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定国策崇尚品德 尊隐逸砥砺气节 (第2/2页)
有官不做,不追求荣华富贵,不是疯子,就是傻瓜,就是桀骜不驯,就是长有反骨。
那些享受无限权力的暴君与暴官,绝对不允许,有独立的自尊,独立的人格,独立的品行存在。
他们也从不过问,他们的作为,是否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有益,而只是唯上命,而行事,想方设法地谋取自己的最大最高私利,保住他们的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而已。
那些贪鄙愚鲁,自私自利,只追求自身利益的家伙,实际上就是集帮凶与恶奴为一身!
他们只知道不择手段,获取他们的最大利益。他们哪里能够理解,什么是崇高?什么是道义呢?
他们永远也不会了解,也不愿意理解,这些无限权力,带给百姓的无限灾难。
天下黎民百姓厄运的产生,一方面在于不受权利制约的暴君、暴官实在太多;
另一方面,也在于那些只追求一己私利,保护既得利益的帮凶、恶奴太多太多啊!
他们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黎民百姓,其实也包括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啊!
历史的报应,因果循环,早晚都会降临。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呢?”
丽华感叹唏嘘道。
“的确如此!爱妻的见解,居然这样深刻,如此明智,发人深省。
但愿朕的后代子孙,能够深刻地理解,朕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明白朕以柔治国,培养砥砺节气的深刻道理。
也许那些受惯了暴虐奴役的官吏百姓,养成了奴才奴性品格的人们,还会不理解,朕以柔治国,以人为本的伟大策略。
或许他们还会认为,朕为人太过仁慈,不贪图独裁的权力,厌恶战争,没有以暴易暴,没有建立秦皇、汉武那样的赫赫功绩。
但朕哪管这些!
只要能够让朕的普天之下的官吏百姓,都过上幸福快乐,和平安康,不愁衣食的好日子,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圣君、明君啊!
当范升的弹劾奏章,呈上来以后,朕肯定不会批准他们,对周党等人,加以迫害的请求,开一个恶劣的先例啊!
朕知道,周党这些有节气的隐者贤良,不贪慕荣华富贵,他们本身,并没有什么罪过啊!
要说有错的话,他们也不过是,不讲那些虚伪的礼仪,没有把朕神圣化,把朕看成一个普通的君王,没有把朕看得至高无上,这样一些小问题罢了!
但朕自以为胸襟宽阔,豁达开明,哪里是那些小肚鸡肠、自命不凡的家伙呢!那些家伙,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朕当时就立即下旨,晓谕群臣道:
‘诸位爱卿:
自古以来,圣贤的君王,英明的领袖,他们治下,都有不愿意屈就的知识分子,能人贤士。
而这些圣贤的君王,英明的领袖们,都能胸襟开阔地善待那些,具有高尚品质的士人。
其实,这些不愿因为高官厚禄的诱惑,而放弃自己志向和理想的隐士大侠,才是我们民族、社稷的脊梁,才是真正最有骨气的人!
因为他们,不会为了贪图自己的一点私利,为了一点荣华富贵,就委屈自己,出卖别人,出卖自己。
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王朝的粮食。
如今周党等,秉持他们的高贵志向,崇高节操,不愿接受朕的俸禄,恩赐和富贵,正表明了他们的不凡气质,也彰显了朕的度量宏大。
他们的高尚志向,不可以委屈和勉强。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意愿,强加于别人身上。
朕特别赏赐周党等布帛四十匹,以礼送回故里;
其他隐逸人士,也充分尊重他们自己,个人的自愿,进行类似的妥善安置!’”
刘秀自信豁达地向丽华讲述道。
“陛下,你真是一代明君啊!
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君王,哪个皇帝,能够有陛下你,如此的智慧和度量胸怀啊!”
丽华夸赞刘秀道。
“陛下啊,还有庄先生呢?听说庄先生,还是臣妾的新野乡邻乡亲啊!
庄先生的情况如何,怎么没有听陛下谈起庄先生呢?
庄先生也回归故里了吗?像庄先生那样有才华有胆魄的人,没有留在朝中,为陛下做事,实在是有些令人惋惜!”
