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十四回 马文渊遭忌夺爵 朱叔阳仗义谏君

第十四回 马文渊遭忌夺爵 朱叔阳仗义谏君 (第2/2页)

平时趋炎附势,围绕在马家左右,奔走门庭的那些宾朋故旧等,也不敢到马家,去吊唁伏波将军马援,害怕惹祸上身。

世态炎凉,树倒猢狲散。

伏波将军马援死后,马家的景况,十分凄凉悲惨,无人能够理解和同情。

草草安葬完马援的尸体以后,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等,和马援的妻子蔺夫人,叔婶几人,就用草索相连,捆绑他们自己双手,跪倒在洛阳皇宫的门口,向皇帝请罪。

刘秀见在马家抄家,一无所得,心中一直非常疑虑不安。于是,刘秀拿出太仆梁松、中郎将马武、于陵侯侯昱等权贵,指控弹劾伏波将军马援,盗窃战利品等违法犯罪的奏章,交给他们叔婶几人,仔细观看。

马援的家人,这才知道,马援被弹劾指控的罪状,这才知道,刘秀震怒夺爵的原因。

马援的家人,当然心里非常清楚,马援的清正廉洁,知道马援,是蒙受了天大的冤枉和无穷的委屈。

马援的妻子蔺夫人,知道事情的原委以后,立即回到自己家里,向皇帝上书,为丈夫马援述冤,但刘秀依然相信太仆梁松、中郎将马武、于陵侯侯昱等权贵的指控,对马援的妻子蔺夫人的申辩不闻不问,置之不理。

见皇帝执迷不悟,蔺夫人悲伤欲绝。

于是,马援的妻子蔺夫人,继续锲而不舍,坚持向刘秀上书,先先后后,共有六次之多,反复申诉马援的冤情,申述的言辞,十分恳切哀伤。

刘秀依然不为所动,马家彻底绝望了。

前任云阳(陕西淳化县)县县令,扶风郡人朱勃,见皇帝误解马援,不肯为马援昭雪,也大为不平。

云阳县令朱勃,亲跪在皇宫宫门,上书为马援辩护,为马援鸣不平。在给刘秀上书的奏章里,云阳县令朱勃,十分恳切坦率地这样劝说刘秀道:

“陛下:

臣听说,圣明贤德的帝王,处理政事,不忘人臣之功,表彰其功绩,信用他某一方面的美德,而不求全责备,不苛求他每种优点,都要具备。

当初,高祖皇帝,赦免蒯通,而用国王的礼仪,安葬了田横等五百义士;大臣心地坦然,心境开朗,神态安然,没有一个,因此而自疑。

那些大将,率军在外征战,谗言在内诽谤。如果他们有微过,就被皇帝记下,遭受皇帝的指责,而大功不计,这实在是治国的贤君,应当特别避免的啊!

试想这样发展下去,谁还愿意,怀着耿耿忠心,出生入死,冒死为国建功呢?

由于这种情况实实在在的存在,因此,章邯畏惧流言的毁谤,而被逼奔楚,前去投靠了项羽。

燕国的将军,宁愿自己保守聊城,而不敢回国,去向自己的君王申述冤屈。

这哪里是他们,不忠心于他们的王朝,甘心出此下策呢?而是担心,巧言谗言,伤害他们自己啊!

臣曾经亲眼看到,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从西州崛起,声名传播于三辅之地。

马援只身,周旋于二帝之间,有着举足轻重、一言九鼎的崇高地位。

马援钦慕皇帝陛下的圣德仁义,等到决定方向以后,就立即义无反顾,归附于明主,没有一丝一毫后悔。

以后,马援孤立于权贵之外,没有一人,肯帮他说话。

马援驰深渊,入虎口,哪里想到,为他自己考虑的呢?哪里想到,自己要当七郡之使,蒙受封侯之福呢?

