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 离间计借刀杀人 破强敌出奇制胜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到了更始帝三年(公元25年)前后,北方讨伐前线的局势,对萧王刘秀,是越来越有利,刘秀对东都洛阳,打下了志在必得的主意。
于是不久,萧王刘秀下令,召集大将军吴汉、耿弇,司马主簿冯异、上谷郡长史寇恂等官员将领,商讨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部属将领很快到齐,萧王刘秀十分满意,立即开门见山,进入了商讨谋夺东都洛阳的正题,对部属将领说道:
“诸君:
人患不知足,既得山鸡,又思麋鹿。北方大体平定,本王依然睡不安寝,食不甘味。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东都洛阳横亘在南方,阻挠本王南下朝圣之路,本王一直耿耿于心,难以释怀,不能够忘记。
请问诸君,有什么神机妙策,可以指教本王的,请不吝赐教,刘秀十分感激。”
司马主簿冯异,成竹在胸,抢先发言道:
“司马主公雄心勃勃,属下等十分欣慰。我们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更始帝陛下虽然颟顸糊涂,没有远见卓识,看不见眼前的危机,但心里也一直非常清楚,东都洛阳的重要,所以对东都洛阳,严加警戒防备。
因此,更始帝陛下,还都西京长安不久,就果断下旨,命令自己的亲信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白虎公陈侨,与河南郡太守武勃等著名大臣将领,统率玄汉王朝的主力兵马三十万人,一道守卫东都洛阳,拱卫西京长安,防止各路虎视眈眈的割据武装,觊觎东都洛阳。
属下私下以为,东都洛阳虽暂不可图,但我们必须早做准备,与洛阳对峙,寻找东都洛阳守将的懈怠与失误,趁火打劫。
只有略定东都洛阳,才有拯救苍生,与群雄一争天下的机会,复兴汉室,开创亘古未见的尧舜盛世的机会。”
上谷郡长史寇恂,也做了相似的建议。
萧王刘秀,早就欲将东都洛阳据为己有,闻听冯异、寇恂两将之言,主意打定,默然大喜。
于是,刘秀当机立断,下令道: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公孙兄弟,子冀兄弟之言,甚合本王心意。看样子,担当如此重任,没有比两位贤明士大夫,更加合适的了。
众将听令,兹任命承义侯寇恂,担任河内郡太守,兹任命大司马主簿冯异,担任孟津将军。其他各将任命,另行发布。
希望诸君,就任以后,立即调兵遣将,与东都洛阳的玄汉将领公开对垒,加强对东都洛阳的威慑,伺机夺取东都洛阳。”
萧王刘秀的命令颁布,众将领命而去,寇恂,冯异等官员将领,立即前去治所和军营上任。
自此,刘秀谋夺东都洛阳的战略,完全确立。
东都洛阳的玄汉将领,看见萧王刘秀,有了异图,欲对东都洛阳不利,心内惴惴不安,心惊胆战。
玄汉洛阳守军主将,左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河内郡太守武勃等,一方面紧急向更始帝汇报洛阳军情,请求援军,一边开始严密戒备,防备萧王刘秀,突然偷袭洛阳。
果然,不出大司马朱鲔、舞阴王李轶等玄汉将领所料,萧王刘秀已经快速行动了起来。
