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东汉之布衣天子 > 第六十二回 严司马镇抚南阳 刘文叔初露锋芒

第六十二回 严司马镇抚南阳 刘文叔初露锋芒 (第2/2页)

然而如今,天灾人祸不断,朝廷窘困疲乏,国库十分空虚,小民百姓,也凋敝贫穷,负担沉重。

如果一下子全部返还拖欠的租赋,恐怕会十分困难,皇帝陛下和租种田地的小老百姓,也未必同意。

你们的意见如何呢?”

严尤面有难色地对刘秀、朱祐说道。

刘秀见官府答应返还,已经是万千之喜了,也觉得严太守所说的,也是实情,于是决定做些让步,必然是皆大欢喜之局。

刘秀急忙转过身子,与朱祐嘀咕讨论了几句。朱祐也很以为然,觉得,见好就收最好。

然后,刘秀重新转过身子,当即爽快地答应太守严尤的要求说道:

“感谢皇帝陛下和太守大人的鸿恩!小民等,也深知如今,天灾人祸不断,朝廷和百姓的艰难。

不如这样,太守大人,我们再退一步,暂时分期分时,收回一半如何?

等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之时,我们再与官府和百姓,相互协商,解决余下积欠的田租税钱,如何解决,大人以为,怎么样?”

严尤听了,心里很是满意,暗自思忖道:

“俗言道,刘家子孙,没有傻瓜!果然如此!

看刘秀这个小子的表现,就不拘泥于小节,善于变通,如此卓越不凡。

符命图谶上言,刘家当重新崛起,李氏为辅,有如此优秀的大汉宗室子孙,怎么不可能实现呢?

汉王朝恩德难忘,我还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给自己和家族留条后路为好。”

听了刘秀的意见,严尤大喜,爽快地答应道:

“刘秀啊,你胸襟宽阔,做事果断,敢于担当。处事公正合理,不斤斤计较,能够设身处地,替人着想,果然非同凡响,有宰相的度量,令人惊异。

你的前程,定将鹏程万里。本太守非常看好你,你绝非庸庸碌碌之辈。

来吧,两位年青人,这两件诉讼案子,就这样处理。

两位年青人,你们拿着我的公文,带上你的田契等凭证,去找郡县,有关部门官员,加紧办理。有了本太守的指示,没有谁,敢阻挠你们的。”

南阳太守严尤决定,尽快将十年来,舂陵侯、复阳侯等刘氏宗室贵族被没收、欠缴的田租税钱,分期予以,部分返还。

“太守大人:

你对我们舂陵侯,复阳侯家族老小,真有再生之恩。多谢严大人秉公之法,小民等敬佩不已!小民等打扰大人了,现在告辞,非常感激大人的恩德!”

刘秀、朱祐,急忙感谢严尤道。

“年青人,你们不用拘礼,放心下去吧!严某也是按照陛下的旨意处理。

如果没有,陛下的鸿恩浩荡,严尤怎么敢随便做主呢?”

太守严尤谦逊地说道。

刘秀,朱祐,向太守严尤行过礼,拿着郡府的公文,有关的诉讼文件和田契等字据,十分高兴地告辞了。

这件诉讼之事,顺利解决,刘秀也未能脱俗,对面对太守严尤之时,自己镇定自若的表现和有理有据的申辩,随机应变的果断处置,也有些自鸣得意,得意忘形。

朱祐却对这样的结局,并不是十分满意。

出了太守府以后,朱祐心有不甘,在路途之上,依然闷闷不乐,一边走着,一边大声责备刘秀道:

“文叔啊,我们本可以,收回全部田租税钱的,如今却只能够收回,区区一部分租税,你有什么,得意忘形的呢?”

“大师兄啊,所谓十分的空口许诺,不如实实在在的一分实惠。

皇帝为人,苛刻小气,朝令夕改,一向忌惮我们刘氏宗室贵族,千方百计,打压贬斥。

如今,天灾人祸不断,百姓穷困,府库空虚。趁着皇帝,撤销土地国有政策的时机,我们能够,趁机争讼,收回部分田租税钱权益,已经是十分幸运的了。

那些没有趁机,争讼的汉王朝宗室,恐怕最终,一分也不能够得到啊!

