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 平河北刘秀势盛 占邯郸萧王抗命 (第2/2页)
刘秀心中有事,辗转反侧,始终不能够入眠,一直在苦苦地思考,怎样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突然,殿外出现了一阵争吵声,刘秀大吃一惊,急问侍卫都统刘安道:
“刘安哥啊,何人如此大胆,敢肆意闯进王宫,打扰本王休息呢?”
刘安急忙禀告刘秀道:
“禀告萧王殿下:
是耿弇大人,有要事进宫禀告,希望求见大王。”
刘秀这才明白,原来是耿弇未经侍卫武士的允许,就直接硬闯了进来,想求见刘秀献计。
刘秀正踌躇未决,急需征求别人意见,急忙下令道:
“刘安哥啊,本王心事重重,怎么也睡不着。就请伯昭大人,前来宫中觐见,无须阻拦。”
耿弇得令,直接来到刘秀的床前,拜见刘秀。刘秀急忙还礼,吩咐耿弇,在床边坐下。
刚刚坐好,不等刘秀询问,耿弇就态度诚恳,十分急迫地向刘秀请求道:
“大王:
请恕耿弇冒昧,打扰大王的清净。耿弇请求,占用大王的一点闲暇时间,单独与萧王,谈一下话。”
刘秀很是诧异,急忙询问耿弇道:
“伯昭啊,你急急忙忙地进宫,打搅本王的午休,不怕本王怪罪吗?请问伯昭,你究竟有何要事,要单独与本王商谈呢?”
耿弇十分焦急地回答刘秀道:
“大司马主公啊,邯郸大战,我军伤亡惨重,官兵死伤众多。
末将之所以急急地赶来王宫,就是想向大司马主公请求,请司马主公批准,允许我立即回到上谷郡,去补充我们上谷郡队伍的兵力。”
刘秀心里更加诧异,急忙问耿弇道:
“伯昭将军啊:
邯郸僭帝刘子舆,已经被汉军消灭,黄河以北,已经天下太平,狼烟已熄。
国家今都长安,天下大定。你还想充实自己的军队,究竟是想,干什么用呢?
何况,陛下已经下旨,命令黄河以北,所有郡国的部队,立即全部复员。
所有军队的事宜,则交给尚书令谢大人,全权管理。陛下命令我,立即返回京师,等待皇命!”
耿弇听了,十分着急,竭力阻止刘秀道:
“主公啊:
你怎么能够不识时务,接受陛下的旨意,独自返回京师长安就职,自投罗网呢?
何况如今,天下并没有太平啊!主公你,怎么能够,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安然躺在床上,睡大觉呢!
不瞒司马主公啊,邯郸刘子舆君臣,虽然已经被汉军消灭,但全国的混战分裂之局,并没有一点点的改善。
恰恰相反,全国局势的发展,并没有太平无事的表现,这不过是战乱纷争,群雄征战,才刚刚开始的征兆啊!
虽然皇帝陛下的使节,前来河北,传下皇帝的诏令,要河北郡县全体军队,立即复员返乡。
但属下私下以为,对陛下的这道不知真相的圣旨,大司马主公,你绝对不能够听从,千万不能够接受啊!
司马主公你想,北方的铜马集团、赤眉集团,依然在河北,横行无忌,并没有受到削弱屠灭,司马主公怎么能够,放弃自己手中的兵权呢?
像赤眉军、铜马军这样的实力集团,割据势力,河北各地,总计有数十个之多。
而每一个流民割据集团的实力,都与赤眉军、铜马军这样的实力集团类似,实际上都是非常的强大,万万不可小觑。
就是小的割据集团,也有数十万人马之多,大者如琅琊郡樊崇的赤眉军,甚至有一百万人马之众。
赤眉、铜马这些割据集团,都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势力。司马主公怎么能够就说,天下已经太平了呢?
如今,西京长安,也不安宁。
朝中,绿林诸部将领,各位龙头大哥,争权夺利,独霸一方,李氏家族、赵氏家族等朝廷新贵,也在肆意妄为,违法乱纪,抢占属于自己的利益。
朝外,西京长安三辅的各部割据势力,各不相让,咄咄逼人,争斗十分激烈。朝中、朝外,可谓内忧外患不断,哪里有陛下圣旨上面所说的,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呢?
属下私下认为,更始帝陛下,糊涂昏聩,目光短浅,肚量狭小,绝对没有这个能力和本事,去应付天下已经出现的这些困局,破解这一些棘手的难题。
末将初步预料,不长的时间内,稳坐西京长安三辅的更始帝陛下,定会彻底溃败。
而且,更始帝君臣,最终彻底溃败灭亡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太久,可能是转瞬及至。
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并非杞人忧天,危言耸听,就是乡野小人,也心知肚明。
司马主公,一向明智聪慧,目光远大,怎么会不清楚,这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呢?
请司马主公,认真地思忖一下,末将所说的这些,值得忧虑担心的严峻问题,采取合适的策略,加以应对,以保万全。
不然的话,司马主公,祸且将至。到时候,恐怕司马主公,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一听耿弇之言,刘秀大惊失色,睡意全无,急忙从床上,跳起来说道:
“伯昭啊,你的这些话,说得太严重了吧?
