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感动 (第2/2页)
王薄同志永不服输的精神还有令人惊叹的组织能力,绝对是应该赞许的。
在栽了这么大的跟头,主力队伍全部被打散的情况下,他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又重新把队伍拉了起来,而且实力还更胜往昔。因为他不但带起了自己的队伍,还联合另外两位颇具实力得义军首领孙宣雅和郝孝德,组成了反隋联军,总兵力高达十几万人。
实力膨胀之后,野心也跟着一起膨胀起来,王薄认为自己报仇的时机到了。他和孙宣雅、郝孝德开了个座谈会,商量一起杀回齐郡。
联军刚刚组成,孙、郝二人也不愿意驳斥这位合伙人和老大哥的面子。打哪不是打啊,就听你的好了。
这也是由于孙宣雅和郝孝德没有领教过张须陀的厉害,很快他们就会知道,这将是让他们后悔终生的决定。
大业九年(613年),在王薄挑头下,这支十几万人的联军开始向齐郡的下属单位章邱进发(今山东章丘)。这几年孙宣雅和郝孝德都各自在山东打出了自己的名堂,所以他们认为拿下小小的章邱不在话下,开始进攻之前都是大张旗鼓,唯恐隋军不知道他们的军事行动。
张须陀早早就知道了王薄他们的计划。虽然面对敌人绝对优势兵力,可性情火爆如他当然不会选择防守,而是带领自己两万名骑兵主动进攻。在张须陀进攻之前,他甚至还联络水军给他提供帮助。请不要误会,他请水军不是来帮他对敌,而是要防止敌军逃跑…
对方联军好歹也是十几万人,数倍于张须陀,可他想的居然不是怎么打败他们,而是想怎么才能让他们别溜了…张将军果然是有性格的人呐。
敢干这种事,张须陀可不是靠他的狂傲,而是靠他的实力。在张须陀和他的两万骑兵到达章邱之后,果然如狼如羊群,几下就把见过点世面的王薄和没见过世面的孙宣雅与郝孝德打的目瞪口呆。
这人也太猛了点吧!(王薄版:这人怎么还是这么猛!)
三人再次达成一致共识,还是跑吧。不出张须陀所料,三人选的逃跑路线正是水路,而迎接他们的,是隋朝水军大将周法尚。
战斗再次陷入没有悬念的,三位义军首领能够混迹这么多年,本事真不是盖的,在乱军之中居然全部都逃了出去。不过代价也是巨大的,号称‘小强’的王薄被打的陷入了数年的蛰伏期,而孙宣雅跟郝孝德在这一战被张须陀吓破了胆,只敢在黄河以北活动,终生都不敢回山东老家。
这一战让张须陀长足了面子,他的英勇善战的名声传唱一时,甚至还传到了杨广的耳朵里。这段时间凡是跟杨广面前立过战功的人都没吃到什么好果子,可他得知张须陀的事迹之后非常高兴,不但大大褒奖了张须陀,还命人把张须陀本人连同他的事迹画成连环画给他看,简直成了张须陀的粉丝。
同样是平叛名将,杨广之对张须陀采取跟杨义臣截然相反的处理方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张须陀没有什么背景。根据杨广以往的经验朝中有点背景的人比较危险(杨素、杨玄感),所以对这些人杨广总是会多个心眼儿,而对没有背景却有能力的人,杨广就会非常欣赏,因为他们不光能干活还很安全,这一点张须陀很对杨广的胃口。
而能得到皇帝的奖励和赞许,张须陀也感动了。为官二十年来,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朝廷的重视,所以他立志要为国家贡献终生,死而后已(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王薄的联军干掉之后,山东的农民军活动一下子陷入了低谷,张须陀一度成为让各路义军闻风丧胆的人物。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大哥级的义军首领不敢惹张须陀,可还是有一个小一号的义军首领打起了他的主意。
既然现在张须陀的名声这么响,我要是把他干掉了,那我的名号不就打起来了。没准还能跻身成一流势力老大,统领群雄,走上人生事业的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动这个心思的人,叫裴长才。在各路义军之中,裴长才的实力不是很够看,只有区区两万人,刚够王薄联军的一个零头。可是裴长才善于吸取经验教训,王薄联军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动作太大,让张须陀早有防备,他知道打仗要出其不意,所以下手之前没有透漏出一点风声,等到了目标地区历城(今济南历城区)之后,才突然发起攻击。
裴长才的策略确实有效,仓促之下张须陀确实没有时间集合他的队伍,当时他的全部兵力除了他自己只有五名亲信骑兵。
按照正常的反应和逻辑判断,张须陀应该赶紧回家搬救兵摆开架子再跟裴长才干。而按照张须陀自己的反应和逻辑判断,就是上去干!
