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老粗难治国,亲子欲篡位!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幽玄轮回劫!
李嗣源是代北沙陀族没有姓氏的部民,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本名邈佶烈,他十三岁便在沙陀族首领李国昌(李克用的父亲)军中效力?,他善于骑射,武艺超群,智勇双全,勇冠三军,他为人沉厚寡言,行事恭谨,是一个有大智慧的英雄。
由于李嗣源为人诚恳谦让,战功卓著,李克用当家后将他收为养子,赐予姓名李嗣源,他称帝后更名李亶。
晋王李克用去世后,李嗣源辅佐庄宗李存勖建立后唐,唐灭后梁的战争中,李嗣源善打硬仗,屡立战功,而且在多次战争危机中拯救李存勖和唐军,在唐灭后梁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战争和战争胜利后,李嗣源累升至成德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兼中书令。
在战争期间李存勖与李嗣源命运以共,亲如兄弟,同赶生死,那时他们无话不说,亲密无间!
战争结束后,由于李存勖忌惮李嗣源武功盖世,功高盖主,他担心李嗣源造反,因此李存勖逐步剥夺李嗣源的兵权,最终让李嗣源留在洛阳,在朝廷里担任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中书令等闲职,由于李嗣源是文盲,因此他会少在朝廷里办公,他在朝廷里事情都由李存勖安排伶人和宦官代办!
虽然李嗣源不认识汉字,但是他精通沙陀文化,而且会讲汉语,他喜欢伶人听说和欣赏汉剧,因此他对中华文化并不陌生,他对人性的认识非常深刻,他知道李存勖的担心和忧虑,因此,他没有抱怨李存勖对他的安排和待遇,他在洛阳坦然豁达地愉快生活着!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他奉命镇压邺都兵变,而后与变兵合流,率军攻回洛阳,结束了李存勖的统治,这纯属是一次阴差阳错的偶然事件!
天成元年(926年)四月二十日,李嗣源在洛阳皇城西宫称帝。
在称帝仪式上,李嗣源身穿斩衰之服,站立于李存勖的灵枢之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夺。
此时,李嗣源年已六十,他只能将朝政托付给枢密使安重诲、宰相任圜。任圜还兼任三司使,主掌国家财政。
同时李嗣源命令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选拔贤俊,入朝为官或者充实地方衙门,并号召一切官吏必须杜绝私门,忧国如家!
李嗣源执政一年便取得了“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良好治国成效!
为了革除前朝的弊端,李嗣源在治国过程中,一直杀贪腐,褒廉吏,罢宫人、除伶宦,废内库,关心民间疾苦,注意减轻税赋,建立义仓防灾等,因此人们称他统治的年代为“大唐小康”。
由于李嗣源是文盲,而且年纪大,精力不足,因此他只能依赖安重诲等大臣帮他治理国家。
安重诲是李嗣源的佐命功臣,虽尽忠职守,但他恃功矜宠,在朝廷里目空一切,擅作威福!
由于安重诲和任圜政见不合,他们在朝廷议政之时经常意气用事,当着满朝文武百官的面互相呵骂,他们的不合及互相攻击使朝廷文武百官感到非常恐慌,对他们躲避不及!
天成二年(927年)年初,在安重诲的操纵下,任圜被罢为太子少保,任圜索性请求致仕,退居磁州。
同年十月,李嗣源欲巡幸汴州。
对于李嗣源的巡幸汴州的事情,当时朝野流言四起,有的称皇帝准备东征淮南,还有的称皇帝是要讨灭藩镇军阀。
这些流言导致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心不自安,他担心自己被派往战场,因此他趁机在汴州发动叛乱,但是这次造反很快被唐将范延光率军平定。
之后,安重诲利用这次谋反事件诬陷任圜谋反,称任圜与朱守殷勾结,并矫诏赐死任圜。李嗣源明知任圜冤死,却未加追究。
此后,安重诲更是权倾朝野,连皇子李从荣、李从厚都对他敬事不暇,安重诲唯独忌惮河中节度使李从珂。
李从珂本姓王,出身镇州平山民家,自幼丧父,与母亲魏氏相依为命。乾宁二年(895年),李嗣源率军攻取平山,俘虏魏氏母子,并将魏氏纳为妾室。魏氏之子年已十岁,被李嗣源收为养子,取名为李从珂。
李从珂成人后,他身长七尺有余,端谨稳重,沉默寡言,而且相貌雄伟,勇猛刚毅,深受李嗣源喜爱。
后来,李从珂随李嗣源南征北讨,以骁勇敢战著称,颇得晋王李存勖的称赞,他跟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都是李嗣源的猛将和亲信!
为了除掉李从珂,他矫造诏书,唆使河中牙将杨彦温寻机驱逐李从珂。
长兴元年(930年),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趁机关闭城门,不许李从珂入城,逼其返回洛阳。
李嗣源将李从珂召回朝中,同时命药彦稠率军讨平杨彦温。
安重诲又唆使宰相论奏,追究李从珂失守之罪,想趁机除掉李从珂。
李嗣源驳回了宰相的奏议,只命李从珂赋闲在家。
后来,禁军将领李行德、张俭向李嗣源弹劾安重诲私募士卒,整械备装,图谋不轨。
李嗣源非常担心军人掌权,因此,他竟然以诬告之罪将李行德、张俭等诛杀和灭族!
但从此之后,李嗣源对安重诲起了猜忌之心,因此,李嗣源命范延光同任枢密使,以分散安重诲的权力。
长兴二年(931年),安重诲被解除枢密使职务,外放为河中节度使,随即又以太子太师之职致仕。
后来,李嗣源又怀疑安重诲有异志,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让他监督安重诲,并让步军指挥使药彦稠率军前往河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