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回 理常山邓晨出力 讨河内岑彭献计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回顾近一段时间以来,汉军取得的一系列辉煌胜利,刘秀对以和成郡、信都郡、常山郡、上谷郡、渔阳郡等郡为代表的官吏百姓士大夫,对自己的全力支持,一直感激不尽。
此时,刘秀的二姐夫邓晨,奉更始帝之命,在常山郡担任郡守,更是为前线的刘秀出力甚多,贡献很大,刘秀感激欣慰。
当初,刘秀的二姐夫邓晨,带领侄儿邓奉等邓氏家族的子弟,参加刘縯、刘秀诸兄弟领导的舂陵义军,首倡聚义,居功甚伟。
更始帝元年(公元23年),玄汉王朝建立以后,更始帝知道邓氏家族仕宦之家,奖赏邓氏家族子弟的功劳和贡献,于是下旨,任命邓晨为偏将军,担任常山郡太守,立即上任。
刘子舆在河北邯郸称帝,建立赵汉王朝之时,悬赏捉拿玄汉大司马刘秀。
其时,玄汉大司马刘秀一行,势单力薄,兵力弱小,深受邯郸赵汉朝廷威胁,不得不由蓟城南下,东躲西藏,四处逃避,最终逃到了信都郡暂避。
在信都郡太守任光、和成郡太守邳彤等官吏士大夫的说服下,大司马刘秀,最终放弃逃奔西京计划,依靠信都郡、和成郡两郡帮助,组织兵马,反击邯郸僭帝刘子舆。
这时,二姐夫邓晨,闻听大司马刘秀,准备派兵反击刘子舆,也勇气勃发,决心征战沙场,为国效力。
于是,邓晨特地从常山郡出发,赶往讨贼前线,准备投奔大司马刘秀,军前效力。
到了巨鹿城,邓晨才赶上刘秀。于是邓晨、刘秀兄弟俩,终于在巨鹿城下会面。兄弟相见,分外亲热。
邓晨遂趁机进言,请求跟随刘秀一道从军道:
“大司马大人:
伟卿希望,能够与大司马大人一道,率军攻打邯郸刘子舆这伙僭贼,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刘秀深谋远虑,了解二姐夫邓晨的特长,却不同意二姐夫邓晨从军的意见,于是劝解邓晨说道:
“伟卿哥:
你以一身跟我从军,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的主人。有了伟卿哥常山郡一郡,粮草兵力的支持,小弟我,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疆场了。”
邓晨听了,认为刘秀的看法,很有道理,十分赞同大司马刘秀的意见,爽快地答应刘秀道:
“大司马大人的看法有理。
邓晨自诩有自知之明,运筹帷幄,征战沙场,本非我之所长。我一人跟从大司马大人,不过是大司马属下一个平凡的部属而已,对大司马大人也没有多大帮助。
还不如听从大司马大人建议,举一郡之力,为大司马效力,更能够贡献我的抚巡百姓,支援前线的能力。”
“多谢伟卿哥的支持与帮助。”大司马刘秀见邓晨理解自己心思,十分欣慰,向邓晨道谢道。
不久,邓晨就听从刘秀的劝告,率领自己的部属,返回了常山郡,继续治理常山郡,把常山郡管理得井井有条,百姓欢愉。
刘秀率领汉军,与铜马等流民军,在冀州等地,进行大决战之时,二姐夫邓晨,专门从常山郡,为刘秀补充供应了军队将士数千骑,供应的粮草,也络绎不绝,一直没有断绝,给予了刘秀很大支持。
