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局势动荡思良计 虚心纳谏安社稷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那个肃杀的冬季,终于过去了,汉朝廷君臣,又迎来了充满勃勃生机,充满希望的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的春天。
回想多年来的局势发展,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刘秀抚今追昔,感慨不已。
大乱的局面,刚刚得以平定。汉朝廷官吏百姓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安定,有了一些起色和改观,大汉帝国普通的黎民百姓,也才刚刚过上,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日子。
不想如今,汉朝廷度田的善政,却在徇情枉法、贪赃纳贿的贪官污吏的操纵之下,违法乱纪、贪得无厌的豪族大姓的左右之下,变成了暴虐黎民的苛政暴政,这是刘秀,始料未及的。
自去年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六月,再次颁布度田法令以来,刘秀的心情,就一直很不平静。
烦恼的国事与家事,纠缠在一起,刘秀烦忧不已,郁郁寡欢,痛心而又恼恨。
烦心事,是一件接着一件。
大司徒韩歆父子,以及大司徒欧阳歙,两任大司徒的被逼自杀;瘟疫,饥馑的流行;度田遭受的严峻挑战;贪官污吏的猖獗与贪婪;天下百姓的骚动不安,反叛的消息,不断从各地传来;宫廷内皇后与诸妃的矛盾,日渐升级。种种不顺的烦心事,都令刘秀,忧心忡忡,不得安宁。
此时,刘秀已经被国事、家事,弄得焦头烂额,日夜忧愁,常常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但刘秀依然下定决心,要把度田法令,土地改革等国策和措施,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到底,只因这些国策和措施,关系着国家的安危和汉朝廷的长治久安。
实际上,自西汉末年、新莽以来,土地和奴婢问题,就一直牵动着朝廷的命脉,刺激着朝廷君臣,那根敏感的神经,考验着朝廷君臣的集体智慧。
到了如今,汉朝廷君臣,更加清楚,王莽新王朝的最终覆灭,归根到底,其实都主要是因为,以土地分配等涉及大众切身利益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合理和妥善的解决所致。
王莽只充分照顾到了,以王氏家族为首的新权贵的利益,却没有寻找到一条,能够平衡,各阶层利益,为利益各方,都能基本接受的妥协之路。
而刘秀并不愿意看到,自己在同一的土地分配、释放奴婢等问题上,像王莽一样,犯同样的错误,重蹈覆辙。何况,刘秀充满自信,坚信自己,也不是一个容易被失败、挫折所击倒,轻言放弃的人。
即使土地分配、释放奴婢等问题,会触动大土地所有者,这些既得利益者的一些根本利益,会遭受他们的拼命对峙与反抗,但为了汉朝廷江山社稷的长远前途着想,为了汉朝廷的长治久安,无论情况如何复杂,无论会面临多大的阻力和压力,都必须要和他们,战斗下去,迫使他们做一些让步。
不如此,下层黎民百姓的苦难与怨愤,将会愈多,汉朝廷的江山社稷,也必然走上覆灭。
实际上,刘秀一向厚待自己的部下,以柔治国,很少处理和惩罚王公大臣,功臣宿将。
此次大刀阔斧,严厉地处罚徇私舞弊,违法乱纪者,可说刘秀已经是,忍无可忍了。
虽然已经妥当处置完,宗室大臣南阳郡太守刘隆、与大司徒欧阳歙等朝廷重臣,在度田之中,枉法徇私的事情,但刘秀依然感到,震惊不安与恼怒气愤。
刘秀常常同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等亲密战友,反思自己施政的失误,感触颇深地对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说道:
“仲华,次元啊:
想不到朕一心依靠的官吏团体,充满信任的大臣官吏,是如此的贪腐不堪啊!
想不到朕的基层郡县的官吏机构,是如此的腐败无能,令人担心忧虑啊!
想不到朕的一心为民着想的善政,居然会变成,扰民侵民的苛政暴政,这是完全违背了,朕当初的设想和心愿啊!”
想到自己与民谋利的理想,中兴帝国的梦想,都要依靠这些官吏团体,去认真执行,刘秀深感懊恼,沮丧不已,也有些不知所措,雄心顿失。
“由此看来,”刘秀继续感触颇深地说道,“朕光有美好的治国梦想,爱民如子的情怀,实在是不行啊!
如果制定实施国策,不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的均衡与协调,不充分考虑,各项政策实施后,各阶层人士的不同反应;不充分考虑到,政策可能产生的结果,甚至是后遗症或者消极后果,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啊!
由此看来,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制度的设计,和朝廷的建设问题啊!
