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占长安赤眉虐民 遭厄运刘玄殒命 (第2/2页)
长安三辅,遭受赤眉汉朝廷浩劫,一片混乱。长安百姓,对赤眉大汉朝廷,失望至极,开始心存敌意。
面对混乱的局势,长安三辅百姓,是人心惶惶,心惊胆战。他们时刻都在盼望着,能够有救星出现,解救他们。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一月,长安官吏百姓,终于听说了建武皇帝刘秀属下的大司徒邓禹,进军长安三辅的消息。
长安三辅的官吏百姓,再一次满怀希望,渴盼仁义之师的来临,拯救饱尝劫难的长安百姓。
不久,大司徒邓禹率领的汉军西征大军,就进入了左冯翊(北长安市)一带,连战连胜。
而且,正如长安三辅官吏百姓所愿,邓禹统领的汉军西征大军,是秋毫无犯,纪律十分严明。
长安三辅民众,于是纷纷扶老携幼,前去归降西征军,希望得到邓禹的保护。每天前去投靠大司徒邓禹的大营,请求从军的,达到了一千多人。
大司徒邓禹统领的西征军队伍,日渐壮大,人马越来越多,兵力也越加强盛。
为了壮大西征汉军的声势,大司徒邓禹于是处处以仁义为号召,聚集人心。
汉军所到之处,大司徒邓禹,甚至停下自己的座车,亲自竖起使节,前去慰劳和安抚降众与百姓。
长安三辅的父老孩童,都围绕在大司徒邓禹的座车前欢呼雀跃,唱歌跳舞。长安三辅百姓心里,都十分感激西征军为他们带来和平安定,称邓禹的军队,为“仁义之师”。
邓禹于是顺势对外宣称,西征军拥有将士百万人马,大张西征军的威势。
大司徒邓禹率领的西征军大军,声威震动关西(函谷关之西)诸郡,盘踞西京长安的赤眉军,深感威胁。
赤眉汉朝廷君臣御史大夫樊崇等,闻听邓禹的西征军日益壮大,恐惧不安,一直担心邓禹,进攻长安,有了退回老家琅琊郡的打算。
大司徒邓禹部下的人马,逐渐增多,汉军将领们,也都有些得意忘形,头脑开始膨胀起来,认为盘踞关中诸地的赤眉汉朝廷等割据势力,已经不足为惧。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一月底军事的一次会议上,汉军将领积弩将军冯愔,车骑将军宗歆,建威将军邓寻,赤眉将军耿欣,军师将军左于,以及军师韩歆,祭酒李文、李春、程虑等将军谋臣,立功心切,纷纷不约而同地出列,七嘴八舌地向大司徒邓禹建议道:
“大司徒啊:
我们的西征军大军,如今已达数十万人,可谓人马众多,兵强马壮。
我们不如立即出动军队,直接进攻赤眉盘踞的西京长安,尽快夺下京师,立下举世大功。”
大司徒邓禹,始终头脑清醒,力排众议,反对进军的意见,劝说诸将道:
“诸位将军及士大夫: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诸君的建议,虽然有很多可取之处,可是本司徒始终认为,却不是当前迎敌的上策。
请诸君先耐心地听听,本司徒的分析以后,我们再商讨,我们的进军方略,好吗?”
大司徒邓禹耐心地劝说诸将道。
“好的!大司徒能够虚心纳谏,集思广益,这是最好的!司徒大人,你就请讲吧!”
西征军将领积弩将军冯愔,车骑将军宗歆,建威将军邓寻,赤眉将军耿欣,军师将军左于等,要求大司徒邓禹道。
“那好!承蒙各位将领士大夫的信任,本司徒就不客气了。本司徒绝不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之人。
如果你们认为,本司徒的看法不妥,尽可以提出,你们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来,以保证万无一失,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和恩赐。本司徒不胜感激。”
大司徒邓禹,十分谦逊地说道。
“本帅以为,如今并不是夺取西京长安的最佳时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具备。
回想当初,骁骑将军樊崇,战死沙场,本帅一直难以忘怀,心中愧悔不已。
首先,我们的兵力,根本无法与赤眉盗贼相比,我们绝对不能够让骁骑将军樊崇,战死沙场的悲剧重演。西征军拥有的部众,表面看来,是人马众多,庞大无比。
实际上不然。经历数次战斗的洗礼,我军真正能够上阵作战的将士,人数却少之又少。
这一点,想必诸位将军,士大夫,应该没有异议!”