由于有常山郡、和成郡、信都郡、上谷郡、渔阳郡等郡县的全力支持,源源不断的物质与兵员的供应、补充和保障,刘秀才有了可靠的基地和后勤供应,没有了后顾之忧,最终保证了战事的顺利进行,乃至赢得一系列胜利。
顺利收复铜马军的喜悦,没有能够延续多久,萧王刘秀,又遇到了新的麻烦。
琅琊郡赤眉樊崇流民军的一位将领谢禄,又跟青犊军、上江军、大彤军、铁胫军、五幡军等流民军首领,秘密结盟,准备填补,铜马军归降后留下的真空地带,联合攻打刘秀新近收复的郡县。
赤眉军、青犊军、上江军、大彤军、铁胫军、五幡军等流民军将士约十余万人,在射犬(河南省沁阳县)一带,迅速集结,目标指向刘秀新近攻占的郡县。
其时,新近归降萧王刘秀的郡县,人心不附,局势很不稳定,刘秀闻讯,大惊失色。
刘秀决定,立即亲自率军,主动南下,前去攻击赤眉军、青犊军等流民军组成的联军。
汉军借助刚刚急迫铜马军之威,奋勇攻击流民军。
流民军联军,集结不久,号令无法统一,根本无力抵御彪悍强大的汉军主力的进攻。
汉军大破赤眉军、青犊军流民联军,重新收复被流民联军攻占的县邑。
刘秀遂乘胜追击,率领汉军主力,紧迫河内郡(河南武陟县),威胁玄汉朝廷控制的地盘。
而此时的河内郡,早已经归属于玄汉王朝治理。而河内郡太守韩歆,更是更始帝任命的郡太守,一向效忠于玄汉王朝。
萧王刘秀、偏将军邓禹一行,抵达河内郡边界之时,一时之间,激动不已。
萧王刘秀,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对邓禹等部将说道:
“诸君:
河内郡土地富饶,百姓富裕,兵员充沛。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可以控制南北,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备。
如果河内郡,能够为本王所有,岂不是如同当初,高祖皇帝,拥有关中蜀地一样吗?”
一听刘秀雄心勃勃之言,邓禹就已经十分清楚,萧王其志不小,已经接受了当初,自己与冯异的建议,开始觊觎着河内郡,心有所图。
于是,偏将军邓禹,趁势劝说刘秀道:
“大王殿下,此时,大王虽然名义上,依然还是玄汉王朝的臣子,但大王羽翼已丰,还需顾忌什么呢?”
刘秀与邓禹等诸将相视一笑,慨然叹道:
“唉,还是仲华兄弟,深知本王之心。”
自此以后,刘秀已经有了夺取河内郡,据为己有之意,只等恰当的时机,收复河内郡。
恰在此时,好消息传来。
“报告萧王:
颍川郡太守岑彭,率领部属宾客,前来归顺大王。”刘安突然进帐,报告刘秀道。
刘秀大喜,急忙吩咐刘安道:
“刘安哥,传令邓将军,公孙大人,好好安置岑彭大人。稍后,我再亲自召见。”
自此,玄汉朝廷任命的颍川郡太守岑彭,归顺了刘秀,成为了刘秀的得力部属。
颍川郡太守岑彭,归顺刘秀以后,夺取河内郡的时机,更加成熟了。
刘秀更加迫不及待,欲收复河内郡,逼迫河内郡太守韩歆,归降自己,将河内郡作为自己的强有力的后方基地。
当初,柱天都部刘縯,统领舂陵汉兵与绿林豪杰联军,攻打县宰岑彭守卫的棘阳县。
棘阳县县宰岑彭,见汉军势大,无力抵御,于是决定放弃坚守城池,携带官吏家属、宗族子弟和县属土兵等,前去宛城,投奔了前队大夫甄阜。
前队大夫甄阜,郡都尉梁丘赐,忿怒棘阳县县宰岑彭,不能固守棘阳县城,就将岑彭的母亲及妻子,都拘留起来,命令棘阳县宰岑彭,立功自赎。
