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爱你 (第2/2页)
但父子不和,突然提起,总是不自在。
她探身,盯孟时的反应。
孟时三两下把包子咽了,拿出手机看一眼。
这个点夏琴同志还没上课,拨通号码,接通后,问:“还想见孟愈远吗?”
孟时等了十几秒没等到回应,说:“爱你。”
挂断电话,扭头对有点懵的潘雅宁说:
“你让孟愈远活到那个时候再说吧,我妈还没想好。”
虽然有时候没有直接拒绝,大抵是有点念想。
但孟时不会去替夏琴决定什么,也不会要求她在多少时间里做出回应。
等她想好了就说,说完了孟时就做。
没想好,那孟时就等。
没那么复杂。
到租住的民宿,摄影指导季红婷和副导演冯杰伟,已经和美术指导叶柳新去布景。
孟时本来就是通过行生老和尚的“面子果实”,让法雨寺开一扇“方便之门”,让剧组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地点拍摄。
让人给开了方便之门,剧组自然也不能让人家不方便,所有场景都是用的时候搭,用完就拆。
时间紧,任务重。
孟时招呼来剧组化妆师给潘雅宁上妆,自己坐在她的侧面,拿出几张打印好的纸,把其中一张递给她。
这是一张彩绘的观音像。
五彩悬塑的假山,山上祥云缭绕,峰峦叠嶂,正中端坐着观音菩萨。
头戴宝冠,露臂赤足,秀丽端庄,神采奕奕,左足踏莲,右足屈膝,面露笑意,双手抱膝,俯视众生。
孟时迎上潘雅宁疑惑的目光,说:
“这是隆兴寺摩尼殿内,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的五彩悬塑观音像。
因为平时观音塑像多为坐北朝南。
这尊观音塑像坐南朝北,便又被称作‘倒坐观音’。”
等她仔细看过,孟时又抽出一张递过去,这是一副篆刻的古朴楹联:
问菩萨为何倒坐。
叹众生不肯回头。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同泰寺故址重新兴建寺院,尽拆故宇旧屋,加以拓展扩建,题额为鸡鸣寺……”
孟时给潘雅宁详细讲述了观音像和楹联的出处后,把一页剧本递了过去。
【外、日、山脚。】
【玄奘问一煮茶的老妇人。】
潘雅宁把心神投入剧本,嘴里不自觉的按照剧本给出的情绪,同时将两个角色的台词都念了出来。
“老施主,我看这壶中之水早已煮沸,为何您还任它翻腾?”
“本就是一片水深火热,自然会有翻腾,看你只顾埋头赶路,不如尝尝我这一壶清苦,可否煮沸人间?”
“老施主,我方才是做了一个梦吗?”
她念到这里,停住。
通过这句台词,潘雅宁知道这不是完整剧本,中间缺了一段。
两段台词之间,穿插了一个“梦”。
也就是玄奘喝茶之后,有一段剧情,没有在这页剧本上。
她在好莱坞拍摄过超英电影的续集,电影公司为了避免演员有意无意的剧透,只在拍摄的当天,分发角色台词剧本。
潘雅宁不知道孟时是不是也是出于这种考虑,没有发问,继续往下看,
“我年轻时曾见过一尊倒坐的菩萨……你可知菩萨为何倒坐?”
孟时见她情绪拿捏到位,皱眉道:“菩萨?倒坐?你究竟是谁?”
潘雅宁笑道:“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孟时喃喃道:“我是谁?”
潘雅宁侧身,不再面对他,说:“你已经在路上,就往前走吧。”
随后念到:“问菩萨为何倒坐,叹众生不肯回头啊。”
感觉不满意,又反复念了几遍,才放下手里只有这些内容的一页剧本,问:“我应该是知道那个梦的内容吗。”
台词上说那是梦,但她能感觉那是一段很重要的剧情。
她已经有些代入角色了。
孟时没有否认,说:“嗯,你应该知道。”
潘雅宁手指推推化妆台上的剧本,说:“那为什么我没有知道。”
孟时给她推回去,说:“因为你只是应该知道。”
潘雅宁把剧本又拿起来,“所以我是以为自己知道,其实并不知道,或者说知道的不是真的。”
孟时拍手,竖起大拇指,转头对旁边的空气说,“喏,这个就叫专业。”
这是对自觉去山上帮忙布景的管斌说的,管斌的领悟能力,比这种顶级演员就差了一截。
潘雅宁无视又在发癫的孟时,问:“我演的是观音菩萨吗?”
孟时看她眼睛,问:“你觉得是吗?”
潘雅宁和他对视,说“我觉得是。”
孟时起身,说,“化完妆,吃个饭,咱们去拜观音。”
潘雅宁愣了下,明白过来。
所以本来并不是,我觉的是,就变成了是,既然是,那就要多走一道程序。
在观音道场扮演观音,自然要去拜观音。
这破人儿,真该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