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得良友如虎添翼 析大局邓禹定计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东汉之布衣天子!
巡行河北,抚慰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恢复汉治,废除新莽时代的苛政,大司马刘秀,已经深得河北民心。
大司马刘秀的美好声名,在河北所属郡县,是越来越响亮。
大司马刘秀本人,也越来越受到河北豪族大姓、官吏士大夫、以及黎民百姓的推崇与信任。
大家从观望犹豫之中,逐渐走向,对刘秀的亲近和信任。河北人心,逐渐凝聚。
那时,河北所属的几乎所有的郡县,那里的守法官吏与善良百姓,都迫切盼望,钦差大臣大司马刘秀一行,早日到来,为各地官吏百姓,带来改革弊政的希望,平息战乱的喜讯,稳定地方,休养生息,平息民怨。
民心之所向,已经有了大致的定准。
就连那些,稍微有些见识的豪强贵族们,也对大司马刘秀,充满着期待,渴望着大司马刘秀,能够成为,保护他们利益的当家人和引路人。
大司马刘秀一见,很是心满意足,越发踌躇满志,想大展宏图,实现生平抱负。
如今,看见自己当年的太学同窗好友邓禹,披着寒霜,风尘仆仆,心急火燎地从南阳一路追来,大司马刘秀,十分欣慰,满心欢喜,热情迎接。
刘秀心情舒畅,满脸笑意,略备薄酒,热情欢迎着着自己的故人邓禹,就像见到久别的情人。
当年情投意合合的同窗挚友,与自己多年不见,刘秀、邓禹心中,似乎有千言万语,就要喷薄而出。
刘秀想对自己的同窗好友邓禹,畅快地述说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却又不知道,首先从哪里谈起。
自从离开长安以后,转瞬之间,不见当年好友,已是五年左右的光景了。
如今的邓禹,经历岁月的磨练,已经变得越发成熟和稳重,不再是当初那个,聪睿早熟,稚气未脱的大孩子了。
此时,刚刚二十一岁、年青英俊的邓禹,英气勃发,雄心勃勃,心中充满激情。
邓禹此时,对当年的太学同窗大哥,刘秀的佩服与仰慕,也是越发地强烈,渴望建功立业之心,更加迫切,有点如饥似渴、迫不及待的感觉。
因为此时,邓禹当初的同窗好友刘秀,不仅仅已经是玄汉王朝位高权重的大司马,而且早已经名满天下,成为了年青士大夫心中,偶像般大神一样的存在。
宛城之战、昆阳之战中,刘伯升、刘文叔兄弟,建立的赫赫功勋,兄弟俩的鼎鼎大名,已经传遍了城市乡野,成为了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津津乐道的一种神话与传奇。
回想当初,刘秀、邓禹诸人,在西京太学游学之时,那些互相亲近的同舍同窗们,从来都是相知相爱,惺惺相惜。
同窗们羡慕,邓禹的天才和早熟,称赞邓禹的见识过人,智慧超群;敬慕刘秀的俊秀,稳重,为人大度,懂事明礼和深谋远虑;敬畏大师兄朱祐的修养高深,学问渊博,诲人不倦,宽厚仁义;学习严光的飘逸,潇洒,超凡脱俗,不慕名利;模仿强华的痴迷玄学,沉迷图谶,神秘莫测,故作高深;敬慕韩寒、张堪不甘贫寒孤独,发奋求学的奋斗精神。
清寒、孤独,然而丰富多彩的京师太学生活,时时充满着无限的快乐。
短暂的忧郁和烦恼,不时的疑虑和徘徊,种种情景,都令人难以忘怀。
可惜,自从刘秀、刘安主仆,离开太学以后,邓禹的诸位师兄们,朱祐、严光、韩寒、张堪等同窗好友,也相继离开,西京长安,各自回乡去了。
最后,西京的太学学舍里,就只剩下邓禹、强华两人,还在顽强坚守,笃守太学。
邓禹、强华两人,独留西京太学,不免有些孤单寂寞,没有了昔日,欢闹热情的场景,两人都有一些落落寡欢、满怀惆怅的感觉。
聊着昔日的往事,饮着今日的小酒,不善饮酒的刘秀与邓禹两人,渐渐地有了一些醉意。
看着邓禹,少女般白皙红润的年青脸颊,刘秀又回到了少年时代的美好岁月。
突然,刘秀仿佛醉了,不假思索,半带玩笑、半是认真的对着邓禹随口而出道:
“仲华老弟:
你可能够想到,当年那个,以执金吾自诩,却穷愁潦倒,不名一文,命途多舛,无人赏识的刘秀,如今已经是,大汉王朝的大司马,大权在握,皇命在身了啊!
陛下已经授命予我,可以根据所需,任人唯贤,量才录用,封官任爵的权利。
你可能够想到,我已经实现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宏愿吗?
刘秀此生,愿望已足也!”
刘秀也似乎有些陶醉狂放,有些得意忘形的感觉,沾沾自喜地对邓禹炫耀道。
邓禹默默地看着刘秀的狂态,欲言又止。见邓禹不言不语,刘秀更来了劲,继续得意洋洋地宣称道:
“仲华老弟啊:
你这么老远地跑来追我,一定心有目的。莫非仲华你,也想进入仕途,混个一官半职,谋取荣华富贵,捞点油水么?
