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精明女配 第2节 (第2/2页)
可能最开始,在原本的沈夏来年纪还小的时候,她对着爹娘做出一些承诺,但实际心里并不知道这些承诺的份量。
只不过是她说了以后,爹娘都表现的很高兴,所以她便发现了一条讨好父母的捷径,开始有意无意的说一些父母喜欢听的话。
而沈长柱和王翠翠呢,当时也未见的真指望这个闺女将来怎么怎么孝顺,一个小孩子,能有孝顺父母的心就足够了,旁的都不要紧。
没有人不爱听好话,沈夏来说的多了,沈长柱夫妻少不得会觉得这个二闺女格外懂事孝顺一些。
时间一长,沈夏来得了父母的偏爱,和爹娘的感情更深,一些随口说的话沈夏来心里也牢牢记着。
虽然她的确有说话夸张夸大的毛病,但对沈长柱夫妻也是真的孝顺,并不是做戏。
对兄弟姐妹,她也希望他们能过得好,过得幸福。
当然,沈家其他的孩子也对爹娘也都孝顺,只是不像沈夏来,给爹娘买点东西便唱念做打,唱一出大戏出来。
沈夏来的性格,与其说是她的本性,不如说她作为多子家庭中的老三,闺女中的老二,下面又有几个弟弟妹妹。为了得到父母的重视,才慢慢形成这样的性格。
第3章
沈夏来退烧后,她娘王翠翠不放心,让她在家里歇了几天。
沈夏来没干过农活儿,虽有着原主的记忆,BBZL她不觉得只靠着记忆,她就能把地里活儿干好。
何况原主在干农活上也不是个利索的。于是她顺势在家里歇着,然后开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原身今年初中毕业了,就像小说里写的,现在初中生也算高学历,可又能怎样呢?
县里工作岗位并不多,一个萝卜一个坑,家里没有关系,又没有班可以接,那就只能回农村种地。
市里工厂多,倒是会招工,可初中学历放在市里就不够看了,要想在市里有个工作,怎么也得是高中,中专,大专。
就是公社小学的代课老师,也轮不到沈夏来。
毕竟公社里这么多知青,有不仅高中毕业,还和大队本地人结婚的。沈夏来虽然是本地人,知青们和本地人结婚了,自然也算本地人了。
也难怪在小说里,原主最后还是选择通过结婚来获得一份工作了。
沈夏来自然不会这么选,原主现在初中毕业,其实最好的选择,是去读个高中,或者读个中专。
原主其实也想过去读高中,原主读书成绩很好,考试回回都是第一。她也知道如果能读个高中,人生会很不一样。但是读高中,需要不少钱,而沈家,负担不起这份钱。
不止对沈夏来,对女主角人生影响最大的,也是上学这件事。秦风父母无法接受她这个儿媳妇,不仅因为她是个乡下人,更因为她连小学都没有读完。
沈家是很普通的农民家庭,沈长柱是家里老二,结婚后早早分出来了。
家里有七个孩子,老大老二读了小学,老三也就是沈夏来今年正好初中毕业,老四老五老六,也就是秋来禄来冬来,三人分别是十四十三十二,三人虽年龄不同,上小学的时候是一起去的,是同一届。
本来前头三个孩子,都念到小学毕业了,二女儿沈夏来甚至念到了初中,剩下的几个最起码也该供到小学毕业。
但现在沈家大女儿沈春来十九岁,大儿子十七岁,大女儿已经定了亲,等今年冬天,农闲时就要嫁出去了。
沈春来是沈家夫妻的第一个孩子,她本人又自小乖顺听话,弟弟妹妹都是她照顾着长大的。
沈长柱夫妻舍不得她,等她出嫁,还想给她多多少少备上一份嫁妆。
还有大儿子沈福来,周岁十七,虚岁十八了,也到了考虑结婚成家的时候了。
儿子结婚和女儿嫁人不一样,女儿的嫁妆还好说,到时候女婿给的彩礼一分不留,他们夫妻全给女儿备着,再添上二十块钱,添上床被褥,就很体面了。
可儿子结婚,不仅得准备彩礼,最主要的是得盖房子。现在沈家只有两间房,总不能等大儿子结婚以后,儿媳妇孙子也都挤在这两间房里吧。
沈家只是普通家庭,还供着好几个孩子读书,想要盖房,也不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能行的。
盖房,那得要钱啊。
沈长柱夫妻又不愿意像别人人家似的,把嫁闺BBZL女的钱拿来给儿子盖房娶媳妇。
只要他们愿意这么做,那儿子娶媳妇的压力自然会小很多。
沈家四个女儿,三闺女周岁十四,大儿子周岁十七,也就是说,三闺女周岁满十八的时候,大儿子也才二十一。
沈家大闺女能干,家里家外一把好手。二闺女更是读过书,初中毕业,人长得也标致。三闺女虽然性格泼辣,能主事,干活也麻利。
可以说沈家这三个闺女,都是好媳妇的人选,便是多出点彩礼,也有的是人愿意娶,尤其老二,在县里读初中时就有后生喜欢她。
沈家只要把这三个闺女嫁出去,靠着收来的聘礼,和他们的积蓄,给大儿子娶媳妇盖房子不成问题。
沈长柱夫妻却不打算这么做,大闺女是第一个孩子,不能亏待了她。
二闺女是最孝顺的孩子,还读过书,将来怎么也要嫁到公社,嫁到县里,更不能亏待了她,让她被婆家瞧不起。
三闺女性子厉害,她若是和两个姐姐不一样了,怕是会闹起来。前三个聘礼都当成嫁妆给闺女陪嫁过去,那到了老四这里,也得一样的做法。
家里没多少积蓄,怕是还得和亲戚朋友们借钱。
读完小学四年级的秋来,冬来自然只能退学回家。
至于禄来,沈奶奶偏心他,单独给他出了学费。他现在开学在读小学五年级,读完五年级,如果沈奶奶不供他念初中,也一样得回家。
家里连三个小学生都供不起,沈夏来想去读高中,更是天方夜谭。
这么想着,沈夏来也发愁的很。
读高中,读不起,不读高中,种地,又不会,不止沈夏来不会,原身也常年读书,地里活儿只能应付的拿点儿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