所以后来,在与汉军的战斗中,棘阳县县宰岑彭的部将和宾客,作战都十分卖力。
前队大夫甄阜,战死沙场以后,棘阳县宰岑彭,也受了伤,于是逃归郡城宛县,与前队大夫甄阜的副将前队贰严说一道,共同守卫郡城宛城,阻止汉军进攻。
汉兵围攻宛城数月,宛城城中粮尽,出现人吃人的景象,再也无法支持。
棘阳县县宰岑彭与前队贰严说等官吏一道,就决定放弃抵抗,以全城降汉。
汉军诸将,攻打宛城的损失非常惨重,众皆愤怒不已,就准备杀掉降将棘阳县县宰岑彭、前队贰严说等官吏。
大司徒刘縯,说服汉军诸将说道:
“诸君,岑彭是郡里的大吏,一心坚守城池,这是他的节气和职责所在。
现在,我们举兵兴汉,应当表彰义士,褒扬守节的贤良士大夫。
与其杀掉岑彭,不如封岑彭以官爵,这样对以后的降将,也可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容易让他们归降。
否则,为了活命,他们必然奋起反抗,抵抗汉军攻打,我们的伤亡,将更加严重。”
更始帝和诸将认为有理。
更始帝不仅下旨,赦免了岑彭等,还封岑彭为归德侯,让岑彭隶属于大司徒刘縯帐下,担任大司徒刘縯帐下的校尉。
大司徒刘縯遇害以后,归德侯岑彭,又得到大司马朱鲔的欣赏,成为了大司马朱鲔帐下的校尉。
后来,校尉岑彭跟从大司马朱鲔,一道领兵,向新莽的扬州牧李圣(李棽),发起了攻击。
最终,汉军攻陷了新莽的扬州城,杀了扬州牧李圣(李棽)等官吏,平定了淮阳城诸地。
大司马朱鲔认为,在征战之中,校尉岑彭,功劳显赫,应该嘉奖,于是特别上书举荐岑彭,请求任命岑彭,担任淮阳郡都尉,更始帝下旨同意。
不久,更始帝派遣立威王(淮阳王)张卬,与归降的将军徭伟一道,领兵前去镇抚淮阳郡。
不想,将军徭伟起兵,反叛玄汉朝廷,把立威王张卬以及部属将士击走。
淮阳郡都尉岑彭,见立威王张卬失利,立即率领军队,前去支援立威王张卬,协助立威王张卬,攻打徭伟等叛将,最后,终于把叛将徭伟打败了。
不想,立威王张卬,心胸狭窄,恩将仇报,嫉妒淮阳郡都尉岑彭的才干和立下的功劳,担心淮阳郡都尉岑彭,在淮阳郡立足,会抢占自己功劳,抢夺自己的地盘。
立威王张卬,就向更始帝报告,建议提升岑彭,担任太守,明升暗降,将岑彭从淮阳郡调离。
更始帝不敢拒绝绿林大哥立威王张卬的意见,于是明升暗降,迁升岑彭,前去担任颍川郡太守。
那时,舂陵侯家族出生的宗室子弟刘茂,自称“厌新将军”,早已经在颍川郡起兵,并占据了颍川郡。刘茂割据一方,已经担任了实际上的颍川郡太守。
而跟随颍川郡太守岑彭的部属兵力不多,主要是岑氏家族的家族武装为主。
岑彭知道更始帝与刘茂,都是舂陵侯宗室子弟出生,自己实力不济,不敢与“厌新将军”刘茂争锋,前去抢夺颍川郡太守的职位。
因此,岑彭实际上有名无实,只有颍川郡太守之职,却并没有得到颍川郡地盘,实际上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无法在颍川郡立足,更无法管理颍川郡。
而颍川郡守岑彭,与河内郡太守韩歆,都是南阳郡同乡,是多年相交的亲朋好友。
颍川郡郡守岑彭,无路可走,遂与自己麾下的颍川郡官员将士数百人,前去投奔自己的同乡韩歆,跟从南阳同乡河内郡太守韩歆一道,留在了河内郡,帮助郡守韩歆,守卫河内郡。