他带领自己的全部兵力,向裴长才的部队发起进攻!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除法运算,两万除以六,如果运算没有错误,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三千三百三十三点三三(只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说张须陀和他的五名手下,最保守的估计每个人将面对三千三百三十三个敌人。
郑重声明,本文所写内容不是剧本不是小说,而是以史书正文的记载,翻译成文。如有任何疑问,可自行翻阅《隋书?张须陀传》,或是找原文作者投诉,本人不负任何连带责任。
这种人数差距也敢冲,张须陀真爷们是也!
裴长才一看正主儿来了,马上下令手下停止攻城,转而围攻张须陀。两万人包围六个人,这个比例实在是大的吓人,据记载包围圈有‘百余重’。张须陀一陷进这人海茫茫的包围中,眼睛看到人基本都是敌人,在激烈的交锋中他身中数次重创,可是他依然没有畏惧,反而越战越勇(身中数创,勇气弥厉)。
按照常理推断,张须陀应该死定了。他虽然猛,可毕竟不是梳着大背头把裤穿在外面的,以数人之力对抗万人级的大军而且是短兵相接,就算不被剁死也得累死。而且裴长才这两万手下,哪怕是有百分之一装备了远程武器,都不需要弓箭,就是用弹弓射石子儿也能把张须陀给埋了。
不知是裴长才装备不足,还是他想抓活的,张须陀虽受重伤却依然在战斗中活了下来。历城中的援军也被张须陀的勇猛所感染,冲了出来加入战斗。张须陀这几个人都搞不定,更别说新来大批隋军了,裴长才认怂开始退却,突出重围的张须陀指挥着隋军开始反攻,裴长才大败而去。
激动人心的历城之战就此结束,张须陀成为了无敌的象征。齐郡周围再也没有敢冒刺儿的,然后就轮到周边的军开始倒霉了。
数月之后,张须陀击败正在围攻北海郡(今山东益都)的郭方预、秦君弘联军。第二年打散了盘踞在蹲狗山(今山东招远东北)的左孝友及其一干部下。
在这一时期,张须陀的威名传遍了半个中国。
毫无疑问,在这一时期隋朝诸将中,张须陀的表现是最抢眼的。可他从朝廷领到的奖励,却有点对不起他立下的功劳。
干掉左孝友之后,张须陀被擢升为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这个称号看起来相当霸气,实际上只是职责被扩充了,即朝廷正式命令张须陀不光齐郡的义军他要管,周围这一片的义军也归他料理。而正儿八经的职位也有改动,他从郡丞升职为通守。郡丞是副手,通守也是副手,唯一的不同就是从小副手变成了大副手。
杨广实在不是一个值得替他去卖命的老板,帮他干了这么多活,奖金都不愿意多发,可是张须陀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工作。
在大业十年(614年)十二月,义军首领卢明月带兵十余万屯居祝阿(今山东禹城)。卢明月并非是山东本地人,他老家在涿郡(也就是人),此次前来山东主要是想会一会正当红的隋朝名将张须陀,如果可以大家互相交流一下感情,一起过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