他贡献谋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为朝廷,经营陇西、冀县等地,功勋卓著。

建武八年,陛下车驾,西讨隗嚣,国家决策狐疑未定,谋略未集,大军未进。

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谋略向泉水一样涌出,行动向转轮一样灵活,向皇帝建言,宜进之策,最终攻破了西州。

等到大司马吴汉,在陇坻失利,大军匆匆忙忙从陇右撤回,进入冀县的道路断隔。

唯独狄道,自始至终,为国坚守。士民饥困,形势危急,危在旦夕。

马援奉诏向西出使,镇慰边疆。于是,马援招集豪杰,晓诱羌戎蛮族,遂挽救了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兵全师而后进,取敌粮而食,因而最终,彻底困住了敌人。

陇、冀,大体平定,而马援独守空郡坚守。每次兵动,必然有功;每次师进,没有不克的。

等到讨伐,西羌先零部落时,大军进入山谷,马援猛怒力战,流矢穿过了自己的小腿。

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后来又奉旨,出征南方交趾郡反叛蛮族二征姐妹。

南方土多瘴气,生死难测。马援与妻子儿女,生离死别,无后悔吝惜之心,遂斩灭征侧、征贰,克平交州一州之地。

不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不肯歇息,又率军再度南讨,攻陷临乡,已经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最终竟然没有,完成陛下交给的任务,沾染瘟疫,即行去世。

汉军官兵,虽然受到瘟疫的摧残、失利的困扰,但马援自己,也没有独自生还,苟且偷生。

战争情势各异,所用的谋略,也可能完全不同。或因为持久战的方法,而立功,或因为速战速决,而招致失败。

深入敌人的心脏作战,未必就一定正确;不深入敌人的心脏,未必就一定不对。

有人出言,攻击马援用兵,说马援进军,像西域的商人一样,每到一地,必然稍作停留。这样的指责,实在是可笑,幼稚。乃不识时通变,纸上谈兵的赵括之类。

所谓‘兵者,诡道也。’马援之所以能够,常常战胜敌人,与他的行军持重,有很大很大的关系。

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正是伏波将军,久经沙场、用流血总结的经验教训。非豪门贵族家庭出身的公子哥儿,纨绔子弟,逞口舌之利,纸上谈兵,能够随意指责的。

陛下久在军旅,长于治军谋划,运筹帷幄,岂能够不明白,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呢?

人之常情,谁愿意长久地驻屯在,危险的地带,而不愿意活着,回家,享受快乐惬意的生活呢!

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供职朝廷二十二年,功勋卓著。他北出塞漠,讨伐乌桓,南渡江海,身履蛮荒。

不幸在军中,触冒瘟疫,暑气而死。一世英名,封爵采邑,都霎时灭绝,令人叹息哀婉。

海内士大夫,都不知道,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到底犯了什么重罪,一个个忿忿不平。无知无识的黎民百姓,也不知道马援,到底受到了什么指控,心中十分疑虑。

不幸,一代良将,忠臣义士,最终却因为,奸佞小人的谗言陷害,横披诬罔的严重罪过。

马援的家属亲人,都紧闭他们自己的门户,不敢与外人交往,就连马援的尸体,也不能归葬自己家族的祖坟。

刹那之间,对马援的怨毒和抨击大起。君王和臣属之间,有了隔阂和误解,马姓家族子弟亲人,也不明所以,陷入了恐怖和绝望之境,难以自拔。

而已死的人,已经不能为他自己辩护了;而生存的人,知道真相,却畏惧朝廷的诛杀,不敢为他分辨。

当初,马援进身朝廷之时,没有一个人,去推荐提拔他,全靠他自己的公平正直,忠心为国,尽忠职守,睿智能干,才博得陛下的宠爱和信任。

后来,马援蒙陛下的恩惠,居于高位之时,但也绝不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徇私舞弊,违法乱纪。这些往事,历历在目,都是陛下亲眼所见的,并因此而常常得到陛下的赞誉。

马援生前,受到权贵佞幸的排挤和压抑,死后又遭到了,严重的诬陷和迫害。臣私下里,为马援生前死后受到的冤屈,感到万分的伤感和痛心。

历朝历代圣明的君王,对奖赏之事,都十分厚重大方,而对处罚之事,却特别克制谨慎。

当年,高祖皇帝曾经交给陈平,黄金四万斤之多,用以离间,楚王国的君臣,却从不过问,陈平的账目和四万斤之多的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

高祖皇帝心胸阔达,哪里会疑心,陈平会从中,贪污渔利,中饱私囊呢?

就是具有操守,廉洁如孔圣人的忠诚品行,而不能自免于,小人谗言的伤害,这就是邹阳,之所以悲伤哀痛的原因啊!

