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功劳 (第2/2页)
其实实际上无论杜恒在与不在,有些话该传到皇帝的,也一定会传到皇帝的耳朵里,不该传的,皇帝也不会知道。
不过有一点却也没冤枉杜恒,他离开了酒席就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开始给皇帝写奏报。
他在此次战斗中一直是参与了各类军机会议,但是一直都没有发表任何意见,杜恒是通过科举十年寒窗出来的,学问自然是极好的,陈浮生和他也没有可比性,中了进士之后,后来在翰林院呆了几年,此次被皇帝看中就下放到了军中,担任宣抚使。
杜恒虽然不是世家出身,却是在少年时勤奋好学,家境也很好,家里至少是不缺钱的,所以他做官就是为了文人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很有操守。
在公事上,杜恒觉得自己是不偏不倚,恪尽职守的,其实在陈浮生等人开作战会议的时候,杜恒暗自听着,他也有很多想法想要说出来,有无数次他就想要插嘴,可又忍住了,因为作战的确不在他的职责范围内。
现在仗打赢了。他也暗自庆幸没有插嘴,因为就他的想法,陈浮生作战胆子太大,一着不慎,就是全军覆没。
当然那他也觉得此次战役的首功非陈浮生莫属,虽然陈浮生出兵很是冒险,但是事实证明他的选择都是正确的,首先是制定了步骑协同作战,绕后偷袭东巴军腹背,在钦州以少胜多打了一个漂亮仗。
歼灭了东巴军大部,从根上解决了梁国环州守军两线做战得问题,使得梁军能全心全意对付石保炽。
而杜恒认为这次战役最关键的还是河口关之战,完全是扭转了战局,当时环州危急,陈浮生仅有自己和洪斌的人马共计四千余。面对石保炽的六万大军,完全没有一战之力,如果是换做一般的将领,必然是束手无策,或是冒险偷袭石保炽军营,或是在石保炽后方徘徊。
这样收效甚微,而且风险极大,石保炽作为名将,必然有所防备,稍有不慎,陷入重围,那就是全军覆灭。
当时杜恒也觉得情况危急,想不到什么好办法,他甚至在心里已经做好了环州失守的心理准备。
不过没想到的是陈浮生居然是胆大包天,凭借几千人马,就敢玩围魏救赵的手段,找点也很准确,直接趁机攻取了凉国边境要塞,断了石保炽的后路,如果陈浮生手里不止这几千人马,要是有几万人马,那么石保炽可能就回不去凉国了。
对于战事的发展,杜恒都牢记于心,甚至连各个领兵的将军在会议中说的话,杜恒都记录了下来。
当然仅凭一份会议记录就呈给皇帝是不行的,皇帝可没功夫去仔细的看那些零乱的对话。所以必须写一份奏疏,将这场战事总结一下,让皇帝能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