不花大的力气,整顿和治理,官僚机构队伍,制衡他们的权力,再好的理想与国策,都会在各级官吏们,追求他们各自最大最高利益的驱使下,变成扰民、乃至害民的苛政、暴政啊!
现在看来,先贤们心中,早就拥有的担忧,预料中可能产生的恶果,并非是他们的杞人忧天之举,实在是历史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啊!
施政不当,用人不当,必然会最终导致朝廷的动荡与覆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如今,老天已经用日食、民变、天灾等变异,来警示我刘秀理政的失误错谬了。
而我刘秀,如果再不醒悟,岂不是也会面临,王莽当年那样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吗?”
看见皇帝孤独无助,为国事思索,沉吟,有些沮丧和灰心的样子,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也非常不安。
高密侯邓禹,急忙安慰刘秀道:
“陛下:
都是臣等无能,没有能够帮助陛下,辅佐好陛下啊!”
刘秀急忙回答道:
“仲华,次元啊,怎么能够怪你们呢?你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都是朕用人不当啊,与你们何干呢?
仲华,次元啊,你们一向足智多谋,国事处理,还是多给朕出出主意吧!
臣子们一向谄媚朕英明睿智,朕一个人的智慧,怎么能够对抗天下人的智慧呢?”
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急忙答应道:“多谢陛下信任。我们一定尽心尽力,协助陛下,完成定国安邦的大业。”
有了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的承诺和襄助,刘秀心里,稍稍踏实。
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九月,刘秀惩处,度田贪腐枉法的铁拳,再次高高举起。
又有河南尹张伋等,涉及度田不实的郡守十余人,被有司大臣指控,负责丈量农田之时,包庇豪强,欺凌弱小,徇私舞弊。
刘秀再次下旨,严惩不贷,河南尹张伋等贪官污吏们,统统被逮捕下狱,全部处死。京师、地方官吏,为之颤栗。
然而,刘秀的严刑峻法,惩治度田中存在的贪腐和徇情枉法,并没有解决,土地改革上存在的根本问题。
度田不仅没有解决,无地少地百姓,复员士卒,无地流民,释放奴婢渴望土地的根本利益诉求,反而激发了社会潜在的更多的矛盾,激起了豪强大姓们的反抗,迫使刘秀,不得不考虑,适当地修改,度田政策,让政策,更加合符现实实际。
不满朝廷度田政策的豪强大姓们,依仗自己的宗族家兵,借机对抗,抗拒度田法令。
他们不断地煽动,中小地主,以及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流民、士卒、奴婢,发动叛乱,武力对抗,阻挠朝廷度田政策的顺利实施。
一时之间,天下喧嚣嚷嚷,大乱在各地爆发开来,眼看就会危害汉朝廷的根基,产生新的动荡。
面对着大乱多发,频繁发生的危局,刘秀度田的思想,开始有些动摇了。
刘秀心里十分清楚,这些民变,其实是代表,地方豪强势力的地方大姓、家族军队,对度田的武力抗拒。
如果朝廷,依然迁就忍让,不采取强有力的反击举措,借机控制和解散,豪强地主的家族武装,彻底削弱瓦解他们的家族势力,则更大的后患,就会随时降临。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地方势力将会急剧膨胀开来,甚至达到,尾大不掉的地步。
那时,汉朝廷中央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地方割据的局面,就会再次降临,时局动荡的场景,也会再次出现。
思之再三,权衡利弊,刘秀还是决定,用恩威并用的方式,瓦解各地叛乱,使天下,重归安宁。
刘秀下旨,把深得剿抚精髓,而又与中原各州郡的豪强大姓地主,没有多大联系的陇西郡太守马援,调回京师洛阳,担任虎贲中郎将(虎贲武士指挥官),协助自己,破解危局,瓦解各地对抗度田的地方反叛势力,甚至来一个釜底抽薪或者斩草除根。
那时,马援担任陇西郡太守,已经整整有六年时间。在这六年时间里,马援把陇西郡,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羌人、汉人各族之间,也和睦相处,陇西郡一片安乐祥和之景。
起初,马援在陇西任职时,就向刘秀上书,建议朝廷,像过去那样,铸造和使用五铢钱,疏通流通环节,发展地方经济,保障朝廷的根基。
东汉朝廷建国之初,由于战乱的影响,商业十分萧条,国家对五铢钱的恢复和使用,并不十分迫切。
而在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受战争的影响,相对较少,又处于东西交汇之处,所以,商业较为繁荣。在那里,百姓就较早使用五铢钱,用于贸易和交换。
