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蹭课 (第2/2页)
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人会赶你走的,学生又不是政教处的行政官员,再说,他们自己经常也会去别的教室听另外的教师讲授。
川大这么多专业这么多课程,唐成不可能什么课程都去选修。他首选的是考古文博学院的课程,第一个要找的讲课老师就是姐夫康慨的导师赵瑛,这是他从姐夫那里了解到的情况,但他并不认识这个人,也没有请姐夫帮忙引荐。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是全国高校中第四个文博考古学院。而四川大学考古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对于三星堆遗址的首次发掘,是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先驱之一,迄今已近90年的历史。
考古专业由著名考古学家徐中舒、冯汉骥于1960年创建,是全国首批开设考古学专业的三所大学之一,考古学科是教育部考古学科首批博士点,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具有考古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的学科点,学科拥有全国仅有的四个国家级考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
不过,这个学院在四川大学算是规模很小了,只有两个系:考古系和文化遗产系,共设四个本科专业: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文物建筑。其实它每年只招一个班的本科生,总共才三十名。这么一个学院却招生这么少,是因为它还要承担其它院系相关的专业教学任务,以及更多的考古及科研课题。
赵瑛教授今年六十八岁,是博士生导师,主要任务是带研究生和做课题,一般很少给本科新生上课。
但是,唐成却很幸运,他在川大课程表里查到了赵老讲的两门课。一门是给建筑系和历史系二年级学生开的混合大课,科目是《中国古代营造法式》,另一门是给考古文博学院的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专业小课《中国古代建筑与葬制》,都是很专业的课程,也是比较冷门的。
这两门课是唐成一定要蹭的,至于其它时间,就跟着考古文博学院一年级本科新生一起混了,不必将所有的课程都蹭下来,只要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基础课就行。
赵老开设的跨专业混合大课属于辅修科目,历史系和建筑系的同学们都戏称为“地理堪舆课”。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以及各种法式都与地理堪舆学有必然的联系,不管现在学校里是否忌讳讲到这个字眼,老师讲课的时候根本就绕不开,赵老在课堂上引用了很多现代环境学理论去解构,让唐成增长了不少见识。
唐成所听的第一节课是在历史系教学楼的阶梯大教室里。他早早就夹着包拿着坐垫占好了位置,等到同学们三三俩俩来的差不多了,把教室坐满了一大半,赵瑛教授夹着讲义上了台,习惯性的扫视一圈,视线却在近处停了下来。
唐成很自然地抬头想仔细看看老师的面相。
四目相对时,两人都有些诧异,原来台上站的竟是唐成在太古里见过的那位很有学者风度的长者!更巧合的是,教室这么大又有这么多学生,赵瑛老先生偏偏就看清楚唐成了。
当然这也很正常,因为唐成就坐在第一排正中央的位置,正对着赵瑛教授所在的讲台。
赵瑛显然也认出唐成来了,老先生竟然还笑了笑,微微一点头,算是给他打了招呼,然后开始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