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三年支持!) (第2/2页)
徐开清楚的是,上一世第一个关于对赌比较公开的案例就是蒙牛。
上一世2000年初的时候,牛奶市场上伊利是绝对的老大,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0%。
这也正常,毕竟伊利96年就在a股上市了。
但半路却杀出来了一个蒙牛。
在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的带领下,蒙牛那几年真叫一个势如破竹。
捎带说一嘴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
其实,最开始牛根生是在伊利干的。
牛根生在伊利期间,也真是能力非凡,一路凭实力做到了副总裁,他带领的那个团队在伊利的业绩能达到80%。
后来有传言说在伊利的内部有一些权力斗争,反正就是牛根生出来单干了,创立了蒙牛。
结果,牛根生出来了之后,伊利有九个高管都放弃了伊利的高薪追随着牛根生出来创业。
然后,又陆陆续续哩哩啦啦的有上百个伊利的员工也都奔走相告跑来投奔牛根生。
蒙牛一下子就拥有了经验丰富的创业班底。
不过,即使如此,蒙牛单干的第一年营收也只有3700多万。
可是短短的4年后到2003年底,这个数字就变成了40个亿,整整翻了100多倍。
再之后,甚至有人因为蒙牛的成绩而把牛根生称为“乳业之父”。
乳制品这个行业是一种规模经济,就是最开始你要把这些牛都弄好,同时把供应链弄好。
反正,乳制品这个行业初期投入成本是很高的,然后往后的边际成本就很小。
对于这种行业来讲,只要市场还有潜力,就是说你扩张的越大,你赚的就越多。
所以,对于牛根生来讲,只要市场容量还足够的大,那他要想赚更多的钱,就需要扩张扩张再扩张。
那扩张需要什么?
当然是钱。
那问题就来了,对于蒙牛这个当时还不太知名的一个民营企业,他要想从银行里贷到大量的钱,是不可能的。
说牛根生非常会做产品,非常会营销,都没有问题,可是一旦说到资本市场,那牛根生就抓瞎了,所以当时他非常的焦虑。
好在,当时急需钱的蒙牛,让资本摩根士丹利给盯上了。
当时,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飞速提高,所以乳制品行业当时虽然还没有大力发展,但市场潜力即是巨大的。
而当时的行业龙头伊利,其实已经又是国资背影也早就上市三年了,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讲,根本就挤不进去。
所以摩根士丹利就把主意打到了当时发展的不错的蒙牛身上。
于是,在蒙牛最缺钱的时候,摩根士丹利就联合了鼎晖和英联一起找到了牛根生。
一边是优质公司就缺钱,一边是有钱就缺优质公司,两边一拍即合。
2002年,摩根士丹利给蒙牛投了vc,以3亿美元的价格把鼎晖和张兰手里的82.7%的俏江南股权给卖了。
鼎晖拿着钱美滋滋的离场。
后来,cvc东搞西搞,想要救活俏江南,最后也不知是能力不行还是什么的,反正是也没能把俏江南捞起来。
而创始人张兰则是黯然离场,风光不在,家里的事也随之变成了一地鸡毛。
其实——
蒙牛那样的对赌例子很少,在资本的世界里,更多的是俏江南这样的例子。
大多数资本最喜欢干的就是仗着自己是金主爸爸,也不跟你赌什么业绩发展,就跟你赌最实打实的你能不能为我赚钱,能我就挺你,不能我就毁伱,都不带犹豫的。
也就是,你上市呢,我就在二级市场里拿着钱退出了,上不了市也没关系,我把你的公司给卖了,债务你背,我照样赚钱走人。
最重要的是,对赌协议大多都是签到创始人个人层面的,这就导致创使人会被无限的连带,甚至倾家荡产锒铛入狱。
所以,对赌协议,看似公平,其实不然。
只要签了对赌协议,投资方就肯定是赚钱一起赚,亏钱,破产,进监狱,就都是融资方的,都是创始人的,投资方是零风险,甚至是公司亏钱了,投资方也会大赚。
所以,这个看似公平的对赌,其实是大大降低了投资方的风险,风险全都甩给了融资方,全都甩给了创始人。
而且,有些资本甚至豪横到,赢了完全没有奖励,输了会有大大的惩罚,对赌协议也就变成了惩罚条款。
而因为有徐开这个眼光大大超前的人坐镇,又因为徐开本身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资本家,所以徐氏资本很少跟融资方签什么对赌协议,也一般不会对融资方赶尽杀绝,更不会轻易的抛弃融资方,而且都是能救就肯定出手拉一把。
关键,徐开从来都不是赚了钱就跑——很多时候,他都是跟创始人一直站到最后。
关键的关键,徐开还从不插手创始人团队的运营,一直都是一个极为可靠的大股东。
所以,徐氏资本也通常被创业者叫做最有良心的资本,徐开也被称为资本界的大善人。
最关键的是,在娱乐圈里赚了数之不尽的钱的徐开,手上始终拥有大量的流动资金。
这也就导致了,那些创业者,一旦缺钱了,都会首先找徐氏资本来融资。
而徐开则会运用自己超前的眼光和见识挑出有发展眼光的项目顺势投资一下。
一来二去,徐开就投了上百家企业。
而徐开投的那些公司,大多都很争气,有些市值都呈几何趋势爆涨。
结果,短短几年时间,徐开就成了世界首富,而且总资产是第二名的几十倍,关键这还只是徐开暴漏出来的这部分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