这已经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了,我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万一官府反悔,或者宰首贪图索贿,一概不予返还,我们又不能去强行夺取。我们最终,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大师兄,如此的结果,文叔以为,已经是最佳的成就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朱祐听了,才豁然开朗,恍然大悟,赞同刘秀意见道:

“文叔啊,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师兄一直小瞧了你,在这件事情上,全是你的功劳。

你说得,也是十分在理。我们没有白跑一趟,的确已经应该,十分满意的了。

只是这次,一直没有我,这个大师兄表现的机会,一切功劳,都被你文叔,抢占完了。

太守大人,对我朱某人的态度,也令我这个大师兄,有些自惭形秽,失望不已。”

朱祐有些不服气地对刘秀说道。

刘秀听了,更加洋洋自得起来。于是,刘秀得势不饶人,继续嘲笑大师兄朱祐(朱福)说道:

“大师兄啊,你一向自高自大,得意忘形惯了,一直不把小弟我,看在眼里,小弟心里,不免有些忿忿不平。

请问大师兄啊,今天,严公大人,单独看过卿一眼吗?你也该受受小弟遭遇过的冷遇啊!

大师兄啊,如今也让你这个,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大师兄,受点挫折委屈也好啊!”

朱福听后,脸色绯红,心里十分羞愧,假做生气地对刘秀说道:

“真是气死我也!气死我也!刘秀,你得意什么呢?你这就是,典型的小人得志!师兄不理你了!”

“好了好了!”刘秀见朱祐真的生气了,急忙赔礼道,“大师兄啊,小弟逗你玩呢!要不是大师兄,在小弟身后,伸腰壮胆,给小弟出了那么多主意,小弟我还不敢,去见严大人呢!

见了严大人,也会吓得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呢!哪里会有这样好的结果呢?”

朱祐见刘秀并不居功,没有忘记自己,出谋划策的功劳,心情稍稍好些,转怒为喜。

从南阳郡争讼回去,到了故乡舂陵家族所在地枣阳县白水乡以后,刘秀一下子,就成为了整个舂陵侯家族的英雄。

刘秀的名声,也变得更加响亮了一些,第一次显示出他的非同凡响。

在南阳太守严尤大人面前,刘秀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为家族争讼的不凡举动,让叔伯、兄弟,皆对刘秀,刮目相看。

实际上,平日里,刘秀给叔伯、兄弟的印象,给大家留下的一贯感觉,都是十分低调谦逊,做事也十分谨慎小心,并不出众显眼。

在叔伯、兄弟的眼里,刘秀平日里,甚至显得有些,过分小心谨慎,没有男子汉大丈夫气概,即使说,是胆小怕事,不够男人味,也是没有异议。

起先,舂陵侯家族,各房的叔伯长辈,甚至有些怀疑,前舂陵侯、族长刘敞的决定,担心刘秀,到宛城,根本就不能够见到太守,完成家族长辈交给的任务。

如今,见刘秀成功争讼归来,各房的叔伯长辈,不仅对刘秀,另眼相加,还由衷地觉得,族长刘敞,眼光独到,的确善于识人。

刘秀呢,却并没有因为争讼这件事的顺利解决,而妄自尊大,自吹自擂。

刘秀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以前那样,低调谦逊、小心谨慎的态度,各房的叔伯长辈,就更加看重他了。

就连刘秀的婶子、嫂子等各房的女性长辈,也对刘秀,赞誉有加,喜欢他的文质彬彬、不喜欢惹是生非和温柔孝顺的个性。

10

但过了不久,这件争讼之事,就慢慢被大家遗忘了,人们也就渐渐地淡忘了,刘秀的存在。

刘秀的名声和名气,在荆州以及南阳郡所属郡县四乡,不仅远远不及他的大哥刘縯,那么响亮,而且还不如刘賜、刘嘉、刘玄等堂兄、堂弟那么出名。

四乡的人们,不仅几乎完全不了解,刘秀的个性品行,也不完全理解,他平日里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原则。

