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拉锯 (第1/1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隋唐风云!
可惜,历史不容假设,他已经再没有机会了。 高延宗想趁乱逃出北门,但北门也被周军占据了,这时,回顾四周,一个亲随也没有,就算你再敏捷、再善战,凭一个高延宗能抵挡几个周兵呢? 不一会儿,这位北齐的新任国家元首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落马被擒,被押到周武帝宇文邕的面前。 武帝见到高延宗,立即下马,走到他的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仿佛多年不见的老朋友。 高延宗不知如何是好,推辞道:“我这双死人的手,怎么能碰至尊!” 武帝笑道:“北周北齐两大帝国的天子,本没有什么私人的过节,但为救黎民,我不得不如此。你只管把心放下,我绝对不会害你!” 说着,命人拿来文官的衣服,给高延宗换上,对他十分敬重,十分礼遇。皇帝投降,他的大臣当然也不肯死抗着,唐邕等人一并请降,除了莫多娄敬显逃回邺城,被高纬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司徒)。 于是,对北齐来说最重要的城池晋阳,就这样落入了北周的手中。 这座当年高欢苦心经营的重镇,改姓宇文了! 从高延宗登基为帝到落马被擒,一共是四十八小时,也就是说,倒霉蛋高延宗先生一共当了两天皇帝。 高延宗在即位的时候,曾经给任城王高湝写了一封信,派刘子昂送去。说皇帝逃走,因大家拥戴,考虑到宗庙和社稷,我暂且称帝号令天下,等和平来临我就把帝位交给叔叔您。 听起来有点乱。 高湝不是我们的熟人,但我们熟悉他妈。 他妈就是大名鼎鼎的小尔朱后。 小尔朱后是尔朱兆之女,当尔朱兆接班被杀的尔朱荣继续当北魏的权臣的时候,也效仿这位叔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皇帝,于是,尔朱荣的女儿是大尔朱后,尔朱兆的女儿就是小尔朱后。 后来,高欢战胜尔朱家族,继承了实际的皇权,也顺便继承了这两位国色天香的尔朱后。 高湝是高欢和小尔朱后的儿子。 是高欢的儿子中,唯一一个还活着的——不容易呀! 我们来细数一下高欢的有代表性的儿子们的死法吧,就知道高湝真得是太不容易了。 大儿子高澄,被杀,杀他的是他的战俘兼家奴; 二儿子高洋,伤于酒色而死; 高演,被被自己杀害了的侄子高殷的鬼魂吓死; 高湛,伤于酒色而死; 高涣:被高洋无故杀害; 高浚:被高洋无故杀害; …… 高湝能活到今天,而没有死于兄弟的毒手,确实是个奇迹。 高延宗在晋阳称帝,派刘子昂高高湝做了解释,表示到时皇位还是叔叔您的。 高湝大怒,把刘子昂绑到邺城送给高纬,说:“我只是人臣,怎能轻易接受这种东西。” 高纬跟着大怒,说:“我宁愿让北周得到晋阳,也不愿给高延宗!” 这个小同志全然忘了,前几天他是怎么和高延宗说的了:“并州(州治晋阳)就交给哥哥了,孩儿如今要远走高飞了。” 我们大可以排除高纬大脑糊涂这一情况,因为他头脑很清醒,头脑不清醒没法作音乐家。这和慈禧太后的“宁予洋人,不予家奴”的想法,是一样一样的啊! 对周武帝来说,这是个完美的清晨。 战争的结果是完美的,武帝对于高延宗的处理也是完美的,至少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瑕疵,他礼遇敌魁,答应不杀他,我们仿佛在高延宗身上,看到了溥仪先生的影子。 希望我们能记得武帝对高延宗的承诺,以后能用得上。 武帝攻下晋阳之后,准备邺城,想听听高延宗的意见。 