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隋唐风云 > 第39章以待

第39章以待 (第1/1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隋唐风云!

另外,稽胡的语言和汉语相差非常大,一般人是听不懂稽胡语,稽胡语绝对比得上今天的温州话。如果你想和稽胡人交流,那么你必须有一个高级翻译,否则,你就等同于在听天书。 稽胡正式形成于五胡十六国时期,是当时民族交的产物,最早受制于汉赵国的统治,后来又先后被前秦后秦所统治。 到了北魏时期,北魏的政中心在平城,与稽胡毗邻,因而在这一时期,对于稽胡的记载逐渐多了起来,稽胡也先后发动叛乱,但最终都被北魏所镇压。在镇压的同时,北魏还对稽胡采取了怀柔政策,并设置郡县,对稽胡不断加强控制,北魏中期以来,稽胡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 北魏末年,爆发了六镇起,稽胡也趁势而起,加入到叛乱之中。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稽胡开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稽胡部族一同推举冯宜都即皇帝位。有趣的是,冯宜都并非稽胡人,而是介休的一个汉族大户,他利用弥勒大乘教聚拢了大量的稽胡部族,自称会某种巫术,最终,冯宜都成为了稽胡的第一个皇帝。这一点非常像东汉末年的张角起,张角就是利用太平道发起的黄巾起。 稽胡在同北魏作战的过程中,由于稽胡的部分部族出现倒戈,皇帝冯宜都最终被杀,稽胡又拥立了另外一位会巫术的人为皇帝,此人叫做刘蠡升。 刘蠡升利用自己的巫术,以及崇高的个人威望,很快将混乱的稽胡团结起来,并最终被拥立称帝。 北魏末年,有很多草头王,很多起者都自立为帝,但是这些人都属于过把瘾就死的类型,没多久就都死于非命,而刘蠡升称帝,却长达十二年,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 刘蠡升之所以可以做这么久的皇帝,主要是因为稽胡大多藏匿在深山密林之中,有点类似于印第安土著,北魏朝廷很难将其剿灭。而稽胡为了生存,频繁下山劫掠,百姓深受其害,当时人称之为“胡荒”。 一直到了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之后,稽胡紧邻东魏,高欢决定率军讨伐稽胡,一战就大破稽胡。但是这一战役,高欢并未彻底消灭刘蠡升,高欢自己也损耗不小。 高欢又想出了假和亲的办法,许诺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刘蠡升的儿子,并且附赠大量的礼品,将刘蠡升的儿子诱骗到了邺城,高欢伺机而动,趁着刘蠡升未作防备,突然袭击稽胡。这次突袭,一举粉碎了稽胡的核心力量,在动之中,刘蠡升也被自己的部下所杀害。 高欢不仅俘虏了刘蠡升的几个儿子以及皇后公卿百官,同时还收获了稽胡五万户的人口,稽胡在高欢的强大攻势之下,终于消停了。 事实上,稽胡的部落是非常之多的,被高欢所镇压的这只部族只是力量最强劲的一支,而稽胡的小部族,可谓多如牛毛。 在北周王朝统治时期,在其境内的绥州、银州、云阳谷等地,先后有稽胡作乱,虽然都是小规模游击战,威胁不了国家统治,但是这些稽胡人来去无踪,往往深居大山,根本无法从根本上予以剿灭,这也让北周统治者异常头疼。 一直到了公元577年,周武帝宇文邕率兵伐齐,在平阳之战中,宇文邕大败高纬,北齐大军瞬间溃散而逃,却把大量的兵器和辎重散落在了战场了。然而,这些兵器和辎重并没有流落到宇文邕的北周军队手中,却便宜了藏匿在山中的稽胡人,很显然,这些稽胡人是早有预谋,早就埋伏好了的,就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此时的宇文邕,就感觉如同有一只苍蝇在他耳边飞一样,听着讨厌,却打不着,宇文邕也只能叹气了。宇文邕的主要任务是讨伐北齐,至于这些深林里的土著,宇文邕暂时也没工夫收拾,可这恰恰给了稽胡人一个绝佳的机会。 北齐在宇文邕的强大攻势之下,最终土崩瓦解,原本驻守在河东地区的北齐官员,也纷纷逃散,北朔州的高绍义,也带领着手下人马逃到了突厥,而宇文邕还来不及对占领的地区进行官员任命,此时的河东地区瞬间出现了权力的真空。