甚至连舂陵侯宗室里的叔伯长辈,堂兄堂弟等,都很不认同刘秀,处处小心、事事谨慎的风格。

但在当时,南阳郡以及荆州所属郡县,除了南阳郡太守严尤以外,却至少还有三个人,对刘秀,是了解至深,由衷赞赏,认为刘秀,非同凡品,定会龙飞九天,有所作为。

他们早就已经看出,在刘秀平凡、谦逊、低调、谨慎的品格中,有超人一等的不凡个性,他不仅有豁达大度、不拘小节的品行,而且有,高瞻远瞩的独到眼光,潜藏有英雄豪杰领袖的独特气质。

对刘秀了解至深的这三个人,都与刘秀的关系,十分亲密,是刘秀后来,最贴心的战友。

第一个,就是刘秀最喜爱尊敬、也最最亲近的二姐夫,新野县的豪族邓氏家族子弟邓晨。

第二个,就是刘秀在京师长安太学游学之时,最好的同窗好友,新野县的豪族邓氏家族子弟邓禹。

第三个,就是阴丽华的异母大哥,新野县的豪族阴氏家族的子弟阴识。

11

有一次,二姐夫邓晨,带着大弟刘縯、二弟刘舯和三弟刘秀,一道拜师游学,前去南阳郡城宛城,拜访穰县(今河南邓县)的著名士大夫蔡少公。

蔡少公是穰县(今河南邓县)的大儒和名士,不仅钻研五经,而且对符命图谶,很有研究,深有心得。蔡少公声名远扬,在宛城一带赫赫有名。

因而,在整个南阳郡,相信蔡少公的学问、崇敬蔡少公,而希望拜蔡少公为师求学的士子,很多很多。

那一天,二姐夫邓晨,带着刘縯、刘秀几兄弟上门,去向蔡少公请教,顺便聆听一下,蔡少公的指导和教诲。

其时,穰县大儒蔡少公家里,是高朋满座,学子众多,贵客盈门,一时间热闹非凡。

招待贵宾完毕,宾主都坐了下来,聆听主人蔡少公的教诲。

眼见宾客盈门,高朋满座,群贤毕至的情景,蔡少公很是得意,摸着胡须,满面笑容。

蔡少公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立即兴致勃勃、热情洋溢地与他的亲友宾客,门徒弟子和粉丝们,高谈阔论了起来。

关心国家大事,似乎是古今中外,男人们的通性。闲论一会,大家不由自主地,谈论起了朝廷上发生的诸多事情。

眼见宾客,谈论正酣,气氛热烈,主人蔡少公,更加神采飞扬,意气风发,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蔡少公激动不已,不吐不快,急欲对众人宣布,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于是大声招呼众人安静道:

“诸君:

请静一静,老夫有话要说。”

听主人招呼,宾客弟子们,立即安静了下来。蔡少公眼见宾客门生们,屏声静气,十分满意,当即神采奕奕,声音洪亮地宣布道:

“诸君啊:

老夫有幸,今天得见诸位贤士豪杰。家里高朋满座,蓬荜生辉,老夫激动不已,难以抑制。

借着这个良辰吉日,老夫想邀请诸君,分享一下老夫,最新的研究成果,抛砖引玉,作为诸位贤士豪杰,茶余饭后闲论的一点话题。

既然诸位贤士豪杰,谈论到了如今的朝廷情势,老夫也说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供诸君笑纳。

老夫以为,人心思汉,是大势所趋。不久之后,天下必有大的变局发生。

虽然如今,是大新皇帝在位,王氏家族掌权,王家的权势,也是权倾中外,如日中天,可谓富贵逼人。

甚至已经有人,在进行预测,宣称必将会有一个崭新强大的大新王朝,应运而生,造福百姓,光耀史册。

但老夫对这样的看法,颇不以为然。老夫也不愿意,迫于强权,趋炎附势,随波逐流,苟同这样的观点。

以老夫多年,对符命图谶的深入研究,老夫得出的结论,却与那些人的预测,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

如今表面看来,大新王朝,是威风凛凛,显赫一时,威慑天下,实际上,却如同一棵已经大批蠹虫,蛀空的老树,外表枝繁叶茂,实则病入膏肓,很快就将枯死。

只因大新王朝君臣,以贪腐敛财,为能事,不管百姓死活,人心思汉的大势已定。

天意民心不可违。老夫推测天帝神灵的旨意,还在刘氏的身上。很快很快,四海就将混乱纷扰,分崩离析,而最终的结果,是天下必归刘氏,刘秀必做天子!