如果伯昭你说错了话,到处胡言乱语,扰乱了军心,本司马只有下令,立即杀了你,不会给你活命的!”
耿弇毫不畏惧地对刘秀说道:
“明公啊:
当初,司马主公与我初识之时,我就对司马主公,钦佩不已,发誓死心塌地跟随主公,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而司马主公对我,也一向是恩重如山,信任备至,情如父子,恩同父母。
所以,伯昭我,才敢掏出自己的赤心和耿耿忠心,来为主公,直抒胸怀,从长计议。
司马主公英明睿智,深谋远虑,见识超群,定会相信,末将的判断,不是空穴来风!”
刘秀思索一会,向耿弇道歉说道:
“伯昭将军啊,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本王刚才,不过是跟你开一个玩笑,试探你罢了!
不瞒伯昭将军,我也常常在私下里,考虑过这些严峻的问题,时时为自己,为国家,为万民的前途和未来,忧心忡忡,担心不已。
公孙兄、仲华兄,当初也曾经与我一道,在私下里认真探讨过这些问题,考虑过我的结局。
只是没有想到,如今的情况,已经变得如此迫切,已经不容人,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迟疑不决了。
伯昭将军啊,你为什么,也会持这样的看法呢?你持这样的看法,必定有自己的深刻道理。
本王今天不忙,请你继续,为本王详尽讲讲吧!本王定会虚心听取,认真考虑的!”
耿弇见刘秀诚心询问,急忙抓住大好的机会,再次向刘秀,慷慨陈词道:
“好的,司马主公!
司马主公,一片赤诚,虚怀若谷,末将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到我的耿耿忠心!
当初,全国官吏百姓士大夫,都被王莽恶贼的盲目改制乱政,害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因而,人心思汉。黎民百姓,时时刻刻,都在想念,刘姓皇家的恩德,渴望大汉的复兴。
所以,一听说汉王朝复兴的消息以后,全国军民,没有一个,不欢欣鼓舞,载歌载舞的。
他们就像,婴儿脱离了虎口,重新回到了慈母的怀抱一般,欢欣鼓舞。
当初,更始帝未都长安之时,全国官吏百姓士大夫们,还不会责备更始帝君臣无所作为,没有宏图远志。
因为那时,正处在立国的草创时期,更始帝君臣,还未掌握全国的大权,无法一统天下,发号施令。
现在的情形却是,更始帝已经建都长安,一统天下,即位宫室,当上了大汉天子,可以号令天下,应该大有作为。
可是此时,天下官吏百姓士大夫们,却并没有享受到幸福生活,安享太平盛世。
长安朝中,大臣专权,争权夺利,贵戚横暴,专横跋扈,朝廷政令,已经出不了一个长安城。
山东的将领们,则各霸一方,委任官吏,违法乱纪,作恶多端,荼毒生灵,残害百姓。
更始帝的皇亲国戚,部下将领们,又无恶不作,带头违法乱纪,烧杀劫掠,残害京师百姓,扰乱京师,坏了朝廷根本。
如今,全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抢掠、离乱的痛苦,悲惨已到了极点。
天下百姓,锥心沥血,哀嚎不止,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人心转而思新,全国官吏百姓,甚至开始怀念,新王朝的日子了。
所以,末将由此推断,更始帝必然失败,已经确凿无疑,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从前,是主公兄弟、叔伯、宗室子弟等,首先在南阳郡,首倡举义,反抗新莽治理,在昆阳、宛城等地,破灭新莽官军的百万之师,奠定立国的基业。
而后,大司徒大人,惨遭奸佞小人的诬陷与遇害,最终却被绿林三部豪杰兄弟,仗恃自己的兵力强大,玩弄种种阴谋诡计,窃取了胜利果实。
司马主公你自己,也差点命丧于奸贼小人之手,被逼远巡河北,多次九死一生,陷入绝境。
天下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都暗中为阁下兄弟,大鸣不平,心早有所属,民早有所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日子了。
起初,大司马阁下,你在昆阳城下,已经建立了伟大的功绩,英名已经传播到了海内外。
如今,大司马阁下,你吊民伐罪,重新平定河北,安抚百姓,镇守郡国,据天府之地,恢复天下太平。
如果司马主公,你用仁义做号召,发号施令,凭着一纸文告,就可以迅速地恢复,北方安定的秩序,正所谓,天下可传檄而定是也!
百姓至高,天下至重。皇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具,主公你应该自己取得,千万不能再让,非刘姓的人,去再次占有,非法窃取,令他姓得之,扰乱大汉的根本了。
听闻西京长安的皇帝使者,从西方而来,传达更始帝陛下旨意,欲令大王,罢兵回朝,属下私下以为,这万万不可听从,以免重蹈从前的覆辙,调入奸人的陷阱,最终不能自拔。
所以,末将才坚持认为,如今,并非高枕无忧之时。
因此,末将才因为,官吏将士,死亡甚多之事,而请求主公同意,让耿弇重新回到幽州,益发精兵,补充军旅,以集大计。
末将此言,是否妥帖,请司马主公三思!”