“是的!的确如此!大司徒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十分佩服!请大司徒大人,继续指教!”
积弩将军冯愔等将军们信服地说道。
“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如今,面临的第二个严峻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前面,既没有粮草的囤积,后面又没有郡县粮秣供应的保障。
我军人马众多,进军长安,缺少必要的粮食辎重等后勤的保障和支援,必然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如今,面临的第三个严峻问题就是:
我们的强大对手,赤眉这伙盗贼,他们的情形,却正和我们完全相反。赤眉大军,如今是气势正盛,粮秣十分充足,有很多我们不能够赶上的地方,这正是本帅认为是劲敌的原因。
如今,赤眉这伙盗贼,刚刚才攻破长安,士气旺盛,可谓锐不可当,是一股不可与之争锋的强劲敌人。他们不仅人马众多,而且兵精粮足,金银珠宝虏获也甚多。
所以,我们此时进攻赤眉这伙盗贼,无异是以弱犯强,以卵击石,不自量力,最终必然遭受挫败。”
大司徒邓禹,耐心细致地为诸将剖析道。听了邓禹的分析,诸将颔首,大都表示赞同。
护军黄防,心中依然有些疑惑,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说道:
“大司徒大人,你的分析,的确很有道理!
可是,这样做,却违背了陛下旨意啊!皇帝陛下,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尽快地收复西京长安啊!
如果大司徒这样不肯向前进军,一定会被陛下和朝中大臣,认为是拥兵自重,畏怯不前。我们将怎样完成,皇帝陛下赋予的重托,怎样向皇帝陛下交差呢?”
“护军将军的顾虑是对的,提得非常有理。
本帅以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本司徒会向陛下解说的,请诸君放心,相信英明的陛下,也会了解我们的苦衷的。
不瞒诸君,实际上,我们也并不是没有胜算,本帅已经找到了对付赤眉这伙盗贼的神机妙算。
只是需要,我们耐心等待时机而已。只要我们耐心地等待时机,就会找到收拾赤眉这伙盗贼的机会的。
诸君久经沙场,想必一定十分清楚,赤眉这伙盗贼,人马众多,既是他们的长处,也是他们的短板。甚至可能,到了最后,会因此而导致他们的最终覆灭。
本帅之所以这样说,是有道理的。
赤眉他们这一群强盗匪徒,一群流寇,依靠打家劫舍的信念,勉强地聚集在一起,一天只知道烧杀抢掠,残害百姓,荼毒生灵,最终必然遭致,长安百姓的怨恨、不满和抗拒。
如果赤眉盗贼们,对生活没有了目标、计划和追求,他们的内部,必然就会发生变化。
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事件,必然将会发生。最后将会导致,他们的意见分歧,甚至内部分裂,岂能够在长安,长久坚守呢?
赤眉盗贼们盘踞京师,没有后方基地以及长安百姓的支持,势必坐吃山空,最终走上绝路。
本帅预计,当他们这伙盗贼的粮草,消耗殆尽以后,他们必然会选择,撤出长安,逃回自己的老家。
那时候,我们再乘机进击,派军阻遏拦截这伙慌不择路,渴望归家的盗贼,定会大获全胜,一举完成陛下的使命。”
大司徒邓禹,信心十足,高瞻远瞩地为将领们分析道。
“大司徒的指教,实在太好了!”积弩将军冯愔、车骑将军宗歆等将领,对邓禹的分析,由衷佩服,但同时也继续发言,提出了他俩的疑问道:
“问题是,大司徒大人啊,赤眉盗贼的情形如此,我们汉军也面临同样的情况。我们的人马众多,军队的粮草补给,也成大问题,怎么能够持久,等待赤眉盗贼溃散的一天呢?
