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 第21节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
他与陈文干都是公司的大股东,不过他还是董事长兼总经理罢了。
汪依桐没想到小叔子真的给了她这么大的惊喜。开心之余,又操心起小叔子的亲事来。也是碰巧,这次在省城学习,倒真为32岁的小叔子搭上了线。
那是一位陪姐姐来省人民医院看病的姑娘,叫黄茜,在一间大专院校做老师。汪依桐有了这番心思,就特别注意观察这位姑娘,觉得她神情温柔,对姐姐关心体贴。但做事情又得体大方,不会唯唯诺诺,有大家子气。
汪依桐使了个心眼,将近下班的时候,让陈志光来接她。但,又借口自己刚接到主任通知,还要加班,就借机让陈志光送那位黄茜姑娘回去。
果然,汪依桐不愧是看着小叔子长大的,陈志光确实与黄茜看对眼了。两人一路闲谈,交换了联系地址。一年后,汪依桐进修期满,在回到东湖市上班,而陈志光与黄茜也瓜熟蒂落,在省城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第四十八章 卖柿子
当然,这些事情汪依桐夫妻与陈志光都瞒着陈文干。他们都是理性之人,知道让孩子得知自己不用努力就拥有这么多财富,并不是好事。
汪依桐一边向儿子灌输“知识就是财富”的观点,又要他以小叔为榜样,鼓励他勇于奋斗,努力创新。
陈文干虽然知道小叔事业做得不错,但他一向是个有志向的孩子。小叔是他的榜样,是他努力的精神力量。他并不会向同学朋友炫耀小叔的公司,他觉得自己做出的成绩才可以成为自己的荣耀。也就是他的这份认知,才让他一路向前,追逐更大的梦想。
曾文芳当然不知道陈家内里的事情,她只在上一世听小玲说陈文干的家族事业做得很大,说陈文干已经首长级别的人,职位很高。具体怎么高,其实,曾文芳重活一世,还是分不清军队的职位。
这时,曾文芳正在一点点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步子虽说跨得不大,但很稳。
杨雪珍的大伯正是曾文芳上一世经常打交道的“卖咸柿子”的老伯,不过,人家如今并不老,才三十六七,身体也特别壮实。幸亏,这腌制咸柿子的手艺已经与上一世一样好。
曾文芳与刘小玲两人凑了些钱给杨雪珍在村里收柿子,然后请杨大伯帮忙腌制。
杨大伯人很好,以为这些小姑娘想在春节的时候卖柿子,非常乐意帮这个忙。后来,见到收回满屋子柿子,不由大吃一惊:“这么多,你们三人卖得完吗?”
杨雪珍不好意思地说:“大伯,我同学帮我联系了县城里卖柿子的人,可以批发给他。春节放假,我与弟妹也可以到街上去摆摊,应该可以卖完。我同学也会帮我,大伯您就放心吧。”
“真的如此?”
“是啊,大伯,您就放心吧。只要柿子的质量能保证,我们就保证能卖掉。”
“再说,我们的本钱还压在这柿子上呢。如果卖不掉,那不单辛苦了大伯,我们的钱也拿不回来呀。”
杨大伯想了想,觉得也对。恰好农闲,就一心一意地帮侄女腌制柿子。
月底,曾文芳再次去阳光县城的时候,就不是与刘小玲两人了,还加上了杨雪珍与四箩筐的咸柿子。
曾文芳说,这些柿子两箩筐批发给那位钟大叔,另外两箩筐让小玲与雪珍分开在两处地方摆摊买。毕竟批发给人家一个柿子才赚了3分钱,还不算车费、人工费,如果自己摆摊卖,那赚得就多了。
当然,这道理小玲与雪珍都懂,为了做成第一桩生意,两小姑娘也顾不得胆怯了。三人在车站就分成两路,雪珍就在车站摆摊,小玲与曾文芳给钟大叔送去两箩筐柿子,收到钱后,就去了服装市场。小玲在一楼市场门口摆摊,曾文芳上了二楼找吴惠梅。
吴惠梅见曾文芳提着一袋子东西放在地下,惊奇地问:“这是什么?”
