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西征北伐大计定 内忧外困玄汉急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年末,青州琅琊郡赤眉流民军的队伍,在三老樊崇等赤眉军大首领的指挥下,兵分两路,向西京长安,快速推进,很快就抵达了函谷关附近。
更始帝君臣,闻听樊崇统领百万赤眉军,逼近函谷关的消息,越发惊恐不宁,寝食难安,急谋自救之策。
为了解救西京长安的危机,拯救玄汉王朝的颓势,更始帝急忙下旨,命令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其他玄汉朝廷将领,分别据守河东郡、弘农郡等战略要地,阻遏赤眉大军,向西京长安的进军步伐。
然而,在樊崇等大首领蛊惑下,拥有百万之众的赤眉军,不仅人马众多,兵力强大,而且对西京长安,志在必得,士气旺盛。
定国上公王匡、成国上公王凤等玄汉将领们,安于享乐,骄奢淫逸,早就没有了当年,与莽军作战的勇气和锐气,根本就没有力量,也没有能力,去抵御,赤眉大军的猛烈进攻。
一向稳如泰山的玄汉王朝京师长安,突然处在了赤眉大军的强大压力之下,军事包围之中,岌岌可危,情况万分危急。
玄汉王朝君臣,面临强大压力,都有了一种大劫将至,朝不保夕,大厦将倾的强烈感觉。
此时此刻,樊崇统领赤眉大军,突然战略转移,向西攻击西京长安,有人欢喜,有人忧。
远在河北邯郸、河内郡等地,安抚地方,收复流民队伍的萧王刘秀,压力顿时大减,不禁长舒了一口大气。
但萧王刘秀,虽然压力减轻,但也并不轻松,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赤眉军及五校、铁胫军等其他流民大军,咄咄逼人的气势和强大压力,知道流民军,不可小觑。
一个人独自呆在中军营帐里,处理政事,考虑国事,萧王刘秀的心情,一会儿畅快轻松,一会儿焦虑不安。
当初,刚到河北之时,与邓禹、冯异、耿弇等亲信部属,私下探讨、精心谋划的大战略,又浮现在了刘秀的脑海里。
刘秀回想局势的发展,感慨万千,暗自赞许邓禹、冯异、耿弇等亲信部属的远见卓识道:
“仲华、公孙、伯昭等部属将领,当初提出的远大战略,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富有远见啊!”
刘秀不禁暗自庆幸起来道:
“由此可见,虽然本王,命途多舛,但天帝神灵,并没有亏待我刘秀,抛弃我刘秀啊!
如今,复兴汉室的责任,系于本王的一身。
既然天帝神灵,已经毫不吝惜地,把天底下最优秀的人才,把这些贤良士大夫,都送给了我刘秀。我刘秀,怎么能够不把握天赐良机、有所作为,实现拯救苍生,复兴汉室的重任呢?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哪怕是从头再来,无论怎样的艰苦卓绝,我刘秀也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完成伯升大哥未竟的大业,完成复兴汉室的历史使命。
可是,经历数年的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如今依然是前途难测,当前我刘秀,应该从何处着手呢?”
刘秀在心里精心地筹划,默默地思考着,怎样把握,老天赐下的良机,实现自己的大志。
“我真是自寻烦恼啊!”刘秀豁然开朗,笑了起来道,“我不是常常,一本正经地教训部属将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多多听取,大家的意见吗?
为什么轮到了我自己,就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盖世,一个人独自思索,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了呢?”
刘秀灵光乍现,“与其闭门造车,冥思苦想,哪里赶得上,集思广益,为我所用呢?
哪怕是处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何况本王思考的,是关系全局的大事呢?
来人啊,刘安哥,你速去通知主簿大人、护军大人、刺奸将军等诸将,前来本王行营,召开军事会议。”
面对危机,刘秀决定,召集智囊,商讨对策,于是下令侍卫总管刘安,去召来诸将,酝酿解决这些重大的问题。
得到萧王命令,冯异、邓禹、吴汉等诸将,不敢怠慢,按照萧王的要求,早早地来到了刘秀的大帐,与萧王刘秀一道,商讨应对之策。
刘秀还是那样的风格,见诸位亲信的智囊、部属将领到齐,很是满意,刘秀注视了诸将几眼,急忙开门见山地开言道:
“诸君:
如今的局势,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正朝着仲华、公孙兄当初,所预言的方向前进。
据本王私下推测,如果西京长安,陷落赤眉盗贼之手,玄汉朝廷必然崩溃覆灭。到时候,天下无主,局势将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难以预测。
今天,本王召集诸君,就是想谋划一下,我们下一步的后续计划,尽快实现,汉室的复兴,安抚天下百姓。
请问诸君,本王将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把握赤眉西行,这天赐良机,壮大我们的事业呢?”