老夫今天,之所以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想奉劝,诸位贤士豪杰,在这乱世纷扰的时代,良禽择木而栖,我们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把握住自己的大节,不要被一时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所迷惑,投错了主人。最终,贻误了自己的美好强撑,弄得身死名灭,家族屠戮啊!”

满座宾客弟子,都知道蔡少公,心向汉室,所言非虚。听了蔡少公所言,宾客弟子,都十分钦佩感悟,惊叹不已。

宾客弟子们,叽叽咕咕地议论开来,有的竭力赞成,有的反对非议,有的不置可否,莫衷一是。

这时,终于有宾客王涉,站了起来,表示自己的意见,大声地声援蔡少公的预测道:

“诸君:

请让王某,说上几句。虽然我王某,也是王家的人,但并不看好我们王家。

我们王家,积善行德还不够,祖宗坟墓,也没有什么王气。哪里比得上,一心爱民几百年的大汉天子呢?

蔡公学识渊博,智慧超群,对符命图谶,很有研究,我王某一直钦佩不已。

听了蔡公的教诲以后,我王某更是,受益匪浅,非常赞同蔡公的推论。

按照蔡公的教诲,本人也斗胆,做一个大胆的猜测,以地位、处境和谋略而言,蔡公所推测的人,莫不是应在,国师公刘秀(刘歆)的身上啊?

诸位贤士豪杰,你们大家认为,鄙人的推断结论,究竟怎么样呢?”

宾客王涉口中,所说的刘秀,就是新王朝著名的国师刘歆,字子骏。

当初,汉成帝驾崩,汉哀帝刘欣继位。为了避开汉哀帝刘欣之名讳,并印证那一个伟大的符命图谶,所显示的预言,刘歆特地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刘秀。

宾客门生们,都认为王涉所言,十分在理,不约而同地表示赞同道:

“王贤士所言极是!很对!很对!

国师刘秀,不仅是大汉宗室子弟,家学渊源,功劳显赫,而且还是新帝太子的岳丈,权高位重。

说不定某一天,新帝就会幡然醒悟,把至尊的皇位,禅让给国师,交给汉室了呢!

大汉江山,岂不是又重新接受禅让,归于刘氏,合符符命图谶的预言了吗?”

年少的刘秀,却十分冒失。他突然笑呵呵地站了出来,肆无忌惮地大声说道:

“哈!哈!哈!哈!诸君谬也!诸君谬也!

你们谄媚权贵,尽往国师公的身上,胡乱猜测。你们怎么知道,就不是我(安知非仆)刘秀呢?

我(仆)的名字,不是也叫刘秀吗?而且我刘秀这个名字,从出生就有了,已经被叫了几十年,比那个国师公,还早了呢!”

士大夫们,一听刘秀冒失、唐突之言,都哄堂大笑起来。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齐声嘲笑起年青的刘秀来道:

“呵!呵!呵!

怎么可能,是你这个农夫刘秀呢?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小子!

要说皇帝,都是天之骄子,不仅要有皇天庇护,还要有深厚的根基。

你年少轻狂,无根无基,自高自大,实在是太不自量力了!”

大哥刘縯,二弟刘舯,害怕三弟刘秀,招惹众怒,急忙上前阻止刘秀。

大哥刘縯,挤到刘秀身边,轻声警告刘秀说道:

“三弟,你这个轻狂的小子!这是贤良士大夫,英雄豪杰聚会的场合。你不要胡言乱语,招惹众怒,让人扫兴。”

刘秀急忙住口不语,继续认真仔细地倾听蔡少公,与宾客门生的闲谈。

二姐夫邓晨,不言不语,却并没有责备刘秀,而是用赞赏的眼神,注视着刘秀,在心里暗暗为刘秀称奇道:

“小弟刘秀,貌似轻狂冒失,实际上不同凡品啊!

言为心声。三弟的一句无心之言,岂不是已经昭示了,小弟的宏大志向吗?”

自此以后,二姐夫邓晨,一直将此事默记在心,暗自关注着刘秀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三弟刘秀,有了更新、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