诗经云:

‘取彼谗人,投畀豺虎,刾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意思是:让老天去追究)。’

此言欲令,天帝神灵,去评定人间是非曲直,惩罚奸佞小人,犯下的罪恶。

微臣希望陛下,能够留意和思考,我这个无知书生的迂腐言语,不要因奸佞小人的诬告和陷害,而让功臣良将,怀恨于黄泉之下,损伤陛下的英明和睿智。

臣还听闻春秋大义所言,罪过可以用功劳来进行抵消,功过奖惩要适宜匹配。

圣王祭祀祖宗神灵的礼仪之中,做臣下的只要做到五义,就可以配享祖宗神灵的祭祀了。

就像马援一生之中所做的这样,这就是五义当中,所谓的‘以死勤事者也’啊!

微臣请求陛下,把处罚马援这件事,交给朝廷的公卿大臣们,进行公开、公正的讨论,评价马援的功劳和罪过,以决定应不应该,恢复马援的爵位和采邑,以符合海内百姓、贤明士大夫的希望。

臣私下里担心,恐怕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身死沙场之后,所触起的这场风暴,会令当世,及后世的士大夫和平民百姓震惊,有伤陛下一世的英名。

说实话,臣私下里,也不能够理解,陛下的性格品行,一向性情平和,宽厚仁慈,对功臣宿将也特别的优容有恩,牢记其功,忽略其错,本来是最不容易,生气和动怒的。

为什么今天,唯独在处理伏波将军这件事情上,陛下会失去,君王宽容大度,心胸阔达的常态呢?

朝廷对于伏波将军这件事情的处理,微臣百思不得其解,担忧此事,会让后人觉得,陛下听信至亲至爱之人的挑唆,处理此事,感情用事,非常不可理喻,有些不可告人的目的。

马援夫人的苦苦辩解,哀哀求情,上书辨冤数次,陛下都无动于衷,不理不睬,失去了君王往日的常态和准绳。

这更会让后人,私下里猜测到,引起陛下的愤怒之深,以及刺激陛下的那些谗言的强烈,内中一定有,臣下不可知道,也不敢询问的特殊原因。

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如果仅仅是因为,马援进军讨伐蛮族的失误,或是马援把薏苡果实,当做珍宝,私自带回,根本就不足以,引起陛下,严重而持久的,雷霆般的强烈反应。

这样,别人就自然而然,会在私下里,胡乱猜测陛下的心思,说陛下的心中,一定有什么,疑虑不安、遭人嫉恨之事,甚至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暗心思,在其中作祟,有伤陛下的圣明形象。

当初,高祖皇帝诛杀彭越、韩信等功臣良将,加在他们头上的谋反罪名,就曾经令后人,猜疑议论,伤害高祖皇帝的英明睿智和一世英名了。

他们私下里,也暗中猜测,说高祖皇帝,是忌惮于韩信、彭越的威信和兵权,因为他们,才能出众,功高震主,高祖皇帝才故意,以谋反之罪,加害他们,诬陷他们至死的。

又有人,私下里议论说道,如果部属臣子,知道了主子心中,肮脏龌龊的想法,这是一项凶兆。

所以有人猜测道,一定正是因为马援,知道了陛下心中,掩藏的一些不可告人之事,才让陛下,震怒生气的;

还有人,私下里议论说道,都是因为陛下,年纪已老,昏聩胡涂,猜疑多忌,英明开始衰退,才会出现,梁松这一类谗言指控,正中陛下下怀,才令陛下,不能自持,让陛下草率地处理此事。

臣希望陛下,能够明辨是非曲直,给马援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处理意见,免伤陛下的英明。

臣如今已经年满六十,无欲无思,没有功名利禄之心,常隐居民间,不过问朝廷之事。

臣私下里感念,栾布当初,不顾朝廷的严厉禁令,而哭祭老友彭越的义气和豪气。

臣受正义、侠义之举的感染熏陶,所以冒死向英明的陛下,陈述自己心中的悲愤、不解和困惑。

臣战战兢兢地前来皇帝宫阙,奏报陛下,请求陛下,为臣的直言和冒犯赎罪!”

读罢云阳县令朱勃,发人深省,透彻入骨的奏章,刘秀大悟,心里的愤怒,稍稍化解。

慢慢地,理性占据了上风,刘秀终于恢复了一些理智。回想起妻子阴丽华,当初的数次劝谏,刘秀倜然警觉起来,有了自己的主见和主张。

10

那时,刘秀的女婿太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等,也在殿中,侍候刘秀,看着皇帝仔细阅读,前云阳县令朱勃送来的奏章。

读罢朱勃的奏章,刘秀如有所悟,突然问侍候在身边的太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等大臣道:

“两位贤婿:

你们俩知道,朱勃这个人吗?”