刚好此时,萧王刘秀,对河内郡志在必得,开始明目张胆地派兵,进军河内郡,欲不惜与更始帝公开翻脸,也要占领河内郡。
河内郡太守韩歆,欲誓死效忠,更始帝的玄汉王朝,就派郡兵,守卫河内郡城,抗拒萧王刘秀的进攻。
颍川郡太守岑彭,一向敬慕刘縯、刘秀兄弟的为人,认为更始帝颟顸糊涂,胸无大志,受到绿林豪杰左右,肯定成不了气候,一心倾向于萧王刘秀。
于是,颍川郡太守岑彭,利用与韩歆的好友关系,亲自前去说服韩歆,竭力劝止河内郡太守韩歆为玄汉朝廷坚守。
但河内郡太守韩歆,一心忠实于更始帝,不为所动,始终不听劝告,继续派兵,抗拒刘秀进攻。
刘秀大怒,于是率领汉军主力大军,进兵到怀县,直接威胁到河内郡郡城。
萧王统领的汉军,兵力强大,河内郡官军,无力抵御。
在走投无路,迫于无奈的形势下,河内郡太守韩歆,才放弃抵抗,心不甘情不愿地表示,愿意归降萧王刘秀。
刘秀对河内郡太守韩歆,誓死效忠更始帝,为更始帝守城,抗拒自己,非常愤怒,对韩歆忠心耿耿,效忠更始帝的行为,很不满意。
占领河内郡以后,萧王刘秀,义愤填膺,命令部属将士,将韩歆押到身边,怒声斥责韩歆道:
“大胆韩歆,竟敢抗拒天兵。
本王按照陛下旨意办事,入据河内歇兵,休养生息,安抚百姓,你竟敢抗拒密旨!
你韩歆身为南阳士大夫,一郡太守,竟敢抗拒陛下旨意,违背本王命令,实属大逆不道,欺君罔上。
来人啊,把韩歆这个,不服从君令、阳奉阴违的家伙,立即捆绑起来,置于旗鼓下面,杀掉祭旗,枭首示众。”
岑彭见刘秀发怒,河内郡太守韩歆,危在旦夕,急忙前来萧王中军大帐,为韩歆说情,试图挽救韩歆性命。
当初,岑彭在刘秀的大哥,大司徒刘縯帐下,担任校尉之时,就与太常偏将军刘秀,有一些交往,非常了解,刘秀的为人处事和品行志向。
而刘秀本人,也一向钦慕岑彭,有胆有识,又有气节,能力出众,惺惺相惜,十分爱惜他。
当听人说道,颍川郡太守岑彭,在河内郡驻扎之时,也曾经多次劝说河内郡太守韩歆,与萧王靠近,刘秀很是感动。
见颍川郡太守岑彭,为韩歆之事,前来求见,刘秀急忙吩咐侍卫都管刘安道:
“刘安,传本王号令,立即命颍川郡太守岑彭大人,进来拜见本王。本王要好好地与岑大人交流交流,听取一下岑彭的中肯意见。”
岑彭见刘秀爽快召见,大喜,急忙进帐,拜见萧王。
宾主相见,彼此寒暄、客套一会,很快就进入了正题。刘秀态度诚恳、坦诚,微笑着,抢着对颍川郡太守岑彭直抒胸臆道:
“岑大人:
你我都不是外人,我们就坦诚相谈,不摆花架子了。
不瞒大人,并不是本王,忘恩负义,大逆不道,欲背叛皇帝,不肯回京复命。
而是本王,的的确确,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不能够为了一点愚忠,为了遵守陛下的旨意,就负义抛弃,追随自己的部众百姓,忘掉汉室大业,甚至送掉自己的性命,就草率进京朝拜。
想必大人,十分清楚本王的尴尬处境与迫不得已的苦衷。
自从当初,伯升大哥受到奸佞小人诬陷遇害以后,奸佞小人畏惧本王报复,一直不肯放过本王。本王就一直遭受,朝中奸佞的嫉妒中伤和仇视暗算。
绿林诸位龙头大哥、李家兄弟等朝中新贵,一直猜忌嫉妒,本王的才干和功劳,担心我为伯升大哥,报仇雪恨,多次暗施阴谋诡计,欲致本王于死地。
这些可怕的经历,恐怕岑大人,也略有所闻。
不瞒岑大人,如果本王贸然回京,岂不是又要重新挑起,奸佞小人的旧恨和嫉妒,朝廷又会再次出现,腥风血雨的场面吗?
