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大员鹰 (第2/2页)
这之后钱铁山又从新来的劳工和陆海军学员里挑了几个队员,包括村里的土着少年,拢共凑了10来个人,七八条枪,队伍这才算开张。
一旦走上正轨,陆战队各种豪华单兵装备的优势就迅速体现出来。即便是只配发经典“十八剁”丛林砍刀的土着队员,在大员的夜晚,也一样算是神出鬼没——因为他们同时还配发战术耳机和夜视镜。
尖兵走在最前,身后背着红『色』的冷光灯源,一些穿着荧光背心的人间隔在队伍中,肩头上安着夜视镜的军官们前后维持。17世纪的滨海泄湖,夜晚在里面休憩的琵鹭并没有被岸边路过的队伍惊醒,士兵们默默前行,没有交谈,只有手势和耳麦里传来的短促命令,几道拳头粗,红『色』的圆柱形光源从部队头顶掠过,指引着方向。
......
两星期后,三军共用的无人机系统,终于在商馆东南角的机房里安装完毕。东南角的炮台,之前就被改成电信机房,『露』台上架设着穿越众熟悉的钢架电信塔,只不过是袖珍型的。现在电信塔上又多了一杆折叠式的电子天线和一部六角形,无人机专用的数据链天线。
炮台下方是机房,现在里面专门辟出一块地方用来安放无人机地面控制站。
两架蓝白『色』涂装,形状有点怪异的无人机,已经在商馆后方一条砂质跑道旁待命了。
这两架无人机来自于兔子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公司,出厂型号是“m-70”,来到大员的当天,为了比肩美帝的“全球鹰”,穿越众已经把“大员鹰”恶搞绰号安到了它们头上......
“大员鹰”机身是尖锥体,形状很像被削尖的木桩,全长只有2.6米;两边机翼安装完成后长5米。这是一款军民两用机,不但能地质勘查,森林防火,还能用来战场侦查,火炮校准——取决于飞机当时搭载的设备。
定制的这两架“大员鹰”是蓄电池推进,所以巡航半径只有150公里,刚刚能到海峡中线;飞机的载荷也不高,只有25公斤。不过这些『性』能,用来在海峡侦查已经足够......150公里之外的船队,平时由电信塔上的导航雷达负责。
大朝明的上空没有卫星,所以无人机上的gps设备全部取消,机上的设备主要是合成孔径雷达和一套tcdl数据链传输系统。
由于这套战术数据链系统体积较小,所以处理能力不够,达不到情报级数据系统的要求——“大员鹰”传回的侦查图像,是没有经过处理的,需要地面站组织人力筛选情报。
不过这都不重要,这里是17世纪,不是分秒必争的中东战场,穿越众有足够的时间分析情报。
两架无人机试飞成功后,大办公室立即向位于新港溪以北的麻豆,萧垅两社土着下达了最后通牒:限两社头人三日内来大员报道,逾期不至,后果自负。
通牒是由新港社的一个土着带过去的,是用汉语书写,用得是晦涩的外交体,一般新闻联播看得少的人,很难搞清楚信上写得什么,至于麻豆人民的话......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