更始帝三年(公元25年)四月,孟津将军冯异,河内郡郡守寇恂等汉军将领,见北方形势,对萧王刘秀越来越有利,于是遵照萧王刘秀抚战结合的指示,开始对坚守洛阳的玄汉王朝守军,采取强大的武力和心理攻势,试图运用谋略,不战而屈人之兵,去瓦解东都洛阳的玄汉守军,夺取东都洛阳。
孟津将军冯异,品德高尚,文韬武略俱备,出生于父城县仕宦之家的冯氏家族,年青时就非常喜爱读书,以足智多谋,才干卓越而闻名乡野。
冯异通晓《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兵书典籍,深刻了解军事斗争的要领,在于攻心为上,离间敌人,分化瓦解敌人,不战而屈人之兵。
所以,冯异治理地方,带兵作战,乃至在孟津将军任上,都始终坚持,攻心为上,安抚剿战结合的策略,以收复敌军军心的智谋取胜,不愿意与对手,硬拼死拼,决战到底。
当初汉军初起之时,作为新莽颍川郡长吏的冯异,被太常偏将军刘秀统领的汉军将士俘虏,于是就顺应时势,在颍川郡的父城县,归顺了时任司隶校尉的刘秀。
在这以后,冯异就一直跟随在刘秀的身边,担任刘秀帐下的主簿职务,随侍刘秀左右。
即使在刘秀最最艰难的时刻,冯异也对刘秀,不离不弃,情同手足,很受刘秀的赏识和信任。
冯异与刘秀的交往很深。所以,冯异十分了解,舂陵刘家与宛城李家等南阳豪族大姓的渊源,知道李家诸兄弟李通、李轶、李松、李泛与刘縯、刘秀诸舂陵侯家族兄弟,首倡聚义,起兵南阳,以及最终疏远交恶的始末。
冯异也十分清楚,此时的舞阴王李轶等玄汉将领,见玄汉王朝大势已去,孤军困守东都洛阳,这一座孤城的绝望、矛盾的心理。
舞阴王李轶,与大司马朱鲔、廪丘王田立、白虎公陈侨,以及河南郡太守武勃一样,都是玄汉王朝手握重兵,镇守东都洛阳的主要将领之一。
孟津将军冯异,十分了解舞阴王李轶的性格,知道舞阴王李轶,善于见风使舵,左右逢源,觉得可以说服。于是,孟津将军冯异,秘密与舞阴王李轶交往。
冯异常常给舞阴王李轶写信,为舞阴王李轶,分析祸福利害,劝舞阴王李轶,弃暗投明,认清形势,归降萧王刘秀。
一次,孟津将军冯异,秘密派侍卫冯欢给李轶送信,在信中奉劝舞阴王李轶说道:
“大王啊:
我听说明亮的镜子,是用来照出自己的形象的。从前的事,是用来说明今天的道理的。
从前,微子离开殷朝,来到周室,项伯背叛楚王,归依汉王,周勃迎立代王,而废黜少帝,霍光尊奉孝宣帝,而废除昌邑王,就能够说明这些道理。
这些人都是畏天知命,看重祖宗的社稷,而忧虑百姓前途命运的贤者。
他们看到了生存与灭亡的征兆,心里都畏惧苍天的威力,懂得命运的转折,见到了衰败与兴盛变故的诸多事实。
所以,他们最终,都能够顺应天时地利,成功于一时,流传伟业于万世啊!
小弟私下以为,假使西京长安方面,还可以尽力扶助,还可以延期岁月,苟延残喘一年半月的话,疏不间亲,远不逾近,那么我们这些,关系比较疏远的人,就不能参与,关系亲近的人之间的事情,前来说服大王了。
可是,如今西京长安的局势,是如此的糟糕,令人沮丧不已,几乎绝望。
大王一定比小弟更加清楚,现在长安的朝政,混乱混沌的情况越发加剧。君王大臣不知道赤眉等强敌环伺,依然贪图享乐、争权夺利如故,没有一时一刻的放弃和停息。
王侯之间,结仇生怨,尔虞我诈,你争我斗,制造各种灾难。大臣将领纷纷背离,各怀去意。朝廷法纪,已经绝灭。四方分崩离析,异姓叛乱并起,这是刘氏的忧虑啊!
何况如今,赤眉大军已经攻到了长安三辅的城郊,汉朝廷君臣,依然颟顸如故,没有一点危机之感。王侯之间,依然争斗不止,不懂得团结一心,一致对敌的紧要。
汉朝廷的形势,已经如此危急。大王你,英明睿智,善于审时度势,大王私下猜度,东都洛阳四战之地,怎么能够独守一角,在东都洛阳偏安一隅呢?