丽华有些迫不及待,十分关切地询问庄光的下落道。
“呵!呵!呵!正所谓忠言逆耳,马屁最香。
朕虽然知道,丽华表妹也是在拍朕的马屁,对朕逢迎,但朕就是爱听。
爱妻现在,也开始变得油嘴滑舌,学会恭维朕了啊!不过说实话,丽华表妹的夸奖和赞誉,真的有些令朕陶醉哦!
朕虽然号称英明的圣上,但朕的自我陶醉的感受,其实与普通人,也并没有任何区别啊!
也难怪天下大多数人,都难以逃避阿谀逢迎的迷惑啊!这就是马屁功夫的神奇之处啊!”
刘秀与妻子丽华开玩笑地自嘲道。
丽华的脸红了起来,就像一朵鲜红的玫瑰,刘秀见了,不觉有些忘情。
盯着丽华美美地看了好一会,刘秀才重新回答丽华的询问道。
“看样子,朕这个正人君子,实际上也是一个色鬼,被丽华妹子迷惑,就神魂颠倒,不知所以,忘记说话了。”
刘秀一边与丽华说笑,一边回答丽华的提问道:
“庄先生吗?朕马上就要给表妹谈起庄先生呢!
庄先生的确是新野县人。王莽末年,庄先生就避乱江南去了,所以朕找了很久,现在才找到庄先生。
哎!天下之人,很少能够抵御住利益的诱惑的,庄先生却是一个例外啊!
这就是朕之所以深深感叹的原因啊!
庄先生高风亮节,不贪慕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朕想任命庄先生,为朕的谏议大夫,可庄先生坚决不肯接受。
朕也知道庄先生的脾气,不愿意过分地强求于庄先生。也许是庄先生,太担心‘伴君如伴虎’的缘故吧!”
刘秀十分惜地对丽华说道。
“陛下已经尽力了,就这样安排吧!
陛下天性敦厚,重情重义。富贵之后,竟然也不忘贫贱之交,千方百计地想让朋友们有福同享。
天下实在是没有几人,能够与陛下相比,令陈胜之辈汗颜,自愧不如啊!
陛下啊,你是怎样找到庄先生的呢?听说陛下为了寻找庄先生,费了许多心血啊!”
丽华好奇地问刘秀道。
说起寻找庄光的经过,刘秀一下子兴奋了起来,急忙对丽华讲述寻找庄光的经过说道:
“是啊!丽华啊,的确如此!
庄先生又名庄遵,字子陵,本是新野人,少有高名,后避乱会稽余姚。
庄先生是朕年青在西京太学求学时的太学同窗好友,也是朕当初落难京师时的铁哥们之一啊!
庄先生的才学气度,当初在太学之时对朕的帮助与指教,都一直铭刻在朕的心里。
王莽天凤年间(公元14-19年),朕在长安与子陵相遇,与他两人一道,受业《尚书》,师从许先生,并结成了好友。
朕当时人微言轻,地位低贱,却年纪气盛,能够与子陵交友,常常引以为荣。
朕后来起兵反莽,庄光也积极拥护,大力支持。
朕登基定都洛阳以后,子陵对攀龙附凤,不感兴趣,所以庄先生后来干脆易名改姓,隐身不见了。
朕一直十分怀念子陵,欣赏子陵的高风亮节。朕曾经多次告示天下,寻找子陵。
无奈天下很大。光有庄先生的名字,也难以找寻。朕真是一筹莫展啊!
