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慨以言志 (第2/2页)
吴捷呵呵一笑,说道:“大哥英雄一世,一向敢作敢当,怎么现在却瞻前顾后起来。我虽是东王属下,但东王视我为臣下,大哥待我为兄弟。小弟决非见利忘义之徒,决不会……”
罗大纲摆摆手,制止住吴捷。他一向光明磊落,从不在军中争权夺利,他把吴捷认作义弟,也是出于真心喜欢,并非要拉帮结派,并非要笼络吴捷效忠自己。他说:
“我自年轻时起就秘密反清。十年前,朝廷与不列颠开战,结果一败涂地。自那时起,我便对朝廷彻底失望,公开举起反清义旗。天地会组织涣散,纲领含糊不明,不成气候。倒是太平军甫一起事,便如风卷残云般荡尽妖氛,打得清妖不能还手。
“于是我加入太平军,希望借太平军反清。但我眼见太平军起于草莽,禁绝儒学,又篡改外国教义,料知其终究难成大事。我自诩阅人无数,知道你腹有韬略,心里藏着远大志向,便有心结交你。认你作义弟,帮你拉起队伍,皆是希望你早日成才,继承我反清志向。”
罗大纲既已向吴捷交了心底,吴捷也受到触动,说道:
“小弟不但有反清之志,更要反对皇权专制。华夏之所以积贫积弱,非皇上之罪,非满清朝廷之罪,非官吏将校之罪,根源在于皇权专制。明末大儒黄宗羲倡言‘天下为主君为客’,岂不想,两百年过去了,丞相之权尽丧,皇帝之权加强。到了满清,官员自称奴才,言官不敢言,武官不敢战,文官不能文,直教洋夷打得满地找牙。
“西方列强虽被华人视为蛮夷小邦,其文化、制度、科学、风俗等却处处领先华夏。如不列颠,其国虽有君主,然君主无权,大权皆由民选的议会掌握。诸列强以共和聚民意,以科技领实业,以实业兴民富,以教育开民智,故能成其强。小弟反清倒在其次,最主要的乃是要立共和制度、兴科技实业、夯基础教育。如此,华夏方能复兴,百姓方能安康。”
“好!好!好!”罗大纲忍不住连声叫好,说:“我就知道你气质不凡,必定胸怀大志,非太平军中的莽夫、满清官场中的腐儒可比。我虽听不懂这共和、科技、教育,却也在广东听人说过洋务。华夏内忧外患,拜上帝会救不了中国,日后救亡图存,恐怕还要学习列强、办理洋务。”
罗大纲虽是个草莽英雄,却见多识广,朋友遍布三教九流,极具战略眼光。他是太平军中少有的明白人,可惜不见用于洪秀全、杨秀清。
唯独西王萧朝贵与他交好,可西王只是副军师,凡事都仰承东王旨意。
学习列强、办理洋务,这话说起来简单,办起来何其艰难。吴捷在太平军中立足未稳,尚未取信于诸王,遑论学列强、办洋务呢?
罗大纲兴奋之余,意识到眼下的诸多困难,心里像被人泼了盆冷水。
吴捷见状,说道:“大哥,咱们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先在太平军中站稳脚跟,慢慢扩充队伍。若诸王虚心纳谏,情愿办理洋务,咱们就尽心辅佐他们。若咱们不被诸王重用,兴国强军的主张不被采纳,咱们再伺机而动,另立旗帜,如何?”
吴捷心里知道,这不过是安慰罗大纲的假话。诸王出身草莽,个个心狠手辣,哪懂什么洋务?日后天京事变,诸王相残,结局何等残酷!
罗大纲望着满天灿烂的繁星,叹道:“天地何其宏大,个人何其渺小。人果能胜天乎?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布衣,竟能倾覆元室,恢复中华。如今,咱们可比明太祖强太多了。若齐心协力,或也可以驱除鞑虏,复兴华夏。”
想不到罗大纲一介莽夫,竟有这般大志向。吴捷心受鼓舞,说道:
“事在人为。太平军以拜上帝会为武器,尚能鼓动如此多人,搅得南方天翻地覆。将来,我们以驱除鞑虏、复兴华夏为口号,定能号召天下豪杰,干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