而汉朝廷当时直接控制的地区,战乱平息后,地域虽然渐渐扩大,商业也渐渐发展起来,但运用金银,布帛,粟米等,作为中间交换物,也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形势。
因而,朝廷官员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使用五铢钱的便利和对于交换贸易的重要作用。
当马援的奏章,转到了三府太尉、大司徒、大司空这三公府后,三公府官吏,都一致认为,使用五铢钱,没有什么好处,事情就这样搁置起来了。
回到朝廷担任中郎将以后,马援专门从三公府里,寻找到了他先前,给刘秀的奏章。
马援看见奏章上面,有三公府大臣们的十余条非难意见,于是他就立即,向刘秀上书,就疑难意见,一一加以解释,并再次具表上奏,建议朝廷,重新铸造和使用五铢钱,认为恢复五铢钱,有利于贸易流通的功能。
刘秀仔细研究,认为马援的建议,具有真知灼见,终于接受了马援的建议。
就像马援所预料的那样,五铢钱的使用,大大地方便了商业和贸易,天下从货币的统一中,得到了诸多利益。
五铢钱的铸造和使用,不仅彻底改变了,王莽末年,货币改制失败后,贸易流通领域的混乱状态,而且促进了汉朝廷经济、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经历恢复五铢钱的使用这些事,马援更加得到了刘秀的信任。自回到京师以后,马援多次被刘秀召见,接受皇帝的咨询。
一天,刘秀特意下旨,把中郎将马援,召见皇宫,共同研讨对国事的看法,并表达了他心中,对度田失策的懊恼和后悔。
刘秀用欣赏敬慕的眼光,看着睿智幽默的马援。
只见马援的须发,光亮整洁,双目炯炯有神。他的容貌光鲜,相貌堂堂。
刘秀心中的赞赏,油然而生,不由自主地称赞马援道:
“文渊爱卿啊,你真是真的股肱之臣!你对国事的建言,总会令朕,深受启发,受益颇深。
每次你与朕,侃侃而谈,太子、诸王以及朕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注意倾听,忘记疲劳的。
你尤其善于陈述,前代所发生的事情,上到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你都能描绘得,栩栩如生,身临其境。
你又善于,兵书战策,每次论兵,你都能与朕,不谋而合。前不久,你建议恢复五铢钱,更是令天下百姓,倍感便利,受益颇深。
如今,朕特地把你招进皇宫交流,就是想听听,你对度田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天下攘攘,民变又起。是不是朕的施政欠妥,以致天怒人怨呢?是不是应该,立即放弃度田法令呢?”
马援爽朗地大笑了起来,对刘秀说道:
“哈!哈!哈!感谢陛下,如此看重和称许微臣!
臣的那些卑微的见解,都是陛下的英明睿智的教诲,以及陛下的时常影响所致,微臣有什么功劳呢?
至于度田问题,臣深深明白,陛下这是为了,天下人的长远利益,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富强繁荣,才宁愿,蒙受骂名,去进行这项,开天辟地的宏伟改革。
陛下啊,朝廷制定的任何国策和改革措施,实际上都涉及到利益的分配问题,不可能令所有人,都统统感到满意,必然会影响或者损害,某些人的利益。
何况,陛下如今的度田,的的确确会实实在在损害,那些豪强地主们的巨大利益呢?
所以,豪强地主们,为了他们自己的私利,狼狈为奸,相互勾结起来,联合抗拒陛下,向陛下施压,希望陛下改变,已经制定好的度田国策,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如今的问题是,如果朝廷不进行这样,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的土地变革,就会让天下更多的百姓,对朝廷不满意,就会使百姓的怨恨,更深,更加损害,大多数百姓的利益,更会危及大汉的江山社稷的永固。
度田不实,编户遗漏,帝国的赋税,将从何而来呢?怎么能够满足,帝国建设的需要,维持帝国的正常运转呢?
可恨的是,那些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地方官吏,豪强恶霸,他们一个个,鼠目寸光,看到的只有,他们自己眼前的利益。
他们根本就不能体会到,陛下这样做的深远意义;他们只是为了他们各自的私人利益,就拼命地反对和阻挠陛下的政令实施,甚至动用武装,与陛下为敌。
却不知,陛下的度田,核实编户,其实是为了,稍稍调整一下利益格局,减轻普通百姓的负担,发展经济,为了天下人更大的更深远的利益着想的深谋远虑的决策啊!”
马援很是理解刘秀,一心为国的心思,对着刘秀,侃侃而谈道。刘秀一听,非常欣慰,急忙赞扬道:
“爱卿深得朕心。
朕并不是只是为了,皇家的利益,而是为天下苍生着想啊!真实的情形,的确如此!