刘秀提起这个紧迫严峻的问题,询问诸将意见道。诸将一听,都知道情况紧急,问题重要,都默默沉思起来。
思索一会,邓禹见萧王刘秀发着急焦虑,急忙站起来答道:
“大王:
请不要着急忧虑,所谓谋定而后动。
如今,请让属下,在为萧王殿下和诸位士大夫,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
更始帝昏聩糊涂,大臣贪暴短视,玄汉覆灭,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只不过时间早晚而已。
赤眉流民军兵强马壮,他们气势汹汹地攻击,西京长安,与玄汉争斗,即使两败俱伤,但到了最后,樊崇赤眉军,也必然依仗人多势众之势,攻破玄汉朝廷的首都长安城池,占据长安称王称霸,这也是可以预料的结局。
然而,如果赤眉军做大,占据京师长安,重新拥立一个新的宗室,继位汉帝,并以此号令天下。我们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新的强大敌人,将会再次受制于人了吗?
到了那时,我们该如何主动应对呢?请大王仔细思量。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对于西京长安三辅、东京洛阳诸战略要地,不仅是大王一个人,关注重视,其他强横势力,也是虎视眈眈,甚至垂涎三尺。
他们如今,也同大王一样,都在坐山观虎斗,观看玄汉与赤眉的争斗历程。
大家都在翘首以待,等待着自己的对手,出现一丝破绽和错误,迎来一个,捡落地桃子的大好机会。
对于如此的局势,大王怎么能够,置身事外,不趁机分上一杯羹呢?
与而不取,祸将斯及。既然天帝神灵,已经给了大王,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坐观成败的大好机会,大王又怎么能够,无动于衷,轻易放弃这个天赐良机呢?”
刘秀听了邓禹所言,砰然心动,赞叹道:
“仲华分析得很对。本王受教了。”
冯异也不敢落后,急忙向刘秀进言建议道:
“大王啊,仲华兄说得太好了。
正如仲华兄的预言,天下明智贤良的士大夫,都已经能够看出,赤眉集团西进长安,攻击玄汉王朝,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一方最终覆灭,另一方必然也是,伤痕累累。
如果大王,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的机会,趁火打劫,从中渔利,乘机派兵西征,开辟第二战场,并吞关中地区,发号施令,岂不是就能够实现,大王的伟大抱负,实现拯救百姓,复兴汉室、回归旧都的雄伟战略吗?”
刘秀一听,十分兴奋。沉思一会,刘秀果断做出决策道:
“公孙兄言之有理。
捡落地桃子,虽然轻松,但可能是别人,丢弃不要的烂桃子,岂是本王所愿呢?
如今,虽然邯郸刘子舆,尚书令刘躬等逆贼,都已经被本王屠灭,铜马军兄弟,也已经顺应形势,归顺了本王,幽州、河内诸郡,也在本王的掌控之中,但本王深知,离完成复兴汉室、拯救天下苍生的大业,还非常遥远。
本王并不希望,仅仅满足这一点成就,做一个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君王。
本王决定,接受公孙兄以及诸位将领的建议,兵分两路,开始向四方征讨,力争一统天下。
一路大军,继续留在河北,扫荡群贼,巩固我们的胜利成果,建立一个牢固的后方基地。
我们要充分利用,汉军屠灭邯郸刘子舆,尚书令刘躬,收复铜马兄弟的优势和影响力,对北方燕赵地区的流民军,以及其他割据势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打击,肃清我们后方的所有残敌,一劳永逸地安定,我们的后方基地。
另一路,则尾随赤眉军队,开辟新的战场,直接向西部州郡进军,伺机收复,长安三辅。
可是如今,河北州郡,还未彻底安定。
本王根本就无法脱身,亲自前去长安三辅,开辟第二战场,前去西京长安,与赤眉等群雄较量,一决雌雄。
而开辟关中战线的重大责任,也不是一般的平庸将领,所能够承担的。
征西军统帅的问题,一直让本王踌躇不安,犹豫不决。
诸位卿家,你们可有什么,好的人选和建议,说出来让本王听听,本王十分感激!
请问诸君,本王将派遣谁人,率军西征最好呢?谁是西征军统帅,最合适的人选呢?”
