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瞒天过海 (第2/2页)
“坏了规矩会惹人笑话。我们与其在此左思右想,不如顺其自然。”
高俭见高秋娘自己拿了主意,而自己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耐心等待河东的消息。
------
没过几日,长孙无忌突然回京。
他带回了庄上刚挖的山药,和当年的新米。
拜见过外祖母,长孙无忌和母亲、舅父在内院前厅叙话。
言谈之中,又说起观音婢和李世民的婚事。
高秋娘和高俭都流露出焦虑之色。
长孙无忌安慰舅父和母亲,
“杨广刚刚驾返东都洛阳,大军新败,群臣人人小心谨慎,估计唐国公未敢告假返回返河东。”
“如果明春唐国公和夫人都要随驾赴辽东,定会设法考虑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婚事。”
------
长孙无忌一提起李建成,高秋娘倒不再焦急。
她对高俭说道:“李建成比世民大上十岁,至今尚未成婚。”
“听说与他有婚约的郑观音,比阿婢还要大上两岁。”
“国公府不可能一年办两宗喜事,即使操办婚事,也先是考虑长子李建成。”
“世民和阿婢的婚事,再往后推上两年也有可能。”
“我想,国公府一直不提世民和阿婢的婚事,并非有什么变化。”
“只是因为要先考虑长子李建成的原因。”
------
高俭认为高秋娘说得有理。
“阿妹说的确实有道理,因为李建成的原因,是不到考虑世民和阿婢婚事的时候。”
“我们也不要空自着急,只需要耐心等待就是了。”
“等办过了李建成的婚事,过个一两年自然会商议世民的婚事。”
“到那时,阿婢的年龄还不算大。”
------
说到这里,高俭又有了新的想法。
他对长孙无忌道:
“对了,无忌,你不是和世民很要好吗?为何不给他去封信,私下打听一下?”
“我们说这么多,都是猜测,还不如你问世民一下,也算是个准信儿。”
李世民明明已经告诉长孙无忌,明年年初他要和观音婢成婚。
但长孙无忌好像在故意隐瞒。
他见到母亲和舅父,看样子并没有打算要把这个喜讯告诉他们。
长孙无忌装作很认同的神情,赞同高俭,
“舅父的这个想法很好,明日我回到庄上就给世民写信。”
“私下问一问世民,唐国公和国公夫人对他二人的婚事有何打算。”
------
三个人谈着观音婢的婚事,长孙无忌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到了观音婢的身上。
他笑着问母亲高秋娘,
“我回来这么久了,为何也不见阿婢出来迎接一下?”
“是不是把我这个四兄都忘了?”
高秋娘半是怜惜,半是埋怨地道:
“她如何也不会把四兄忘了。肯定又一头钻进书里着了迷。”
“她现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研究她的《鬼谷子》。”
------
长孙无忌关心地提醒母亲,
“阿婢整日这样沉迷于书中,也不是个办法。”
“时间久了,恐怕对身体不好。”
高秋娘露出无可奈何的样子,
“我也说过她多次,她就是不听。”
“有时我就让奉书和执棋她们,拉着她下下棋,弹一下古琴。”
“她又怕弹琴吵着你外祖母。”
------
长孙无忌趁机向高秋娘提议,
“要不这样,明天让她和我一起回庄上玩两天,骑骑马,射射箭,换一下心思。”
接着,长孙无忌呵呵笑道:“就怕她不愿意去,舍不了她那宝贝古书。”
高秋娘认为让观音婢到新丰老庄去玩,是一个好法子。
这样可以让观音婢出去换换心情。
她对长孙无忌道:“劝说阿婢的事,就交给阿娘,我去和她说。她不去,我也要把她撵去。”
------
其实,观音婢也想出去散散心。
她之所以整日一头埋进书堆里,也是因为没有其它事可做。
每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总要找点事情做。
高秋娘根本没有怎么劝,观音婢就答应和长孙无忌到新丰老庄去玩一玩。
------
第二天早上,长孙无忌带着书僮秦歌。
观音婢带着贴身侍婢奉书。
四人各骑一匹马,出崇仁里北门,向东出通化门,向新丰老庄而去。
隋时受鲜卑习俗影响,女子骑马出行是很常见的事情。
只是女子外出,要带上幂罗,将面部遮盖起来。
------
永兴里离新丰老庄有七十多里。
由于观音婢和奉书都是女子,为免惊世骇俗,四人骑马行走的速度并不算太快。
四人徐徐而行,边走边谈论着路边的风景,和路上的商旅行人。
观音婢不经常外出,对一些事情感到十分新奇。
长孙无忌就将路上所见所闻,一一给她解释。
即使这样,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四人就从长安城到了新丰老庄。
天还没有过午,就抵达新丰老庄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