所谓君无戏言。朕如果不坚决实行度田,怎么能向天下贫苦的百姓交差呢?
怎么能够履行,朕当初对复员将士,无地少地百姓所作的分配土地的承诺呢?
如果朝廷没有大信,怎么能够治理,江山社稷呢?”
刘秀十分感慨地说道。
“陛下深刻地体谅百姓,照顾孤弱百姓的利益,实在是皇恩浩荡,微臣也十分感激欣赏!
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非一姓能够独占,能够独自享有的。
没有土地和田宅,你叫天下百姓,何以为生?民之不生,你叫社稷如何独存?
臣发自内心地衷心赞赏和支持,陛下高瞻远瞩的度田国策。
再大的困难,微臣相信,凭借陛下的英明睿智,大臣的同心协力,是一定都能够克服的!”
马援赞颂刘秀度田的决策道。
“有了爱卿的支持,朕倍感欣慰。
朕有时觉得,在做出一个重大决策之时,朕真的是无依无靠,诚惶诚恐,孤独万分。
需要朕自己,去独立承担,做出这个决策的好坏后果,深恐出现一丝错误。
实际上,处理国家大事时,如果不能够,集思广益,没有大臣智囊,替朕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帮助朕分忧,朕就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朕想以一人的智慧和力量,与天下人对抗,斗智斗力,无异于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前些时,为了制止,度田事件中,大臣官吏徇情枉法,违法乱纪的行为,惩处度田事件中,出现的一系列贪腐问题,朕杀了那么多的太守和封国宰相等千石级官员,令他们的家属,失去挚爱的亲人,陷入悲伤欲绝之中。
朕虽然自感,没有什么错误,没有制造冤假错案,但心里依然觉得,很是过意不去。
朕每当一看见,他们的亲属亲人,心里就感觉到十分愧疚和后悔,不该杀那么多的人!”
刘秀的悔意,满布眼神。
“陛下愧疚后悔,那是陛下的仁慈仁义胸襟,心地善良的体现!那些人认罪伏法,是他们罪有应得,他们的确该死。
一个人的权责利,应该相当,不能够只享受权利,而不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犯下错误,都应该得到惩罚,这是一个普天之下的普遍的真理。
如果不让这些违法乱纪、徇情枉法的人认罪伏法,岂不是就会让,更多的黎民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吗?
只要他们犯下的罪行,按照法律,应该处死,没有受到冤枉和冤屈,就应该依法严惩!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有什么多不多的呢?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法律是天下人的法律。岂能够因为,官绅士大夫的身份,就刑不上大夫,让作恶者逍遥法外,让正义公正公平,无法伸张呢?
只不过,人死不能复生,犯下错误,已经难以改正,很有些令人遗憾惋惜啊!”
马援也叹息道。
听了马援的劝慰,刘秀终于露出了晴朗的笑脸。他爽朗地大笑了几声道:
“哈哈哈哈!文渊所言甚是!这些家伙,为了一己之私,徇情枉法,玩弄朕的法律,是罪有应得,罪不容赦!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付出应有的代价!岂能够管他,究竟是什么人呢?
爱卿一席话,终于破解了朕心中的疑虑和心结!
可是,文渊啊,如今民变重生,豪族大姓,喧嚣不宁,群情汹汹,甚至运用家族武装,对抗官军官府。
爱卿以为,应该如何应对,最为妥善呢?”刘秀虚心诚恳地向马援垂询道。
“凭陛下的英明睿智,臣相信陛下,一定能够找出,恰当的应对之策的!
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有两面性,这既是朝廷的危机,也是陛下的机遇啊!
家族势力尾大不掉,作威作福,必然会危害朝廷治理,陛下正可以因势利导,巧妙运用啊!岂不是送上门来的一箭双雕之计吗?
如今大乱刚息,人心思治。所谓的乱臣贼子,刁民暴徒之类,实际上,大都是官员们的苛政与暴虐,既得利益者的贪婪和无耻,所造成的。
按照人心来猜度,每个人都喜爱,平静安逸的享乐生活。渴望和平安宁的生活,乃人之常情。
除了几个不明事理、逆天行事的疯子,还有谁愿意,冒着株连九族、身死名灭的危险,与陛下作对呢?
只要陛下的措施得当,没有平定不了的乱民盗贼,没有制服不了的反叛的!何况陛下正可以借机,铲除悖逆的家族武装,还天下太平呢?”
马援信心十足地言道。
10
刘秀笑了起来,沮丧顿消,又问马援道:
“请问文渊,计将安出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