太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不知道皇帝所言何意,不敢欺瞒,急忙异口同声地回答刘秀道:

“陛下:

臣知道。朱勃先前曾经担任过云阳县县令。”

刘秀听了,若有所思,于是不动声色地将云阳县县令朱勃所上的奏章,交给太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两人道:

“两位贤婿:

你们俩好好阅读一下,朱勃的奏章,谈谈你俩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吧!”

太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看罢云阳县县令朱勃所上的奏章,一下子恍然大悟,知道皇帝已经完全知晓了事情的真相。

太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情势不对,遂见风使舵,竞相对刘秀说道:

“陛下:

如果这件事情的真相,真是云阳县县令朱勃,所说的那样的话,陛下似乎不应该,太过责罚伏波将军了啊!”

刘秀这才恍然大悟,完全醒悟过来,遂下旨道:

“来人啊,速去有司和伏波将军府,通知有司和伏波将军家人,朕允许伏波将军家人,以正常的礼仪,安葬伏波将军。”

11

经历此事,马家人和马严、马敦等侄子亲人,更加明白,世上如云阳县县令朱勃一样,敦厚仁慈、大义凛然、敢于仗义执言、伸张正义的人,屈指可数,可遇而不可求。

而太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中郎将马武、于陵侯侯昱等权贵之流,心胸狭窄,眦睚必报,趋炎附势,唯利是图,背信弃义,假公济私,落井下石者,却是比比皆是。

当年,朱勃刚刚十二岁之时,就能够十分流利地背诵,《诗经》、《书经》等深奥的典籍,被人称为“神童”。

朱勃小时候,朱家就与马家的关系十分亲近。朱勃常常去拜访,马援的哥哥马况,与马况等人,亲切交谈。

两人见面之时,朱勃虽然年纪很小,却态度沉静,言谈流畅,谈笑自如。

其时,马援才刚刚开始,接触书籍,面对朱勃,不由得有些自惭形秽,自愧不如,怅然若失。

哥哥马况,看出了弟弟马援的自卑反应。一天,马况亲自跟自己的弟弟马援酌酒,勉励弟弟马援道:

“文渊啊,你不要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看不起你自己啊!

朱勃这个人,虽然聪明正直,大度无私,令人敬佩,但他为人处世,太过耿直坦诚,不知道变通,生平的器宇太小,聪明智慧,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你应该坚守,你的志向,坚定你努力的方向,你的前途远大啊!你千万不要,面对朱勃,就自惭形秽,你不要沮丧,也不要灰心丧气,更不要妄自菲薄,瞧不起你自己。”

朱勃还不到二十岁之时,右扶风郡(西长安市)太守,就看中了朱勃的才干,试用朱勃任职,让朱勃代理了渭城县(陕西咸阳市)的县令。

而朱勃的性格太过耿直,无私无畏,也不肯逢迎、巴结自己的上司,又没有雄厚的家庭背景和贵人的提携,所以,一直得不到正常的升迁。

可当马援,已经晋封侯爵高位之时,而朱勃的仕途,却依然在原地踏步,没有什么升迁,还是沉沦于一个县令的位置上,一直没有得到,升迁高官的机会。

马援封爵,地位尊贵以后,常常仗恃,马家对朱勃及其家族旧日的恩情,很有些瞧不起,朱勃不思进取的意思。甚至有时,马援还用言语,去调笑欺侮朱勃。

可是,朱勃的胸襟宽阔,态度是越发谦恭。

自始至终,无论马家的地位如何,是富贵尊荣还是遭受打击,朱勃都一直,十分信任马家亲人兄弟,依然自始至终,与马家保持着亲近、亲密的关系,不离不弃。

等到马援,受到太仆梁松、驸马都尉窦固、中郎将耿舒、中郎将马武、于陵侯侯昱等权贵的诬陷中伤和谗言陷害,遭到皇帝贬谪之时,世态炎凉,马家的亲友宾朋,一个个都唯恐,避之不及,对马家亲人,统统是敬而远之,纷纷溜之大吉。

而朱勃却始终如一,不改初心,没有因马家的荣耀或者衰落,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态度,既没有特别地巴结和讨好马家,也没有对马家,嫌弃鄙视,甚至落井下石。

东都洛阳的士大夫和官吏百姓,都非常赞赏朱勃,仗义的行为,称赞朱勃,是超凡脱俗,见义勇为的谦谦君子,侠义之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