“这是柿子,咸柿子。”
“哦,青山镇的咸柿子,我倒是吃过一两次。”
“梅姨,以后保证你每年都能吃到最好吃的咸柿子。”
“哦?你家里有柿子树?”
“没有,梅姨,你下一楼看看。”曾文芳神秘兮兮地道。
吴惠梅疑惑地走下一楼,发现市场门口的右侧,有个俏生生的小姑娘正在向客人介绍咸柿子,看那身形、听那声音,不是刘小玲又是谁?
“小玲!”吴惠梅喊了一声,刘小玲回过头来朝她点点头,又指了指摊子前的两个顾客,喊了一声“小姨!”
吴惠梅哭笑不得,这些死妮子,胆子越来越肥了,什么生意都做。不过,她也没说什么,这档口她还得请小姑子帮忙看两天,事情还没有交代好呢。卖柿子这些小生意即使亏,也亏不了多少,就随她们玩去吧。吴惠梅如此想着,扭转身上楼了。
上午八点半,曾文芳随着吴惠梅,还有市场其他档口的生意人,坐着一部大巴车出发去荔园市。
吴惠芳告诉她,这一次,不但要去荔园平山批发市场,还要去渔港东门批发市场。这两个地方的衣服款式多而杂,去到那里也如大浪淘沙,能不能淘到好货,全靠各人眼光。
这些曾文芳当然知道,做生意不就凭着各人眼光吗?做得好的档口每个月要拿几次货,做得不好的档口,衣服积压得卖不出去,只好换季的时候便宜清仓。
做服装生意没有压货也是不现实的,但曾文芳计划年前没有卖完的衣服,年后以成本价清货。这样一来,才不会把本钱压在那里,第二年又有新款式时,这些衣服一样卖不到好价钱,还不如便宜清出去。
却说刘小玲两小姑娘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卖柿子,曾文芳看好的地方确实不错,车站人流多,有的人要下乡镇,有的人是去市里。特别是回市区的乘客或要去市里探亲的乘客,看到又圆又大黄澄澄的柿子,都不禁停下了脚步。
杨雪珍的爸爸会编织竹篓子,就编织了几十个。杨雪珍说买十个以上就免费送一个竹篓子。这些客人干脆都买十个以上,提着一竹篓去乘车。
不到午饭时分,杨雪珍一箩筐的柿子就卖完了。她在车站买了几包子,又把箩筐寄放在一个卖水果的阿姨那儿,去市场找刘小玲了。
小玲在市场门口摆,开始时人流不多,直到十一点左右,人才多了起来。经过的人大部分是买菜的妇女。这些人一次买不多,大多是两个三个。所以,等杨雪珍来找她的时候,箩筐里还有十多个柿子。
“你那箩筐卖完了?”刘小玲见杨雪珍只提了个小袋子过来,惊喜地问。
“文芳说的还会错吗?她说估计车站那儿会卖得快些,果然如此。不过,你这边也不错呀,剩下也不多了。”杨雪珍瞅了瞅箩筐,心里乐开了花。
这生意真好做,如果把这些全卖完,她们这一趟就能挣下三十多元钱呢。
她们三人说好了,曾文芳不占股份,刘小玲卖的这箩筐柿子按5分钱一个向雪珍批发,卖出一个赚5分钱,归小玲。意思是,小玲卖出一个柿子,雪珍也能赚到3分钱。
她们带上了四箩筐柿子,每箩筐有150个柿子。钟大叔那里拿到9元钱,杨雪珍自己摆摊卖,赚了10元左右,再加上小玲这边4.5元。这样算起来,杨雪珍这一趟共赚了24元钱,就是小玲也能赚七八元。
两人美滋滋地吃着包子,不时有人来买柿子。也不过半个多时辰,刘小玲箩筐里的柿子也卖完了。还有个大婶见最后一个柿子被买走,有些遗憾地问:“没有了?唉,我想买了菜再回来买几个回去,没想到竟这么快就卖完了。”
“大婶,您如果想咸柿子吃,可以到桥头那里买,那里有。”
“哦?与你们卖的一样的吗?”
“是啊,都是一样好吃的,不会太咸,也不酸,腌制得刚刚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