高延宗说:“我现在已是亡奴,岂敢有什么见解。” 武帝再三迫问,高延宗才说:“如果是任城王高湝守邺城,那结果很难说,如果要是高纬自己守,那陛下可以兵不血刃拿下邺城。” 看来,高延宗对他这位堂兄皇帝,算是了解到家了。 武帝令齐王宇文宪为先锋,留陈王宇文纯镇守晋阳,亲统大军直扑邺城。 邺城一下子紧张了,警报迭起高纬命令悬赏招募士兵,但自己不肯出一分钱。 广宁王高孝珩给高纬出主意:“可令任城王高湝率幽州兵马从土门关西进,扬言要拿下晋阳;命独孤永业率洛州军队入潼关,扬言长安;我自己带领京城附近人马直接与周军周旋。如果考虑士气不振,请您大出宫中珍宝和宫女,用以赏赐众将士。” 高孝珩信心十足、慷慨激昂地说了半天,但见高纬这张俏脸,越来越黑,越拉越长,最后,高孝珩吓得不敢再说了。 斛律孝卿比较了解高纬的秉性,给他出了个不用出钱的主意:“陛下应该亲自劳师,按我给您撰写的演讲稿,只要慷慨激昂、该张则张、该收则收,必要时痛哭流涕,必能感动人心。我们在邺城和其它地区还有不少人马,尚可一战。” 应该说,斛律孝卿对高纬的本质了解得非常透彻,他这个主意,既可行,又不会让高纬感到蛋疼:不损失金钱、不损失美女,唯一损失的,就是张张口,损失点吐沫星子,或眼泪——如果高纬还有的话。 于是,斛律孝卿去安排,演讲稿也写好了,将士们也在台下列队,只等高纬上台做动员报告。 高纬了——完全不是斛律孝卿想象的样子! 因为他忽略了一点,而且是最根本的一点:高纬不是演说家的料子,他不具备当众说话的能力和胆量。 这出戏,导演是对的,剧情是好的,剧本也不错,只是主演没选对人,不过也没法挑别人了。 高纬不是林肯,不是邱吉尔,也不是德摩斯梯尼,如果他生在古希腊,也许会练得好口才。 高纬的动员大会,完全变成了小丑表演。 他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众人,荷枪实弹,只等他一声令人,就可保家卫国、上阵上杀,他们缺的,不是能力,只是希望老板给点信心和希望。 高纬突然感到口渴,腿开始哆嗦,看着台下三军将士,大脑一片空白,演讲稿一句也记不起来。 这时,我们需要一个会临场应变的高纬。 可惜,没有,高纬不知道在人前应如何应变,也不知道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就象害羞、内向、还没有经验的学生,在当众演说时忘了词一样地,开始傻笑起来。 三军将士呆住了,这个地盘、金银、老婆、孩子眼看都要保不住的人,居然在动员演讲时笑起来。 呆了一刻,将士们跟着哄堂大笑。 你本身尚且如此,我们给你卖什么命啊! 于是,大家一哄而散,从此,北齐军队不再有任何斗志。 战斗力,就是这样丧失的。 就这样,斛律孝卿导演的战争大片,在主演高纬同志的本色演出和不懈努力下,成为一出非常经典和出色的闹剧。 高纬同志,你可以角逐奥斯卡最佳演砸奖了。 一个主意不行,还有一个主意,但至少,这些主意都不能花钱——这和我们老板的想法一样。 这时,护送胡太后和太子高恒从北朔州来的北朔州行台仆射高励给高纬出了一个主意。 高励是被齐文宣帝高洋杀害的高岳的儿子,高岳因为之前曾同高洋的一个宠姬薛MM上过床,被高洋砍了头。 高励对高纬说:“如今西寇已经占据并州(州治是晋阳),凡叛变投敌的都是朝廷的达官显贵,而一线做战的这些士卒其实并无二心。请您把五品以上级别官员的家属统统集中到先帝建造的高台上当人质,让这些官员出战,如果打不赢,就放火烧台,这样他们顾惜家人,必拼死一战。我们屡战屡败,敌人也很轻视我们,如果我们现在背水一战,至少可以打击他们一下,展示我们的军威。” 高纬听了后,想了想,说:“还是算了吧。” 高纬也许真和北齐有仇,他拒绝了这最后一个也许能救北齐的办法(尽管这其实只是个馊主意,但至少可以试一下),从而一心一意地向着国破家亡的方向猛打方向盘。 