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预言,儒尊!? (第2/2页)
几人感慨,欣喜若狂。
大汉皇朝重武轻文,三年科举难出一名才气鸣州的学子。
儒家式微,就连达府之才,科举之上也是难得一见。
更遑论,鸣州之才!
这对儒家而论,可是一大幸事!
其中一人,提议道:
“鸣州之才,足以让书院重视了。此事,我建议通传几位行者,让几位行者考察此子。”
大汉皇朝,学子共分七大境界:
学子、学士、进士、博士、行者、尊者、圣者。
儒家自孔孟之后,再无圣者。
如今式微,更连半圣都不存,仅有三名尊者,苦苦支撑儒家。
尊者之下,便是行者。
即便在儒家圣地,行者也有着极大实权。
话才出口,便有人反对:
“此事不妥,虽说此子文采了得,但之后还有武举,岂能轻言定论?”
“行者事务繁忙,我看不如等此子武举结果出来,再通传不迟。”
“儒家难得出现一位鸣州之才,难道不足以重视?等武举之后再通传,可就迟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一时争执不下。
嘭——
正自这时,一声闷响忽起。
却是科举堂大门被推开,一人匆忙冲入。
看到此人,四名博士大惊,纷纷起身行礼:
“见过李行者!”
来人,正是行者李墨。
在儒家众位行者之中,李墨实力也算顶尖。
而且,此人还是三位尊者之一,赤尊首徒。
李墨入内,急问:
“今日科举,可曾有异常?”
几人彼此对视,其中一人拱手回答:
“回禀李行者,今日科举之中,儒家出了位鸣州才子。”
李墨一听,急不可耐,直冲宝器。
只见他大手一按,滚滚文气汹涌。
不过片刻,鸣州诗篇已被提取而出,在他面前化作董仲模样。
不止如此,就连董仲的一些信息,也被记录在内。
这正是行者神通——一叶知秋!
“定是他了!”
透过鸣州诗篇施展神通,李墨转身看向四人:
“此子之事,不准外泄,否则便是与我李墨作对!”
说完,已转身飞走。
雷厉风行,徒留下四名博士,面面相觑。
他们还在为是否告知行者争执不下,行者便来了。
不止来了,还为此事,不惜使用了神通!
更不惜,言语威胁!
“虽是鸣州才子,但也不值得李行者,如此重视吧?”
一名博士低喃。
只是在场,无人能回答他。
他们四人不知道的是,此事不止关乎李墨。
更关乎李墨背后,三大尊者之一——赤尊!
翰林书院,荀圣阁。
荀子,儒家式微前,最后一位半圣。
如今的赤尊,正是荀子后人。
荀圣阁地下,有着一座圣池。
圣池为荀圣所留,蕴含雄浑文气。
荀子后代,人才辈出,与圣池关联甚广。
此刻,平日里不兴波澜的圣池,却如沸腾之水,滚滚不息!
在圣池之前,赤尊面色凝重。
“你来了?可有结果?”
忽然,赤尊开口问询。
话音刚落,李墨已出现在他的身后,拱手恭敬道:
“回禀师尊,弟子已查明,刚才科举确有异状,一名叫‘董仲’的学子,写出了鸣州之诗。”
“董仲?”
赤尊低喃,双眼微眯。
眼中,无数光景如幻灯片闪烁。
行者神通,一叶知秋。
尊者神通,可想而知。
心念所致,万物皆知。
赤尊眼眸中,闪烁的画面,正是董仲一生!
只是,画面才闪烁。
一股无形的黑暗,忽然笼罩。
所有的画面,尽数化作漆黑,难以查探。
仿佛一叶障目,再难观万物!
赤尊双眼圆瞪,惊疑不定:
“董仲……莫非,此子真是荀圣预言中的——‘儒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