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威胁 (第1/1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隋唐风云!
这些士兵直到三天前还是几十万大隋将士中很普通的一员,但这一战让他们成为了无法被打倒的钢铁战士。达奚长儒眼见后方的城门紧闭后他知道援无望,但他已经做好了和突厥人最后拼命的准备。 摄图终于畏惧了。 他在三天前根本没有预料到,为了消灭这支看似囊中之物的小队伍居然会让他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他看到的前方不是紧闭的城门,而是严阵以待的弘化守备军,他不知道在那座城里像眼前这样的强大到几乎无法战胜的战士还有多少,不过他知道自己这里的士气已经降到了低谷,再继续打下去其损失不是他能承受的住的。 恐惧、无奈、不干等情绪萦绕在摄图心头,他还是叹了一口气下令收兵。突厥士兵在泣泪中烧掉了阵亡同胞的尸体,随后灰溜溜的离开了这片他们侵略过得土地。 这份战报很快传到了大兴城,杨坚对这一战果非常惊喜。他特地下了诏书表彰达奚长儒及部下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封达奚长儒为上柱国,并将所有阵亡的将士官升三级,并且子孙世代承袭。 达奚长儒的确无愧于‘上柱国’这一光荣称号,此战之后他的名字便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威慑力。后来他分别担任过宁州刺史、鄜州刺史、夏州总管、兰州总管等官职,继续拱卫大隋的边境,他所驻守之处胡人‘惮之,不敢窥塞’,最后他病倒在最后一个岗位荆州总管任上,死后谥号‘威’,我想这个谥号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诠释。 突厥的威胁 虽然摄图从弘化城退兵了,但还不甘心的在北方边境徘徊,仍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突厥的大肆劫掠引起了杨坚的高度重视。自杨坚出道以来从来都是他算计别人,那能容得下别人天天算计他? 但想要彻底拔掉这根扎眼的刺又谈何容易,突厥的广义战略纵深比大隋朝还要长,即便是打不过他们想跑还是没问题的。 这件破事杨坚光是想想脑袋就疼,根本就无从下手。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封有特殊意义的奏疏。 这封奏疏写的非常有文采,其文引经据典还很注重排比,读起来让人很舒服惬意。不过最吸引杨坚眼球的是这篇文章后半段,其文对于突厥几个可汗之间有非常清晰生动的性格和矛盾关系介绍。 文章指出突厥五位可汗看似团结,其实内里有很多细微的裂缝。摄图看起来是顺位第一的大可汗,但对手握重兵的达头一直抱有敌意,而因摄图使诡异无法登上大可汗之位的大逻便也跟摄图貌合神离,这些矛盾只要善加利用不出十年,突厥就会土崩瓦解。 这篇奏疏让杨坚读起来意犹未尽,他马上传这位奏疏的作者到内殿和他详谈。这位作者时任奉车都尉,是掌管宫廷车辆分配任务的六品小官,但这并不妨碍他和帝国的老大杨坚面对面侃侃而谈。 这位奉车都尉在内殿‘口陈形式,手画山川,写其虚实,皆如指掌’,忽悠的杨坚龙颜大悦,并对其所提出的所有策略都深以为然。 这位把杨坚都能忽悠懵的奉车都尉名叫长孙晟,字季晟,河南洛阳人,是鲜卑贵族后裔。长孙晟其名如非很了解历史可能并不太熟悉,不过他的一双儿女的后世身份却非常显赫著名,因为他儿子叫长孙无忌,他女婿叫李世民。 即便不看他的后代,长孙晟也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外交牛人。后来的历史证明他的外交策略和忽悠功底不但折服了杨坚,还折服了北方的大草原。 这位神奇的外交家将和二十年后另一位外交军事传奇天才,共同构筑了跨越隋唐两个朝代上百年的基本外交战略方针,是一位超级外交牛人! 奉承话稍后继续,现在还有一个疑问:长孙晟怎么对突厥的内部形势知道的如此详细? 答案是他在突厥那里曾住过一年,并且跟摄图和达头那个几个可汗关系还都不错。 时间追溯到大象二年(580年),前文曾提到过周宣帝宇文赟为了安抚突厥准备将千金公主远嫁过去,北周的送亲使团的团长是他的本家汝南公宇文神庆,副团长就是长孙晟。 虽然在这个使团中长孙晟只是一个副团长,但到了突厥的地界后,长孙晟就显现出鹤立鸡群的特质来。 鉴于北周和突厥双边关系并不友好,所以两边派出去的使者都是相貌堂堂能言善辩的人才。摄图对宇文赟前后派来的十几位使者都很瞧不上,唯独对这位副团长长孙晟青睐有加,几番交谈下来还把这位潜在的敌国使者当做自己的好基友,天天拉着长孙晟去打猎。等到送亲使团准备回国的时候,摄图还硬是把长孙晟留下来跟他住了一年(内涵故事不要乱想)。 关于长孙晟到底是怎么忽悠爽的摄图,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而摄图也算是老奸巨猾之辈,能得到他的肯定充分说明长孙晟有一条能办大事的舌头。 长孙晟不但舌头功底了得,指头功夫也不软,而且还在历史上留下一段典故。 