大司徒大人啊,您考虑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提得好,二位将军!你们的疑问,非常中肯!本司徒的意见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三郡的粮草供应,把上郡,北地,安定三郡,作为我们军队粮食的供应基地。
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三郡,虽然地广人稀,但畜牧非常发达,民间的家畜繁多,粮仓也很充实。
我们只要占领了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三郡,并以此为根据地,休养战士,加强训练,密切注意长安赤眉的动向。
等到赤眉这伙盗贼,最后出现失误,疲惫不堪,粮草消耗殆尽时,我们再乘势攻击,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一劳永逸的目的!”
大司徒邓禹,越发自信。
“大司徒的分析得太好了!我们心服口服,就以此行事吧!请大司徒下达进军的命令!”
统一了诸将的意见,大司徒邓禹如释重负,立即发布移军的命令。
大司徒邓禹,统领西征军大军,绕过长安三辅,转而向北进发,抵达栒邑(陕西省旬邑县),寻机夺取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三郡。
大司徒邓禹军队到达的地方,击破了赤眉军诸别将的堡垒,大获全胜。
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三郡等各郡县百姓,用以自保的营寨,都大开自己的寨门,开门归附大汉朝廷,迎接邓禹大军驻扎。
西河郡太守宗育,派遣他的儿子宗桓,拿着大司徒邓禹,晓谕各地的文书,前来归降大司徒邓禹。
大司徒邓禹大喜,命令西河郡太守宗育、宗桓父子等官吏,到国都洛阳,去朝拜皇帝,接受朝廷的任命。
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三郡以及西河郡等地,相继平定。长安三辅以西郡县,逐渐纳入汉朝廷的势力范围。
到了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二月,赤眉大汉朝廷控制的长安城,依然没有恢复和平与安宁,赤眉汉朝廷军队,依然烧杀抢掠如故,长安三辅百姓,更加怨恨。
大司徒邓禹,早先预料的赤眉大汉朝廷内部变化的趋势,正在悄悄地快速演变着。
长安三辅的豪强大姓,眼见赤眉将领,暴虐百姓,众皆不满愤怒,于是秘密地聚集在一起,商议驱逐赤眉汉朝廷的对策。
聚会开始,豪强赵璇,当即开门见山,对与会的豪族大姓首领,英雄豪杰说道:
“诸君:
长安三辅的官吏百姓,对赤眉军队的暴掠成性,恣意妄为,已经深恶痛绝,早已是忍无可忍了。
官吏百姓士大夫们,已经开始怀念起,当初玄汉王朝时期的日子来了。
官吏百姓士大夫们,对玄汉皇帝陛下如今的悲惨遭遇,深表怜惜痛心,大家对更始帝陛下,贵为大汉皇帝,却沦落到阶下囚的地步,十分的同情和怜悯。
我们不如顺应天心民意,组织我们豪族的武装部队,伺机劫夺更始帝,重新拥立更始帝,为汉帝,领导我们,与赤眉对垒。
在汉帝的率领和号令之下,我们这群英雄豪杰,一定能够将赤眉部众,驱赶出长安城,重新恢复京师三辅的和平与安宁。”
长安三辅的豪强大姓,英雄豪杰,大多赞同豪强赵璇的意见,纷纷表态说道:
“赵英雄言之有理。
赤眉军队的暴行,令人发指!不驱逐他们这群盗贼,我们怎么能够,保住长安的和平与安宁呢?就这么办吧!”