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稽胡人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原本是被高欢所镇压的,不得不屈服于高氏政权,此时高家已经彻底败了,压在肩上的大山也倒塌了,他们终于可以东山再起了。 很快,一个叫做刘没铎的人,被推上了皇帝之位,而之所以选择这个人作为领袖,是因为他是前任皇帝刘蠡升的孙子。而且,稽胡人还搞得有模有样的,尊称刘没铎为圣武皇帝,年号石平。 而当伐齐之役彻底结束之后,稽胡这个心腹之患便成为了宇文邕首先要打击的目标,宇文邕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宇文宪,宇文宪被任命为行军元帅,同时赵王宇文招、谯王宇文俭、滕王宇文逌三人被任命为行军总管,全部听候宇文宪的调遣。 也许你会觉得,一个小小的土著,也需要如此兴师动众?这不是杀鸡用牛刀吗?竟然还派上了宇文宪! 事实上,稽胡虽然实力不强,对北周的威胁也很有限,但是真正剿灭起来,却是异常困难的,因为他们居住在深山密林,居无定所,首先,你根本就不知道去哪儿找他们,更别提打了,要不然高欢当年也不必如此费劲了。 宇文邕虽然内心不希望让宇文宪建立太多功劳,但是他还是得派出宇文宪,因为只有宇文宪才是最有力的军事保障。 宇文宪刚从讨伐北齐的战场上下来,就不得不再次披挂上阵,对于稽胡这样一个难缠的对手,宇文宪采取的方针政策是“剪其魁首,余加慰抚”,具体的出兵方式是分兵出击。 这是因为,稽胡的部族虽然散落,但是却有两大军事支柱,一个驻守在河西的离石,叫做“穆友”,另一个驻守在河东,叫做“天柱”,而这里的河西河东,所指的是汾河以西和汾河以东。 我们从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之间的夫妻感情是怎样的。 宇文邕的后宫并不多,不过寥寥数人,他的一生一共生育有七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但这些儿女中却没有一个是阿史那皇后所生,除去阿史那皇后可能患有不孕症的可能之外,最大的可能则是,宇文邕和阿史那皇后的夫妻感情并不和睦。 而如今,突厥的可汗已经换成了佗钵可汗,并且收纳了高绍义,帮助高绍义称帝,这一系列举动已经表明了突厥人的立场。 什么立场?站在北齐的立场。 而佗钵可汗之所以如此支持高绍义,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一直奉行一种大陆均势政策,这种政策就是要让欧洲各国彼此牵制,防止在欧洲大陆上出现霸权国家,这样一来,英国便可以长期维持自己在欧洲的利益,及其海上霸权。 突厥一直以来所奉行的正是类似于英国的这种“均势”政策。 佗钵可汗曾说一句名言:“我在南方有两个儿子孝顺我,我还需要担心没有财物吗?”(《周书突厥传》: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 托钵可汗所称的两个儿子,说的就是北周和北齐。由于北周和北齐长期对峙,而突厥又实力强大,因而,无论北周还是北齐,都对突厥极尽奉承,这样一来,突厥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因而,我们从历史中可以看到,突厥一会儿帮助北齐,一会儿又帮助北周,几乎没有立场可言,而这恰恰是突厥人聪明的地方,只要两个“儿子”不停地争斗,突厥人就有享受不尽的财物。 而宇文邕朱杀权臣宇文护之后,励精图治,图谋伐齐,北齐皇帝高纬却昏庸无能,残害忠良,最终北齐被北周所灭,原先双方对峙的局面瞬间被打破了,最大的受害人就是突厥。 宇文邕吞并北齐之后,无论版图,还是兵力,都迅速扩充,迅速强大起来,这对突厥也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原先两个儿子孝顺自己的局面荡然无存了,却换来了一个充满威胁的对手,突厥怎能甘心,因而,面对高绍义的投奔,佗钵可汗热情地张开了双臂,迎接高绍义的到来,并协助高绍义称帝。 转过年来,即建德七年(578年)二月,北周在徐州取得了对陈朝军队的全面胜利,并生擒了陈朝大将吴明彻,王轨带着北周精锐之师凯旋而归。 而到了三月二十五日,宇文邕突然宣布,改元宣政。