的决定。”
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为首的三公大臣,不敢再谏,于是陪同皇帝,一道巡游天下。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二月十三日,刘秀率领群臣,到达鲁国,行进到济南郡、泰山郡一带,进行巡视。
路过泰山郡之时,刘秀一时兴到,无意之间,君臣就谈到了历代君王,封禅泰山的往事,似乎有心神向往之意。
太尉赵熹一向正直坦诚,敢于直言,见状大喜,于是又再次拜见皇帝,向刘秀进谏道:
“陛下:
前些时,臣陪同陛下,巡视天下,眼见陛下,有羡慕先贤圣哲之意,臣十分钦佩,就针对此类事项,谈谈微臣的看法。
臣等听说,自古以来,受天帝之命,而做人间帝王的,治理国家,一旦有了成就之后,就一定会举行封禅大典,向天帝神灵,报告自己取得的成绩,以祈求天帝神灵护佑,获得庶民百姓拥戴。
陛下的先祖武帝陛下,当年就是如此做的。而圣贤典籍上面,也有明明白白的记载,有据可查。
《乐动声仪》上面说道:‘以《雅》治人,《风》成于《颂》。’
周王朝盛世之时,周成王、周康王年间,君王都曾经郊配封禅,这是有史实记载可见的。
《书经》上也清清楚楚说道:‘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此示。’就是君王封禅泰山的意思。
臣等亲眼目睹,皇帝陛下,恭受天帝之命,中兴大汉王朝,平定海内的叛乱,修复祖宗的庙宇,恢复了大汉朝廷的传统,抚存百姓的安宁,安抚了天下百姓。
如今,天下安然无恙,百姓平安无事,安居乐业,已经进入了亘古未见的太平盛世。
万千百姓,都蒙受皇帝陛下的再生之德。皇帝的恩德,就像天上的太阳,普照大地,赐予百姓的恩惠,就像雨水滋润大地一般。
不仅是中原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乐,就连中国本土以外的蛮族,也都羡慕和享受,陛下您的宏达恩义。
《诗经》上明明白白说道:‘受天之祜,四方来贺。’而今年,正是寅年,仓龙甲寅,德在东宫。
微臣私下以为,皇帝应该趁着,这大吉大利的大好时机,遵循古代尧舜的典则,继续汉武帝的事业,实行二月仲春,到东方巡行的老规矩,在东岳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以宣传陛下,中兴汉室、安抚百姓的功绩。
臣私下以为,陛下您应该,在泰山刻石,记载陛下,您的赫赫功勋,恢复汉室的祖宗传统,用以酬报天神护佑。
陛下您还应该,在梁父山设斋坛,祭祀地神,以此传福祚,于子孙后代,这是有益于后代万世的盛事啊!
陛下岂能够无动于衷,不思效仿,先贤圣哲呢?”
刘秀闻奏后,沉吟不语,不置可否。随行的文武大臣,见皇帝并不反对太尉赵熹的意见,也都纷纷上奏,建议刘秀道:
“陛下:
太尉大人所言极是。陛下您荣登龙位,已经三十年之久了,建立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可谓前无古人。
臣等以为,陛下最好择日,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礼,祭祀天地神灵,并借此机会,庆祝皇帝陛下,即位三十周年的盛典,以彰显陛下复兴汉室的赫赫功勋。”
见随行文武大臣,一而再再而三地建议,封禅泰山,刘秀依然明智清醒,独自沉吟道:
“朕心里很清楚,太尉赵熹、大司空张纯和公卿大臣所说的话,显然有些言过其实,不过是阿谀奉迎朕的过誉之词罢了。与圣贤先哲相比,朕的功绩和恩德,算得上什么呢?”
听了随行大臣们的溢美之词,刘秀有些多心,他不喜反忧,心里突然难堪惭愧起来,顿时有些面红耳赤:
“公卿大臣当面阿谀奉迎,对朕歌功颂德的这些话语,似乎有些含沙射影的意味,岂不是在暗地里暗讽,朕的治理吗?”
刘秀并不认同随行大臣赞颂的话语,心里突然有些不高兴起来,立即下诏,驳斥群臣封禅的建议道:
“诸位爱卿:
朕对你们的看法,并不认同。你们可要知道,花言巧语,欺骗君上,可是大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