本王无处藏身,陷入龙潭虎穴,掉入陷阱不说,不是也会让,无数亲近本王的贤良士大夫和亲朋好友,受到本王的牵连,遭受冤狱,以致陷入死地吗?
如今,北方并未平定,天下并未太平,河北官吏百姓,渴盼英明领袖,能够领导他们前行,与他们一道,共度难关。
而忠心耿耿,追随我的部属将士,也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本王怎么能够,只考虑自己的仕途和对君王的忠诚,不考虑他们的将来和想法,无情无义地抛弃他们呢?
实际上,不瞒岑大人,本王如今,违背陛下旨意,暂时占据河内郡,也不过是一种自保之策罢了!
岑大人啊,你能够理解,本王的想法与苦衷吗?
希望岑大人,能够指教于我,让本王与岑大人一道,安定天下,建立盖世功业,造福百姓,名垂青史。”
岑彭听了,深有同感,对刘秀的感受,十分同情。于是,岑彭趁机,为刘秀分析天下形势道:
“主公啊,岑彭非常理解,你的境遇和你的苦衷。
当初,岑彭一直跟随大司徒大人,随侍司徒大人左右,备受信任,非常清楚,绿林三部兄弟的小心思。
岑彭也曾经多次上书司徒大人,提醒大司徒大人,保持警惕,提防奸佞小人设计陷害。
无奈,大司徒大人,胸襟宽阔,以诚待人,为了兴汉大业,天下苍生,不肯猜忌、怀疑,绿林兄弟,以免祸起萧墙,兄弟反目。
以至于最终,大司徒大人,抗威将军,双双惨遭绿林兄弟的毒计陷害至死,萧王大人,也遭受皇帝和掌权大臣的猜忌,明升暗降,被逐出国家中枢,发配河北,抚巡郡国。
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如今,天佑善人,大王经历重重磨难,终于遇难成祥,终成大器,就将龙飞九天。
萧王殿下,终于创就了如今的这一份伟大的基业。按照人之常情而言,岂肯拱手让人,受人左右呢?
恕臣大胆,何况,更始帝陛下,并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圣明之贤君呢?
岑彭私下以为,大王完全可以,凭借这一份基业,利用天赐良机,去顺应天心民意,建立盖世功业。最终,复兴汉室,造福百姓,重建太平盛世。
如今,樊崇赤眉的主力大军,已经向西,进入了关中诸地,西京的更始帝朝廷,已经是岌岌可危。
而大汉朝廷权臣,依然故我,放纵无度,他们矫称诏制,假传圣旨,阻塞道路,以至于四方反叛蜂起,群雄竞相逐鹿,百姓无所归命。
岑彭窃闻大王,平定河北,开创的是帝王之业。这真是皇天庇护,保佑我大汉王朝,是天下百姓的幸福啊!
岑彭怎么敢,有异议呢?
当初,岑彭幸蒙司徒公伯升大人解救性命,还一直没有机会,报答司徒公的大恩大德。
不久,司徒公就遭受奸佞小人谗言中伤,遭受祸难,岑彭无以为报,永远遗憾在心。
现在,岑彭有幸,再次遭遇大王。岑彭愿出身自效,舍身效命,与大王一道,造福百姓,共建太平盛世。
大王,能理解岑彭心意吗?”
刘秀听了岑彭,发自肺腑之言,欣然大喜,遂靠近岑彭,与岑彭倾心畅谈道:
“君言甚善!多谢岑大人对本王的理解和支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