他在和摄图一起打猎的时候,看到两只雕在争抢一块肉,摄图玩意兴起给了他两支箭让他把那两只雕都射下来。长孙晟只取了其中一支箭,就策马扬鞭选好角度,一箭而下把两只雕穿成了串儿串儿。 不错,此典故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箭双雕’。 这一招娴熟的弓法让从娘胎里出来就跟弓马打交道的突厥人都惊叹不已。 摄图看长孙晟弓法如此了得大喜过望,纷纷让贵族子弟们跟其学习弓箭技术,能文能武的长孙晟赢得了突厥人的广泛尊重,并跟很多‘重要的人’结下了友谊。 在突厥的地盘上混的如鱼得水的长孙晟并没有浪费这一年的宝贵时光,他利用打猎和游玩的间隙记下了突厥的山川地貌和风土人情,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几位可汗之间那些若即若离又不可调和的权力矛盾。 为此他特地布下了一招暗棋,他相信有朝一日这步棋会有出人意料的作用。 从弘化撤退之后,摄图并没有就此消停。事实是当时的情况对大隋还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突厥在转战临洮和幽州等地都是获得了阶段性胜利,这些侵略者仍然有很强的捣乱能力。 为了洗刷之前的耻辱,摄图下决心要展开报复行动,他将受的窝囊气全部发泄在被攻陷的地方,抢劫更用心卖力。 光是防备摄图已经弄得杨坚焦头烂额,想要把这个讨厌的家伙彻底赶走,靠单纯的武力威慑变得越来越不现实。 这时候终于轮到长孙晟上场了。 之前长孙晟已经跟杨坚提供了一个美好的‘突厥退兵计划’。不管多完美的计划也需要有效的实施和执行,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长孙晟看来,现在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摄图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软肋,而这个七寸就是刚刚离去的达头。 摄图和达头不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在他们联手南下之前,长孙晟在他们之间就用过了一记阴招。在双边关系还未拔刀相向时,他就建议在外交礼节上把达头放在比摄图高的位置上。 在气势上能压过老对头摄图达头自然欣然接受照单全收,同时摄图对达头也产生疑虑,达头办啥事摄图这里都会多一个心眼儿。 现在最不能让摄图安心的就是刚回老家的达头。只要让摄图相信达头回去之后会背着他搞事情,摄图一定会收兵回家稳固后方。 如何能让摄图跟达头闹掰是一个技术活,必须有一个跟摄图足够亲近,还能听长孙晟话的人去做这件事。 人选还是有的,他是摄图的亲侄子处罗候的亲儿子染干。 长孙晟在突厥生活的那一年中精心接触了还在成长阶段的染干,他用自己非凡的魅力折服了这个年轻人,并让他对自己言听计从。 染干就是长孙晟在突厥内下的那一步暗棋,事到如今这步暗棋到了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在摄图大肆劫掠得意洋洋的时候,染干跑到他跟前告诉他一个非常危险的情报,刚回去的达头想联合对摄图不满的铁勒等部袭击他的牙帐(突厥办公行政单位)! 这个小道消息到底准不准确呢?虚实参半,实的是达头回去确实有一些小动作,虚的是这些小动作都是长孙晟散布谣言的结果。 而且长孙晟还很利索的将这些结果添油加醋的转交给了染干,再由染干继续添油加醋的转交给摄图。 听到这个小道消息让摄图大吃一惊,他相信以达头的为人这种损事绝对办的出来。留下来不过是在多抢点东西,而还不回去可能老巢都被人给端了。 并不需要深思熟虑,摄图赶紧下令属下收拾东西回家。 这一次突厥人是彻底走干净了,长孙晟略施小计便做到边疆几十万雄兵都无法做到的事。 这是一次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也这是长孙晟第一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他将在这个舞台上留下更精彩的表演。 对于突厥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达奚长儒更危险的敌人,因为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长孙晟将用自己卓越的智慧把这几位纵横草原的突厥霸主玩弄于股掌之间。 隋朝的反击 杨坚暂时送了一口气,但只是‘暂时’。 摄图的挑衅让杨坚意识到,北方这个不太友好的邻居是比南陈更危险的敌人。他充分理解了当年宇文邕计划扫荡突厥的苦心,并准备完成宇文邕未完成的事业。 只有让突厥彻底消停才能可虑渡江作战,不然统一的梦想只是空谈。 随后大隋的整个国家机器开始围绕这个战略目的有基调有步骤的运转起来。 虽然建国不久,但杨坚家大业大底子不薄,作战动员工作进行的非常迅速。 第二年杨坚就调集手下的强兵猛将,开始准备北上收拾一下摄图了。 参与此次北方的大隋将领有卫王杨爽、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勤、秦州总管窦荣定等。 