大概高纬的演戏瘾还没有过够,在演砸了斛律孝卿导演的演讲戏之后,又再接再厉,上演了两出气势恢宏的闹剧。 第一件事,是进行组织机构的改革和调整,方法是凡是一品或是二品的大员,一律增加名额,什么丞相、太宰、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大将军、大司马。 大家都是大官了,打仗应该会积极点吧。激励不见得非得用货币形式。 问题是,就算你现在给钱,也未必能有什么效果了,何况只是些荣誉职位,能当饭吃? 第二件事,召集这些一品、二品的大人物们聚餐,等他们入座之后,每人发一张纸、一支笔,要求他们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如果御敌。 等收集上结果一看,有说向东,有说向西,各执一词,高纬看了头顿时变大,不知如何是好。 白痴用白痴行为证明他是白痴,傻叉用傻叉行为证明他是傻叉。 高纬就是这样证明自己的。 这天晚上,北齐国家天文馆馆长兼社会科学院院长夜观天象,得出一个结论,国家即将人事变化。 于是将这一结论报告给高纬。 高纬与大臣商量之后,做出一个重大决定。 这个重大决定是,高纬不再是皇帝了。 他决定效法他爹,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他自己的皇位就是老爹武成帝高湛禅让给他的。 公元577年的大年初一,高纬宣布自己退位,立太子高恒为帝,这就是北齐的最后一位皇帝:齐后主。 这一年,高恒才八岁。 这一年,高纬才二十一岁。 原胡太后晋升为太皇太后,原穆皇后晋升为太上皇后。 烟云之畔兄,很久不见了,别来无恙啊? 正月初三,正中人们还多多少少沉浸在仅有的一点点节日气氛中的时候,太皇太后胡氏和太上皇后穆小姐就行色匆匆离开邺城,向东进发。 正月初九,太上皇高纬带着他断不可舍的尤物冯小怜和一百名精兵,加入东逃的行列。高纬还是很有点想象力的,他认为这一百名精兵足够保证他们这对苦命鸳鸯的安全了,这一百人都是郭靖啊? 他们此行的目的,有可能是南渡长江,投靠陈朝。 这个主意是主管监察的颜之推和主管立法的薛道衡替他出的,打不过,只有跑了,渡江投陈,凭陈主或南朝的性格,是不会杀他的。 这是一个办法,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老板们走了,留下几个打工的在邺城,这些打工的主要是武卫大将军慕容三藏和领军大将军鲜于世荣。 其中,慕容三藏是东魏(其实也就是北齐,只不过高欢老爷子不称帝而已)名将慕容绍宗的儿子,又名慕容建中,后者当年是被高欢临死前作为留给高澄的神秘礼物而出现的,他是史上第一灾星侯景同志的克星,可惜在与西魏王思政对峙的颖川长社之战中,落水溺死。 正月十八日,即后主高纬走了不到十天的时候,北周大军已经将邺城团团围住。 第二天,周军毁门突入,邺城即告失守。 一座王朝的都城,奈何陷落得如此之快! 平阳曾经有过激烈的拉锯战,晋阳曾经尽灭入城的周军,连周武帝宇文邕都差点出不来,邺城呢?只有一点点象征性的战斗,一遇周军,立即四散星逃。 如果高欢地下有知,会不会被他的宝贝孙子气得从骨灰盒里坐起来? 不肖之子,此之谓也! 北周大军占领邺城,所有高纬任命的这些一品二品的大官们,什么丞相、三师、三公、大将军之流,统统投降。除了两个人。 一个是慕容三藏,一个是鲜于世荣。 周军入城,慕容三藏知道自己已经无能为力,闭门不出,直到武帝温颜接见,方才降周。 鲜于世荣实际和武帝是老朋友,当年两国还没有全面开战的时候,武帝曾悄悄地派人给鲜于世荣送了一只玛瑙杯,鲜于世荣相当感激武帝的好意,作为回报,他将玛瑙杯打碎,并将使者逐出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