突然有一天,朕心血来潮,忽然想到,如果叫朕的画师们,绘出子陵的画像,布告天下,一定会有见过子陵的人,在朕的重赏之下,前来告知领赏的。那时,朕就会得知子陵的消息。
朕立即行动起来,召集宫廷一流画师,在朕的回忆指点之下,描绘出子陵的肖像。
直到形神毕肖以后,朕下旨复制若干份,颁行天下,让各地官吏和百姓,帮助朕,寻找子陵。
可是寻找许久,依然杳无音信,朕十分焦虑着急。
朕甚至常常胡思乱想,为子陵的安危操心,担心子陵,已经死于战乱了。
曾经有人冒充子陵,想来谋取荣华富贵。但经朕召见后,都被朕一一否决,朕更加忧心如焚。
其实那时,子陵已经知道了朕登极的消息。
庄先生也许知道朕会封他做官,不食嗟来之食,所以故意躲着朕。因为他生性厌恶官场,不愿享受朝廷的俸禄。
庄先生隐姓埋名,在齐县境内的富春山中,过着隐士逍遥自在的生活,为乡亲们疗伤治病。
庄先生常常一人,垂钓于溪水之中,自得其乐。
有一天,一个农人上山打柴归来,又累又渴,就到泽边喝水。他正好看见子陵身披羊裘,在溪边垂钓。
农人只觉得这钓鱼之人十分面熟,却不知道这人,究竟是谁。
回到城市里,看见集市上张贴的子陵画像,农人这才明白,此人正是朕千辛万苦,悬赏重金找寻的子陵啊!
农人不顾劳累,急忙飞奔到衙门,报告领赏。
得知齐县县令的报告,朕立即命令官吏,备好车马,携带贵重礼品,想把子陵请出山来。
然而,数次来往,都没有收获。
朕最后采取霸王硬上弓的方式,强令使者,快马加鞭,把子陵弄上官车,带到京师,住进朕专门在北军,为庄先生准备的房子里,给予床褥,派太官专门侍候(太官朝夕进膳)。
可子陵对这些,依然是不屑一顾。
朕知道大司徒侯霸,与子陵也是老同学,老相识。朕就叫大司徒侯霸先去,看望并问候子陵。
侯霸立即遵旨,派他的僚属侯子道等人,奉书前往,前去拜访子陵。
侯子道对子陵说道:
‘先生啊,侯公听说先生到来,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但迫于他的高贵身份,所以没有如愿前来。侯公希望,利用天黑的时候,请庄先生您受些委屈,过去说话。’
子陵当时高坐床上,启书读罢,然后问侯子道说:
‘侯先生,君房(侯霸字号)素来有痴疾。如今君房当了朝廷的三公,痴疾是否好了呢?’
侯子道回答庄先生道:
‘庄先生啊,大司徒位居鼎足,不再有痴疾。’
子陵笑着说道:‘既然君房(侯霸字号)没有痴疾,那君房派遣你来,究竟是干什么呢?’
侯子道急忙把大司徒侯霸,对子陵的亲切问候,告诉了子陵。
子陵呵呵大笑起来道:
‘先生说君房(侯霸字号)没有痴疾,要问候我子陵。这难道不是痴语吗?
当今天子诏我,往返数次,方才将我请来东都。皇帝本是我同窗好友,我尚且不愿意,亲自去拜见陛下。我怎么会去,拜见陛下的臣子呢?’
子陵的傲气,由此可知。
侯子道希望子陵,能够写下一封书信,他好回报君房,以便好去交差。
子陵推辞说:‘我的手不能书写。’
庄先生就丢过去一片竹简,交给侯子道,顺口说了几句,叫他写上拿回去交差:
‘君房先生:
你做了大司徒,这很好!很好!恭喜!恭喜!
如果你帮助君王,为百姓做了一系列大好事,那么我们大家,都非常高兴。
如果你只知道一味讨好君王,阿谀逢迎,贪求荣华富贵,对君主的错误主张,也一味曲从,就难免会受到腰斩颈断的极刑。
不顾百姓死活,可是天下罪人,那可万万使不得。这句‘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就是我的回话。
侯子道嫌庄先生的言语太少,希望子陵,再多说一些。
子陵又大笑起来,开玩笑地对侯子道说道:
‘侯先生,你又不是上街买菜,还讲什么价钱呢?你要那么多话,有什么用呢?’
子陵的脾气,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侯霸的面子,有些过不去了,就在朕的面前,不住地抱怨子陵,说庄先生坏话。
朕只好笑着回答侯霸,消解侯霸的怨气道:
‘大司徒啊:
朕十分了解子陵这个人,庄先生就是这样的倔脾气,实乃狂奴故态也!’