刘秀也知道,仲华老弟,才华过人,英明善断。你只管大胆地把你的要求,说出来就是。
我刘秀如今,已拥有了皇帝授予的封官任爵的权利,定会让仲华老弟如愿的!”
邓禹一听此话,有些恼火扫兴,庚即不卑不亢地脱口而出,对刘秀直言直语道:
“文叔兄:
虽然你已经是大司马了,但也别仗势欺人,以官傲人,小看我邓禹了。
我邓禹哪里是,想当什么官?捞什么油水呢?
当初,新室之时,我邓禹虽然才疏学浅,但也不是没有人看重、没有人赏识。
实际上,要当个都尉、县宰、郎官之类的小官,也不过是探囊取物、轻而易举。
老实说,文叔兄如今,虽然位列三公,位高权重,我可不贪图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这些身外之物。
文叔兄,我邓禹无求于人,你不用如此地盛气凌人,给人脸色,摆你的大司马的官架子了!”
“不会吧?仲华老弟。你可不是那些言不由衷、心口不一的伪君子啊?
世人趋炎附势,都贪慕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来找我这个大司马请托的,都是想谋点好的差事。这也是人之常情,也没有什么可以害羞、害躁的了。
仲华老弟,你一向害羞腼腆,含蓄内敛。你是不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明说自己的要求啊?
不然,为什么你会追得那么急呢?你不是想捞点官做,那究竟是想干什么的啊?”
刘秀故意开着邓禹的玩笑,追问着邓禹道。
邓禹似乎更加着急生气了,在醇酒的作用下,他的脸色,越发红润了。
有了一些酒意以后,刘秀、邓禹两人,又是多年相知相交的同窗好友,说话谈论,都随心所欲,十分随意,没有一点忌讳。
刘秀、邓禹两人,就像回到了当初,太学同窗时的融洽日子,没有那么多,繁琐复杂的虚伪礼节的拘束,也没有主宾间,虚情假意的客套与客气。
等了一会,邓禹似乎缓过气来,开始回答刘秀的询问。邓禹很是认真地对刘秀说道:
“文叔兄,我说的可是真的啊,并无虚情假意,打了半点诳语的啊!
文叔兄,难道你还不了解,我邓禹是怎样的人吗?
说实话,当初,邓禹虽然很不成器,可说一事无成,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仕宦的机遇,也有不少公子王孙、王侯将相,也都想要聘请我做官的啊!
就连最近,我回到新野以后,李通大哥,也曾经想推荐我,到朝中任职,也都被我一一婉言地谢绝了!”
邓禹一脸真诚,真情实意、老老实实地回答刘秀的问话,为自己辩解道。
刘秀心里,明白邓禹所说的,都是实话,并没有打什么诳语。
当初,汉兵兴起,更始帝立为皇帝以后,南阳郡英雄豪杰,邓家、阴家、刘家、李家亲人,了解邓禹的大臣将领,多向更始帝,荐举邓禹,推荐邓禹,到朝中为官任职,邓禹却不肯听从。
这并不是邓禹无意仕途,不想伸展自己的抱负。而是邓禹明智,眼光独到,看出了天下大势,还混乱不明,恐怕自己,所托非人,最终陷入无法自拔的尴尬的境地。
一时之间,很多像邓禹一样的贤明士大夫,都还没有搞清楚,谁是明主,谁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因此,邓禹也只能耐心地等待,静观待变,以免落入,投错主人的陷阱之中。
听了邓禹的解释,刘秀表示赞同,接着询问邓禹道:
“仲华老弟,刘秀知道,这是你的肺腑之言。
仲华老弟,那你千里迢迢,拼命追上我,究竟是想要干什么呢?
仲华老弟,很早以前,我刘秀就已经非常了解你,知道你的伟大志向和卓越才干。
今天,我们有缘相逢,我就老老实实地对你说说心里话吧!
我刘秀名为大司马,实际上只是朝中,一个不受陛下待见、遭到陛下和绿林大哥猜忌的小小司马而已!
我也只能够任免一些,中下级官吏,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至高无上的生杀权力。”
刘秀冷静了下来,见邓禹没有一点玩笑的意思,他也谦逊低调,十分认真坦诚地对邓禹问道。
“司马主公啊:
我邓禹并不是阿谀奉迎、吹嘘拍马之辈,想给司马主公戴高帽子,讨取司马主公欢心。
我就老老实实,给司马主公你说吧!
我邓禹想要的是,希望在我的尽心尽力的辅佐下,能够让司马主公阁下,你的威望和恩德,普及四海,传播海内,让天下官吏百姓、贤明士大夫,都能够沐浴司马主公,你的大恩大德,普受司马主公你的恩惠。
我热切盼望,能够在司马主公你的手下,尽到一尺一寸的忠心,效犬马之劳。
最终,也希望能够攀上龙鳞,让我邓禹的名字,能够名垂史册,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