听了耿弇剖析,刘秀顿然醒悟,疑虑顿消,决心已定,大笑着,竭赞扬耿弇说道:
“哈哈哈哈!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刘秀都没有想到,伯昭年纪轻轻,你的见识,居然会如此超群,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伯昭啊,你刚才所讲的,实在太好、太及时了!
天下百姓,由‘人心思汉’,转而变成‘人心思新’,的确令人警惕,发人深思。
处在前汉的太平盛世,平民百姓都依然面临,鮑宣先生所说的七项灾难、七项死亡,怎么不令人,触目惊心、倜然警觉呢?
何况现在,正处乱世末世,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远远还没有天下太平呢?
如今,天下百姓,一心思念的大汉,虽然已经宣告复兴,但皇帝陛下与绿林兄弟,却违背自己,吊民伐罪、奖善罚恶的初心,令人绝望沮丧。
陛下与绿林兄弟,一旦掌握,朝廷权柄以后,就立马抛弃,从前大肆宣扬的理想和仁义,立刻凶相毕露,举起屠刀,鱼肉百姓,令人痛心疾首,匪夷所思。
黎民百姓,不仅没有盼来,天下太平,百姓安乐的盛世,而且依然遭受着,新旧权贵的肆意掠夺,盗贼们的烧杀奸淫,全国一片血腥。
百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刘秀以前,也常常疑惑不解。既然汉室,已经宣告复兴,为什么普天之下,依然会出现,如此多的惨景呢?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呢?
正如伯昭所言,面对如此危局,面对荼毒生灵的惨景,刘秀怎么能够,不当仁不让,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呢?
刘秀再次感谢,伯昭的提醒。
本司马发誓,将尽力而为,以仁义为号召,尽力维护天下百姓的权益,控制权力、制衡权高位重者的胡作非为。
刘秀心里,非常清楚,只有如此,才能够拯救,天下苍生,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
大汉才有可能,真正复兴,黎民百姓才有可能,步入真正的太平盛世。
伯昭啊,这件事情,事关重大,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够知晓领会的。你给别的人,说过这些话吗?”刘秀一向谨慎,心里有些担心,急忙询问耿弇道。
耿弇做事小心,急忙回答刘秀道:
“主公啊:
耿弇十分清楚,这是一件,非常紧要的大事情,事关大汉兴衰,百姓命运。
耿弇岂敢随随便便,给别人胡乱言说,为司马主公,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呢?”
刘秀听后,大为放心,赞赏耿弇说道:
“伯昭啊,你之所言,正是最好的自救、救国之策。我决定欣然接受。如今,本王决心已定。请伯昭千万放心。”
两人说完,相视一笑。
自此以后,刘秀主意打定,开始与部属将领,义无反顾地实施自己的既定计划。
10
不久,刘秀就向更始帝上书,报告河北地区的复杂情况,拒绝解散军队,回京任职说道:
“吾皇陛下:
臣十分感谢,陛下的信任和赏赐。
臣听人言说,陛下心中认为,河北已经平定,天下已经太平,所以命令臣,解散军队,召臣回京任职。
微臣私下以为,陛下实际上,并不了解河北的具体情形,陛下此举,似乎不甚妥帖。
微臣私下担心忧虑,陛下远在西京长安,常在宫阙,并不了解,河北局势的诡谲多变,而受奸佞小人的拨弄欺骗,误判河北局势,贻误国事,让臣的建树,功亏一篑啊!
不瞒陛下,实际上,河北的情形,并不是表面那样,一切顺利,风平浪静。
邯郸僭贼刘子舆,虽然失败,但黄河以北郡县,并没有完全平定,归顺大汉朝廷。
琅琊郡的樊崇赤眉、铜马军等诸部乱民,还虎视眈眈,觊觎河北郡国。
各种割据势力,还跃跃欲试,以图侥幸。如今远远还没有达到,天下太平,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地步。
讨伐盗贼的大军,也不宜仓促复员,给叛贼们留下,伺机复辟反叛、死灰复燃的机会。
何况现在,微臣身上的军务政务,十分繁重,事务繁多,根本就没有办法抽身,离开军旅,返回西京长安,向皇帝复命,请陛下千万谅解!
请陛下原谅,微臣抗旨,体谅臣,违背旨意的苦心!
臣一向效忠大汉朝廷,为大汉的江山社稷,长远利益着想,才暂时抗旨。
等河北盗贼彻底平定,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之时,臣一定亲率随从,前来京师,拱卫陛下,听从陛下调遣,领受陛下的皇恩浩荡。”
刘秀写完奏章,迅速上奏,并加紧防备应对,更始帝君臣可能的反击。
至此以后,刘秀的主意打定,心中已经另有打算了。
河北的贤明士大夫逐渐开始明白,只等恰当的时机来临,大司马刘秀,就打算公开脱离玄汉羁绊,独立出来,另起炉灶,伺机自创大业,复兴汉室,拯救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