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相章惇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大宋何所有!
哲宗绍圣年间,朝堂上的政治清算愈演愈烈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新党完全扭转形势,开始了对旧党的迫害。
讽刺的是,旧党的失势首先开始于内部的背叛。高后刚刚病逝之时,宰相是吕大防和范纯仁,吕大防担任山陵使期间,亲信杨畏上疏说新党的章惇、安焘、吕惠卿、李清臣等人都是仁义之臣,应当召回朝中任职,熙宁变法有利于国家,应当任用章惇为宰相。
杨畏这个人是个反复横跳多次的小人,熙宁变法时他推崇王安石的经义之学被选拔进国子监任职,后来因为同僚犯罪被牵连遭到贬谪。
元佑年间,杨畏鼓吹司马光旧法有利于国家,收到旧党青睐,后来被吕大防提拔成御史,多次在吕大防授意下弹劾政敌,不管是新党政敌还是旧党内部政敌,一视同仁,一并攻击。
如今吕大防山陵使还未卸任,杨畏便将枪口掉转,向着旧党发起了攻击。
哲宗原本就有全面恢复新法和任用新党官员的想法,杨畏可谓是瞌睡人给送枕头,借着杨畏的奏疏,哲宗接连将章惇等人召回朝中委以重任,吕大防、范纯仁等旧党宰相纷纷出局。
新党全面回归,章惇任首相,绍圣元年仅仅几个月内,朝廷里便完成了新旧党派大换血。
首相章惇,是其中一个关键性人物。
与新党上一任首相蔡确一样,章惇也名列《奸臣传》,而跟蔡确相比,章惇的一生更富有传奇色彩。
章惇是建州浦城人(今福建浦城县),在宋代福建属于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的地区。但章惇并非普通家庭,父亲章俞是个官员,章惇自幼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也许是受到族中长辈章得象成长经历的启发,浦城章家对于读书格外重视,仁宗嘉佑二年,年仅二十二岁的章惇和族侄章衡参加科举考试双双进士及第,一时间在老家当地传为美谈。
但接着章惇做了一件震惊科举界的事儿,他放弃了朝廷的任命状,不做官了,要再考一次。因为族侄章衡是那一届的科举状元,叔侄二人一同考试,侄子章衡是状元,叔叔章惇却不是状元,面子上挂不住。
面子上挂不挂得住咱不知道,这份勇气实在可嘉,要知道宋代科举考试是三试,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到最后的殿试堪比今天考清华北大。
章惇仅仅因为名次问题就放弃了功名,换到今天要是一个人考了高分被清华录取,却因为成绩不如当状元的亲戚就不去上学再考一年,估计也会登上今日头条的头条。
章惇这种人要么太蠢,要么太狂,要么太牛。
事实证明章惇一点儿都不蠢,而是个又狂又牛的大牛人。仅仅两年后,嘉佑四年章惇同学再次进士及第,这次成绩更好,高中甲科,全国第五。
聪明的章惇知道Flag立一次就行了,再端着就要打脸,这次没矫情,奉朝廷任命到商洛(今陕西商洛市)任职县令。
商洛县令工作繁琐又枯燥,恰逢嘉佑七年秦凤路组织解试考试,章惇身为甲科进士,被领导安排参与当考官,这次主考官之行,他遇见了同年进士、老伙计苏轼。
要说嘉佑二年的进士,简直就像曾经的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一样,群星闪耀,后来进入宰执的就有九人,王韶、吕惠卿、曾布、章惇、苏辙都做到了宰相或者副宰相。蜀党头子苏轼、洛党创始人之一程颢也都是这届进士。
虽然后来苏轼苏辙兄弟又在制科中大放异彩,但章惇在之前进士科考试时的潇洒表现显然已经提前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当年的同科进士,如今的同办公室同事,苏轼与章惇他乡相逢分外亲切,工作之余经常结伴吃吃喝喝,游山玩水,快意人生。
相处的时间久了苏轼发现,章惇这伙计文化水平虽然高,但做事却总有一股莽夫的味道。
两人日常喝完小酒骑马出去郊游(搁现代属于酒后驾驶,大家千万不要模仿),走着走着前面有人大喊快跑有老虎,宋代的陕西不像今天人类社会发达,当时很多荒山真有老虎。
苏轼跟章惇两个书生,也真是酒壮怂人胆了,听见老虎也不怕,说以前没见过老虎,上去看看老虎长啥样儿。俩人往前走了没多远真有只老虎,俩醉鬼不怕,马怕了,嗷嗷乱叫说啥不肯再前进。
苏轼一看马都吓成这样,酒醒了七分,老虎这东西吃人呐!连忙劝章惇,兄弟算了,回去吧。
章惇毫无惧意,跟苏轼说,你在这儿等我,我上去瞅瞅。
说完,章惇打着马的屁股逼着马上前去,到了老虎跟前,章惇下马步行,拿着马杖在老虎前面一块大石头上猛敲。
据记载,敲击的声音惊到了老虎,老虎跑了。实际上据我推断,当时老虎不饿。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两人结伴游南山,到了山下一汪潭水处,有一根独木桥横跨在水面上,桥对面是山壁。读书人最喜欢的就是到各种自然人文景观处题诗,看到此情此景章惇诗兴大发,约苏轼一起到独木桥对面的山壁上题诗。
看着眼前摇摇欲坠的独木桥和桥下深不见底的潭水,苏轼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劝章惇算了,太危险。没想到章惇丝毫不在意,径自走过独木桥,一手抓着旁边的树枝保持平衡,另一只手拿笔沾墨在山壁上写下,“苏轼、章惇来”。
被章惇吓了两次的苏轼没好气的说,兄弟你以后一定会杀人。
章惇奇怪问苏轼,怎么看得出来?
苏轼说你这人连自己的命都不要,别人的命你更不会在乎。
不要命的章惇在地方上历练了数年,英宗治平三年,被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欧阳修是北宋有名的伯乐,早就听说过章惇当年科举考试时的壮举,年轻人后来在地方上的工作也很踏实,不推荐这种人推荐谁?
章惇不想辜负欧阳修的一片好心,但官场的路从来都不会一片坦途。欧阳修当时正跟谏官集团因为濮议斗的你死我活,本着敌人推荐的人才就是敌人的原则,谏官们疯狂攻击章惇,御史中丞王陶更是亲自上疏弹劾,说当年章惇两次考中进士,不是为了报效朝廷,而是沽名钓誉不配进入馆阁。
宋代的文人讲究名节,既然你攻击我,那我干脆不做。继续在地方任职的章惇没有等太久,熙宁变法之初,王安石听说了章惇的才学,在章惇进京述职期间把他找来,攀谈之下发现章惇非常聪明而且思路清晰,非常器重。
当时有人提醒王安石说,章惇这人品行有争议,用人要慎重,王安石却不以为然,用人要用才,不能过分追求品行,有才之人就应该用。
受到王安石器重的章惇时来运转,以阁臣身份进入制置三司条例司任职。
随着熙宁变法国库逐渐有钱,朝廷在对外政策方面发生了很大转变,开始谋求外拓,王韶率兵熙河开边期间,湖南地方官上疏,当地蛮族酋长请求归附,请朝廷予以收编安置。
与大部分人想象中不一样,其实一直到了宋代,在我国湖北湖南、贵州两广等地仍然存在大量少数民族部落,这些部落不属官、不服管、不缴税、不纳贡,俨然国中之国。
为了国内整体局势安稳,一般情况下朝廷对这些部落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不给朝廷添堵就当你不存在,可现在这些部落居然主动要求收编归附,那当然是好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