三辅的豪强大姓,一致赞同豪强赵璇的意见,决定采取行动,劫夺更始帝,重新拥立更始帝为汉帝,对天下发号施令。
不想,豪强赵璇等人的密谋,很快泄露了。
原绿林旧将淮阳王张卬、泚阳王王匡等玄汉叛将,闻听了三辅豪强赵璇等人的密谋以后,忧心忡忡,心里十分恐惧。
定国上公、泚阳王王匡,对淮阳王张卬等绿林部属说道:
“诸位兄弟:
大事不好。如果三辅豪强的密谋,最终实现,更始帝陛下,一朝鹞子翻身,龙飞九天,我们定会死全族屠灭,无葬身之地了。”
淮阳王张卬听后,顿时紧张万分,赞同定国上公、泚阳王王匡的看法道:
“泚阳王大哥,说得很对。
我们不如晓以利害,说服诸位赤眉豪杰,与赤眉诸位豪杰兄弟,联合起来,先下手为强,秘密处死更始帝,以绝后患,一劳永逸地解决我们心底永远的后患。”
淮阳王张卬、泚阳王王匡诸人,很快商议已定。
于是,绿林叛将张卬、王匡诸人一道,前去觐见赤眉汉朝廷右大司马谢禄等,向谢禄报告三辅豪强赵璇等人的密谋。
见到赤眉右大司马谢禄,淮阳王张卬、泚阳王王匡诸人,不敢耽搁,立即慌慌张张地向赤眉汉朝廷右大司马谢禄建议说道:
“大司马大人啊:
长安三辅百姓,苦于我们赤眉大汉的暴虐,已经很久很久了,都开始怜悯圣公的不幸遭遇,暗中筹划谋反了。
如今,三辅诸营首领,各营垒统帅,多想密谋,夺取圣公,急急忙忙地想把圣公救出去,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
属下等料想,如果三辅诸营首领,各营垒统帅的阴谋得逞,一旦把圣公救了出去,司马大人,你就失去了圣公这面挡箭牌,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大家合兵,向大司马你发动进攻,属下等担心,恐怕最终,大司马大人你,就要自取灭亡了。我们绿林兄弟,最终也是死路一条会跟着大司马大人,一道丧身啊!
大司马大人,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秘密处死圣公,绝了他们的念想,使他们无所依仗,这样做,就可以彻底打破他们的如意算盘,击破他们反叛的图谋。”
大司马谢禄听后,也认为情况非常严重,淮阳王张卬、泚阳王王匡诸人所言有理,赞同他们的意见道:
“两位大王,言之有理。圣公一直十分怨恨,本司马和两位大王。如果圣公翻身,恐怕我们首当其冲,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全族屠灭。
我们不如先下手为强,运用计谋,秘密将圣公处死,以绝后患,避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发生。”
绿林叛将淮阳王张卬、泚阳王王匡诸人,最终说服了赤眉汉朝廷大司马谢禄,立即行动起来。
右大司马谢禄,于是下令,派自己的亲兵谢逊等卫士,邀请更始帝等,一道到郊外,去纵马驰骋。
更始帝刘玄被拘束久了,愁闷不堪,不知是计,爽快答应,跟着谢逊等卫士,到了郊外草地纵马游玩。
亲兵谢逊等卫士,趁更始帝不备,当即七手八脚,把更始帝抓了起来,然后用绳索勒死,秘密地埋在了郊外隐秘之处。
式侯刘恭,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知道了更始帝被亲兵谢逊等卫士诱骗的消息。
式侯刘恭,急忙带人,前来救援更始帝,但此时时间已晚,根本就来不及了。
谢禄的亲兵谢逊等卫士,见式侯刘恭带人前来,寻找更始帝,害怕真相暴露,急忙逃走了。
式侯刘恭一行,最终只找着了更始帝的尸体。式侯刘恭,于是趁着黑夜掩护,把刘玄的尸体,秘密地收藏、掩埋了起来。
长安三辅的豪强大姓,英雄豪杰,听到更始帝被杀消息,众皆懊悔不已。
没有了起兵的因由和领袖,于是大家只好偃旗息鼓,停止行动,等待更好的时机。
不久,建武皇帝刘秀,在东都洛阳,听到了自己的堂兄更始帝被赤眉汉朝廷右大司马谢禄杀害的消息。