也正因此缘故,萧王殿下才跋山涉水,蒙霜冒雪,不避艰苦,苦心孤诣地经营河北,吊民伐罪,剿灭群雄,力图重整汉室,恢复汉之纲纪,实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如今,萧王的部下,已经是英才云集,群贤毕至,百姓随风而从,士大夫闻风响应,即使当初,邠人、岐人等倾慕周室,都不足以用来作比啊!
可以说,天下最终为萧王所有,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可逆转的趋势啊!
当初,马子张(马武)等英雄豪杰,忠于长安君王,却受人掣肘轻视,受到排挤。
如今,马子张(马武)等英雄豪杰,顺应时势,弃暗投明,皆再受到萧王亲幸,保持爵位如此。
而尚书令谢躬,却不识时务,不察时事已变,悖逆如故,最终伏诛在彼,都是大王现成的榜样啊!
大王啊,小弟私下以为,如果大王你,真能觉悟成败,就应该尽量早地确定背顺大计。
那么,建立古人一样的赫赫功绩,像微子、项伯一样,论功成业,转祸为福,就在此时了。
如果等到萧王殿下的猛将精兵,长驱直入,严厉的兵众,已经把城池围了起来,即使阁下,有所悔恨,恐怕到了那时,殿下再想弃暗投明,也有些来不及了。
小弟为大王感到深深的惋惜!请大王斟酌。”
舞阴王李轶,反复阅读孟津将军冯异的信件,深以为然,心里惆怅不已,心事重重地对自己的亲随李豪等人说道:
“诸君:
孟津将军所言,不是没有道理啊!我李轶一向,颇识天命,岂能够不知道,西京长安已经危在旦夕,不可救药,玄汉的前途,已经十分渺茫、了无生机了呢?
可是,我舞阴王不是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之辈,叫我舞阴王背叛更始帝陛下,卖主求荣,对更始帝陛下落井下石,甚至反戈一击,我舞阴王又怎么能够忍心呢?
况且当初,我与朱司马大人,一力主张,杀害萧王的大哥司徒大人(刘縯),大错已经铸成,萧王能够,不念旧怨,饶过我李轶吗?”
亲随李豪等,也知道玄汉大势已去,无法改变,于是劝解舞阴王李轶看清形势道:
“大王啊,你还是早作打算才是。不然,事到临头,恐怕仓促应对,就难以尽善尽美了。”
舞阴王李轶,称善道:
“大人言之有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本王还是多留一条后路,保全自己以及家族才好。”
自此以后,舞阴王李轶,开始心存犹疑观望之心。
舞阴王李轶,想背叛四面楚歌的更始帝,归降实力强盛的萧王刘秀,又感到不能自安,担心刘秀,记念旧怨,不能够给予自己归降的机会,再次决策失误,以致贻误终身。
起初,舞阴王李轶、宛王李通等宛城李家兄弟,首先与刘縯、刘秀等舂陵诸兄弟,结立谋约,一道聚义起兵,反抗新莽,复兴汉室,彼此相亲相爱,志同道合。
等到后来,更始帝被绿林三部大统领,定国上公王匡、成国上公王凤等绿林豪杰,拥立为帝以后,李轶见风使舵,开始转变。
李轶、李泛、李松诸李氏兄弟,审时度势,认为绿林三部豪杰,人多势众,能成大器。
于是,李轶、李泛、李松诸李氏兄弟,转而谄媚朝廷新贵,傍上了定国上公王匡、成国上公王凤等绿林三部豪杰,开始背信弃义,抛弃当初的亲密盟友舂陵诸兄弟,并与绿林三部豪杰大司马朱鲔等人,共同设计,陷害乃至杀害司徒刘縯、抗威将军刘稷等。
所以,当初大司徒刘縯、抗威将军刘稷等将领之死,舞阴王李轶,确实是首要主谋之一。
而另外一件大事的发生,也让李轶担心不已。也难怪舞阴王李轶,心不自安,不敢心地坦荡地接受冯异的建议,坦诚地表明自己归顺刘秀的态度。
那时,安众侯刘崇家族出生,安众侯刘崇的弟弟安成侯刘礼侥幸逃生的儿子,受封玄汉骑都尉的刘隆,本来也在东都洛阳驻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