然而,宇文邕刚刚改完年号,幽州(今北平)就出事儿了。 四月,突厥突然发动了对幽州的侵袭,杀掠百姓,掳掠财物,当时驻守在幽州的幽州总管刘雄,率兵迎击,与突厥人发生了激烈的作战。 然而,幽州总管刘雄兵力有限,最终寡不敌众,牺牲殉国。 这一事件彻底惹怒了宇文邕,宇文邕已经忍了很久,此时他已经忍无可忍。 此时南方的陈朝,已经被北周挫败,根本无力再战,所以,陈朝对北周来说,根本没有威胁。 既然没有了后顾之患,宇文邕完全可以集中兵力,迎击突厥,但是宇文邕还是要找一个人,此人是最大的军事保障,此人就是宇文宪。 然而,让宇文邕失望的是,曾经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宇文宪,此时竟然卧病在床不起,名将居然变成了病猫。 宇文邕生气了,这是真正的关键时刻,宇文宪你怎么可以在这个时候掉链子! 宇文邕怒道:“你若不去领兵北伐,你让我派谁出征?” 宇文宪却不为所动,依旧一副病怏怏的模样,有气无力地说道:“臣侍奉陛下,实在是尽心竭力,只是我现在实在是重病在身,无法领兵啊。” 看着一脸病态的宇文宪,宇文邕不知道他是真病还是假病,但是透过宇文宪的眼神,宇文邕似乎真的看到了一种疲惫感觉。 从征讨北齐,到讨伐稽胡,宇文宪一刻都没有休息过,也许他真的累了,宇文邕没有再勉强,也没有多说一句话,转身便离开了。 此时的宇文宪并不知道,宇文邕这次转身离去,将成为永别。武帝病危 自从伐齐胜利之后,宇文邕就已经确定了自己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对此,《周书武帝纪》是这样记载的:“平突厥,定江南,一二年间,必使天下一统,此其志也。” 如此豪言壮语,纵览几百年间的历史,没有一个皇帝敢说这样的话,即使是曹,即使是苻坚,即使刘裕,即使拓跋焘,都不曾有这般气魄。 而宇文邕不仅敢说,他更敢做,他要让这破碎的世界重新整合,让分崩离析的天下寰宇一统。 宣政元年(578年)五月二十三日,宇文邕将北周大军分划五路,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了。 带着对梦想的憧憬和渴望,宇文邕再一次跨上战马,再一次走向他熟悉的沙场,这一年,宇文邕36岁。 为了后勤保障不出问题,宇文邕下令将关中的驴马全部征用,不论私。 宇文邕似乎是牟足了劲儿,一切蓄势待续,瞄准了目标,就只差最后扣动扳的那一刻。 就在所有人都拭目以待的时候,北周大军却在长安城北三百里的地方突然停下了脚步,因为宇文邕病了,此时距离出征仅仅过了四天。 此处正好是云阳宫的所在地,宇文邕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每到夏日炎炎,宇文邕都会来到这里避暑,而如今,宇文邕却是以一副病态的样子进入到云阳宫中。 宇文邕的这场病,来得异常突然,几乎没有任何前兆,四天前宇文邕还意气风发,统率大军御驾亲征,而四天后,宇文邕竟然倒在云阳宫的病榻之上,这是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 宇文邕以为自己可以扛过去,他以为自己还可以继续出征,他以为自己将很快完成心中的梦想,但是,三天之后,即五月三十日,宇文邕终于意识到了病情的危急,病情的迅速恶化,让他不得不下诏——全军停止行动。 这是一个痛心疾首的决定,因为,颁布这项诏令,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北伐突厥。 然而,更加痛心疾首的还在后面,因为从此刻开始,宇文邕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 此时,云阳宫的医官们,已经束手无策,病榻上的宇文邕,一日比一日病情加重。 宇文邕的病情虽然危急,但他的意识却依然清晰,宇文邕似乎真的意识到了一种叫做死亡的东西,正在不断地逼近自己。 宇文邕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宇文泰,父亲当年就是在云阳宫病逝的,难道我也要在这里终结自己的生命?这是宿命吗? 气息奄奄的宇文邕,发布了他这一生最后一条诏令,立即派人急速前往长安,召宇文孝伯火速觐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