刘秀心里很是悲伤,下令大司徒邓禹,派人寻找更始帝的尸体,妥善进行安葬。
后来,大司徒邓禹,夺取了西京长安以后,就按照刘秀的圣旨,派人四处寻找,更始帝的尸体。
最终,在式侯刘恭的指引下,才终于找到了更始帝的尸体,遂按照礼仪,把更始帝的尸体,埋葬在了霸陵的皇陵里。
10
更始帝刘玄一死,就树倒猢狲散。
原先跟随和保护更始帝的原玄汉朝廷大臣官员,虎牙将军刘顺、定陶王刘祉、尚书任延君、侍中刘恭等大臣,以及更始帝的妻子儿女,亲朋好友等,见势不妙,害怕遭受赤眉汉朝廷的屠杀,都惊慌失措,各奔东西,争先恐后地,向他们的故乡南阳郡、东都洛阳的方向迅速逃离。
其时,原玄汉朝廷中郎将宛城人赵熹,也率领着自己的亲随部属以及家族亲人,向南阳郡的方向逃亡。
赵熹等寻思着,顺利逃出武关之后,就万事大吉,就能够死里逃生,回到他们自己的家乡南阳郡,投靠家乡的亲人。
在前往武关的逃难路上,中郎将赵熹,恰好遇见了这群逃难的玄汉王朝的皇亲国戚。赵熹顿时心怀恻隐之心,决心救援他们。
只见这些昔日的金枝玉叶,公子王孙,达官贵人们,一个个穷愁潦倒,狼狈不堪。他们身无分文,缺少旅费,穷苦困顿,疲惫不堪,也没有携带粮食食物,一个个饥寒交迫,接近死亡。
昔日的金枝玉叶,公子王孙,达官贵人们,妇女儿童,冒着凛冽寒风,一个个赤着双足,瑟瑟发抖。
赵熹见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很是令人同情怜悯。
于是,赵熹急忙派人前去,拦住他们,然后竭尽自己所能,尽力地救助他们。
赵熹吩咐部属亲人,把自己的粮食和衣物,送了一部分给他们,要这些昔日的皇亲国戚,跟随自己的家族队伍,一道前行,以便相互照顾。
赵熹豪侠仗义,一面派人,到郡城宛城,去找宛王刘赐求救,一面护送昔日的皇亲国戚一行,走上返回南阳老家的道路。
一直到了宛城附近,确认昔日的皇亲国戚们,不会遭遇饥饿和盗贼的威胁,已经没有任何危险之时,赵熹才离开他们,与自己的亲人一道回家。
宛王刘赐,得到赵熹的报告以后,心里非常吃惊,急忙派人,到路上,迎接更始帝的亲属好友,安顿这群昔日的皇亲国戚。
最后,宛王刘赐,竭尽所能,把更始帝的亲属,昔日的皇亲国戚,都遣返回到他们自己的故乡舂陵家族的祖地白水,去安置生活。
更始帝的亲属们,这些昔日的皇亲国戚,终于逃过了一劫,刘玄的几位妻子和年纪幼小的儿子们,得以幸免于难。
更始帝刘玄一生之中,共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刘求、刘歆、刘鲤三人。
第二年的夏天,刘求、刘歆、刘鲤三兄弟,与他们母亲等亲人一道,东到洛阳,去投亲靠友,拜见汉帝刘秀。
刘秀见到自己的堂侄刘求、刘歆、刘鲤三兄弟母子到来,悲喜交加,感慨不已。
刘秀下旨,封刘玄的嫡长子刘求,为襄邑侯,奉更始帝祭祀;封次子刘歆,为穀孰侯,封三子刘鲤,为寿光侯。
后来,刘玄的长子襄邑侯刘求,被刘秀迁封为咸阳侯,承继更始帝的祭祀。
一代枭雄更始帝,就这样灰飞烟灭,绝命长安。
只有更始帝的妻子儿女等亲人,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幸遇赵熹、刘赐、刘秀等人的无私帮助,才得以躲过一劫,最终大难不死,享受后福,不至于家族老小,跟着更始帝一道屠灭,死亡殆尽。
11
绿林旧将定国上公泚阳王王匡、淮阳王张卬、襄邑王成丹、随王胡殷诸王,撺掇右大司马谢禄,绞杀了更始帝以后,心里并未得到安宁。
泚阳王王匡、淮阳王张卬、襄邑王成丹、随王胡殷这些绿林叛将,见赤眉大汉的朝政,日趋混乱,预料赤眉大汉,最终也必定灭亡。
于是,泚阳王王匡、淮阳王张卬、襄邑王成丹、随王胡殷这些绿林叛将,又在暗暗思量,叛离赤眉大汉,另寻出路。
此时,西京长安的局势,依然混沌不堪,各股割据势力,争斗不息,互不相容。百姓水深火热,痛苦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