朕当天就再次亲自前去看望子陵。照一般规矩,应该是子陵远迎朕躬才是。
子陵却对朕不理不睬,庄先生依然躺在床上,假装睡觉养神,不理会朕。
朕走进去,看见这幅情形,心里并不生气。这才是真正的子陵啊!庄先生的脾气,可一点没改。
朕上前,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子陵的肚子,轻声问庄先生道:
‘唉,子陵老友,你难道不念旧情,不能帮助我刘文叔,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吗?’
庄光又假装睡觉,不理睬朕。
过了好一会儿,庄先生才睁开眼睛,端详着朕说道:
‘从前,唐尧道德高尚,但巢父洗耳。陛下现在是高瞻远瞩,英才济济,要我这老朽,去干什么呢?
人各有志,陛下没有必要,让我这样的驽钝之才,强迫为官,为朝廷效力啊!’
朕了解子陵,知道庄先生决定了的事,是不会随意改变的。朕只好说:
‘子陵啊,朕竟然不能使你顺从吗?’
子陵还是没有答应。朕没有办法,只好另找话题。朕与子陵叙旧,回忆当初同学时的情形,朕从容问子陵道:
‘子陵啊,刘秀与昔日相比,究竟怎么样啊?’
子陵不肯拍朕的马屁。他缓缓地与朕开玩笑说道:
‘陛下比起过去,身体稍微胖了一点。比起往日的表现,看起来,似乎多多少少,还有点儿长进!’
闻听子陵的难得的恭维,朕拍掌哈哈大笑了起来,邀请子陵一道闲谈。
晚上,子陵与朕,在南宫歇息。
子陵坦然酣睡,故意鼾声如雷,就像昔日那样,将腿压到朕的肚腹之上。
第二天,太史入奏:‘客星触犯御座,情状甚为急迫!’
朕知道太史,是想借机,开开朕的玩笑,拍拍朕的马屁,逗得朕的欢心。
朕于是笑着回答道:
‘朕与故人子陵共睡,难道天帝神灵,也有感应吗?’
朕一夜未回内宫,左右侍从,很是担心。
朕轻描淡写地向大家解释道:‘别害怕!朕是与故人子陵呆在一起,没有什么危险的!有刘安陪着呢!’
左右侍卫这才放心。
就这样,朕与子陵,谈道论旧,聊了好几天。
朕依然想任命,子陵为官,授给他谏议大夫一职。可庄先生仍然一力拒绝,只愿意归隐富春山(今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不愿意做官。朕也只好不再强求子陵!
朕稍稍欣慰的是,好在现在,天下太平,也有朕的一点功绩,朕只好让子陵回去,让子陵继续享受,他的快乐逍遥的隐居生活,安享太平。
朕也很有些羡慕,子陵过的那种闲云野鹤,自在与逍遥的日子啊!”
刘秀有些惋惜地叹道。
“陛下啊,你的宽阔胸襟,博大胸怀,真是令臣妾,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丽华言笑盈盈地对刘秀说道。
“臣妾与陛下也有同感啊!像子陵先生这样,不贪慕富贵荣华的人,实际上就是陛下最可信任的人啊!
至少,像子陵先生这样,不贪慕富贵荣华的人,他不会为了高官厚禄,富贵荣华,而去出卖他人。这正是陛下一力提倡的气节啊!”
丽华总结道。
“是啊,丽华啊!朕觉得你的性格,其实也有些像庄先生那样执着啊!
丽华,你还记得吗?当初你深深地打动朕的,叫朕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就是你对朕的真诚感情,没有一点虚荣、一片赤心啊!
朕永远记得那一年,朕刚刚从太学归来的那些日子,朕正处于穷愁潦倒之中,有些萎靡不振,灰心丧气。
正是丽华你发自内心,对朕没有掺杂任何利益,十分纯真、一往情深的感情,才让朕觉得,拥有你,是朕一生最大的快乐幸福啊!
从那一天开始,朕就对天发誓,朕一定会报答你的真情厚意!”
刘秀身份动情地对丽华说道。
丽华含情脉脉,看着自己的夫君,若有所思,已经忘记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此时,不仅仅是皇宫内欢乐的笑声一片。皇宫外,好消息也不断传到东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