其中卫王杨爽和秦州总管窦荣定所部将在此战中发挥出的作用非常,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杨爽年轻气盛敢打敢拼,而窦荣定军中有一位偏将叫长孙晟。 开皇三年(583年)四月,窦荣定奉命领九总管将兵步骑三万由凉州道北进击突厥。五月二十四日,就与突厥阿波可汗大逻便所部相遇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部)。 对于这次不期而遇也没什么好说的,既然打了照面两拨人都开始拼了。隋朝众位将士此次就是来找人来算账的,不管对面是突厥还是凹厥,嘀咣就是一顿揍,打的大逻便屡次失利苦不堪言。 不过窦荣定和部下光顾着为国争光了,但他们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战场环境对他们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高越原地处于沙漠之中,窦荣定火急火燎的来到这里跟大逻便拼命,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很快他和手下的三万人就要吃这个亏了。 虽然屡次挫败大逻便,但他们也输给了补给线。只是饿肚子还能勒一勒裤腰带(如果有的话),更要命的是他们水没带够,到后来只能杀马饮血解渴,幸亏老天爷够意思给下一场雨才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大逻便的队伍不是一两天可以处理掉的,窦荣定意识到这场仗很难进行下去了。 随即他向大逻便建议准备赌一把,两边各出一个战士一对一单挑,谁赢算谁的输家撤兵。 大逻便这边被窦荣定打的也不好受,听到这个赌局很高兴欣然应允,在他看来自己这边的单兵作战能力是远强于瘦弱的隋朝士兵的,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大逻便没有意识到窦荣定既然肯出这个主意自然不会毫无准备。 窦荣定敢打这个赌是因为他有一个秘密武器,而这件秘密武器叫史万岁。 史万岁,京兆杜陵(今西安)人,还是一个官二代,其父在平齐之战为国捐躯后他继承爵位为太平县公,曾从平过尉迟迥立下了战功。 看起来这点经历平淡的像白开水,但史万岁也有他突出的特长,他是一位武功高强的世内高人,而且更可贵的是他还非常善于将自己强大的个人武力转化为军队的战斗力。 在从平尉迟迥时,史万岁隶属于梁士彦兵团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将。当时这些去讨伐尉迟迥的士卒们不可能知道这一战的结果,面对前方强大的敌人更多人对自己此行的前途还是非常迷茫的。 恰巧天空一行大雁飞过,史万岁跑到部队长官梁士彦跟前,大声说了一句我把第三只大雁射下来送给梁大人。话音刚落便弯弓射箭,一声清脆的弦音过后,远方第三只大雁果然应声而下。史万岁的射击表演很快提起了众位士兵的主意,一下子成为了话题人物,同时还把众人的战斗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 于后邺城之战,韦孝宽与尉迟迥两军交锋处于劣势,一线士兵眼看就要顶不住了,还是史万岁一马当先冲到了最面前砍翻了十几个敌军士兵,靠着这番神勇表现硬是扳回了士气让危急的战局迅速扭转。 倒霉的是在灭了尉迟迥不久后,史万岁就被牵扯上了一桩谋反案。在那个案子里他应该只是一个垫背的(是主谋早就被砍了),虽不至于掉脑袋但光明的仕途全毁了,还被发配到敦煌做戍卒。 敦煌还是现在的敦煌,那里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也是大隋边境的最远前线,特产是沙子和突厥人。 在那里做戍卒条件应该算是非常恶劣的,但恶劣只限于普通人,对于史万岁这种特能混的人应该反过来看。 当时任敦煌戍主的人也是一号非常能折腾的猛男,此人平时最大的爱好是单枪匹马的跑到突厥人的地盘抢劫,而且每次都收获颇丰不管突厥人派多少人围剿都抓不到他的人影,让本来很善于抢劫的突厥人都自愧不如。 现在史万岁来了,这些住在敦煌边上的突厥人的麻烦也开始乘以二。 单兵战斗也很强的敦煌戍卒史万岁和这位敦煌戍主(姓名不详)很快结成了好基友,他们把突厥地盘当成了自己的后花园,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怎么抢就怎么抢,百里之内无人可挡! 从此‘敦煌戍卒史万岁’声震塞北,成了突厥人吓唬自家小孩的招牌称号,而且这个称号不光吓唬小孩管用,事后证明吓唬大人也很好使。 窦荣定在带军北上时,特地把这位名头极响的史万岁带在身边,现在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史万岁的名头不是吹出来的,面对大逻便精心挑选的突厥勇士,他非常干净利落的一刀割下了人头,还不打包的又还给了大逻便。 千里送人头,礼轻情意重。 大逻便吓尿了。 打群架打不过,现在单挑也被人虐,这还打毛线?大逻便不想再玩下去了,他遵守了承诺下令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