一听刘秀询问,诸将都沉默下来。
刘秀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在身边最能干的亲信部属冯异、邓禹、朱浮、吴汉、耿弇、朱祐、王霸等人的面前,一扫而过。
似乎身边的这些人,一个个都非常合适,但又一个个,都被刘秀否决了。
想到这个棘手的问题,刘秀仿佛有些大伤脑筋。他不时看看身边,沉默的部属将领,反复权衡,仿佛已经绞尽了自己的脑汁。
但刘秀踌躇不决,一直思考了很久,始终也无法决定,究竟派谁,去担当这个重任,才更为合适。
见西征战略,既然已经最终确定,而萧王刘秀,冥思苦想,却一直不拍板决定,究竟派何人,去担任西征军统帅。
邓禹见状,有些着急了,急忙自告奋勇上前,对刘秀说道:
“大王啊:
选拔西征军统帅这点小事,你苦恼什么呢?要是大王放心,就派末将去吧!”
邓禹义不容辞道。
“仲华啊,你和公孙兄,都要随军参赞军务。本王怎么能够,让你俩离开呢?”
刘秀直接否决邓禹的意见道。一见刘秀否决邓禹建议,诸将都默不出声,再次考虑起来。
大将军吴汉,虽受将军邓禹的大力推荐,最终得以被刘秀委以重任,担任大将军,在军中崭露头角,大有后来居上的意味。
但吴汉阴鸷狡诈,心胸狭窄,诡计多端,自知不是萧王最早、最亲密的部下,内心深处,一种不知名的嫉妒和恐惧,总是笼罩在吴汉心里。
见刘秀下令,征求选拔征西军统帅的意见,大将军吴汉,动心不已,暗自思忖道:
“虽然我吴汉,很受大王重视,被大王委以重任。但在萧王心里,最亲信的部属将领,非邓禹与冯异两人莫属啊!
看样子,只要有邓禹与冯异两位大哥,罩在我吴汉的前面,我在萧王心里的地位,就永远只有,居于老三的位置啊!可是,谁不愿意,做老大呢?
况且,论才能,论本事,我吴汉与邓禹、冯异两位大哥,都是在伯仲之间。
为什么邓禹、冯异这两位大哥,能够深受萧王的器重与信任,而我吴汉,就不能呢?”
吴汉善于窥伺他人心事,已经看出了刘秀的心思。吴汉知道,刘秀渴望寻找一个,特别值得信任的将领,担任西征军统帅的那种迫切的心理。
大将军吴汉,眉头一皱,很快就想出了一个,无懈可击的建议,而且这个建议看起来,很是公正无私,很少有人,能够拒绝。
刘秀刚刚说完,吴汉就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急不可耐地建议刘秀道:
“大王啊:
吴汉窃以为,一个人的能力,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一系列的历练,才能够真正地培养起来,哪怕他有绝顶的聪明与智慧才干也绝对不行。
仲华与公孙两位大哥,一向足智多谋,高瞻远瞩,大公无私,是主公的张良、萧何,吴汉自愧不如。
吴汉一向,坦诚直率,以大局为重。
吴汉私下以为,仲华与公孙两位兄弟,都才华盖世,是卿相之才,但都还缺少,实际工作的历练,对两位大哥的成长,极为不利。
即使仲华与公孙两位兄弟,有通天的智慧和才能,如果未经历练,也只会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一类人才。
末将私下以为,大王任用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位,担任西征军的统帅,都非常合适。
末将建议萧王,就不要拒绝,仲华兄的意见,对仲华兄,委以重任,重用仲华与公孙两位兄弟,让他们经受锻炼。
末将稍稍读过,一些史书典籍,知道晋烈公时的大夫智宣子,选择接班人智瑶的失误,就是一个十分明显的警示。
晋国的智宣子,当初想以智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智宣子的族人智果,明确表示反对说道:
‘大夫啊,选择智瑶,不如选择智宵啊!智瑶有五项超越他人的优点,只有一项明显的缺点。
一表人才,头发美丽,是他的第一大优点;
精于骑射,武艺高强,是他的第二大优点;
才艺双全,多才多艺,是他的第三大优点;
能言善辩,文章流利,是他的第四大优点;
办事坚毅,处事果断,是他的第五大优点。
然而,智瑶为人,心胸狭窄,刻薄寡恩,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喜欢占人家的小便宜。
智瑶有这样的五项长处,却毫无容人之量,非常喜欢,去做一些不仁不义的恶事。
请问,谁能够和他,和睦相处,容忍他的恶行呢?
智果斗胆预言,要是大夫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的话,那么智氏宗族,一定会在他的手里灭亡。’
而智宣子却置之不理。智果便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族姓氏,另立为辅氏。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瑶(智襄子)当政。
一天,智瑶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瑶戏弄韩康子,又侮辱韩康子的家相段规。
智瑶的家臣智果,听说此事以后,就告诫智瑶说:
‘主公啊,您激怒对方,而不防备别人的报复,就一定会给自己招来灾祸。不久,你的灾祸就一定会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