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红布盖着的是什么? (第2/2页)
后来。
这些人,经过三四多的观察,才终于下了一个大家都基本上可以接受的结论。
那就是。
他们的皇帝陛下,实在是一个仁德之君。
太仁德了。
因为。
这些太监们,几乎很少看到杨广生气或者是大发雷霆的样子,更没有看到他们的皇帝陛下,动不动就打打打、杀杀杀之类的。
就算是宫中的这些奴婢们犯了什么错误,杨广也只是按罪论处,并且通常还会轻饶。
这一结论。
也让几个试图窥视王东洋位置的那些副手太监们,死了心。
王东阳最有力的一个竞争对手,副总管李严,一边将小酒喝的滋滋滋,一边唉声叹气的。
“……真是泰山不倒他不倒,黄河未老他不老……这个狗日的王东洋,老子也算是服了他了。”
没办法。
不服不行。
王东阳背后,靠着天底下最大的一棵树——皇帝。
所以。
他的这些竞争对手们,一个个也只好隐忍着,只等着王东洋某一天会连出昏招,犯一些致命的错误,失去陛下的欢心。
不过。
目前来看。
似乎还没有这种可能。
所以,王东洋在金殿上面出风头,一时半会,还轮不到别人。
王东洋唱完。
文武百官开始奏本。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件是户部所奏,征调给靠山王杨林的第2批粮草,已经陆续到位了。
杨广点点头。
另一件事,就是吏部奏请陛下,请陛下指示今年的科举考试怎么举办,地点在哪里?
这三年。
针对大隋朝的教育,杨广老早就提出了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全隋境内每一个县里都设立了县学。
不过。
若是想参加进士考试的话,还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流程的,相关流程和细则,杨广早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颁布天下,并已经实施了。
那就是,采取杨广印象中的那些传统的乡试——会试——廷试三步走这样一个次序。
即地方、中央、皇帝三级考试。
乡试也称乡闱,通过乡试即为“中举”,成为举人。
从形式来说,乡试可以看成“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
然后是会试、决出状元的“殿试”,按照古代惯例,杨广也就将其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
考试时间,比第一次缩短了一些,分为三天。
考的内容,不再是八股文。
而是从《大隋朝扫盲读本》里边选择来出题的。
第二场会试,考的是官场应用文,
至于殿试,自然由杨广亲自面试,考策问,涉及的是具体的国计民生问题,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
不必赘述。
第三件事,则是礼部官员所上奏的,恭请陛下前往泰山封禅的事情。
杨广对于封禅这种封建迷信的东西当然是不感冒的。
但是。
从未去泰山风景区旅游过的他,倒很想借礼部为了拍马屁而上的这一道奏本,顺水推舟,去泰山游玩一下。
但是杨广计划了。
规模一定要小。
绝不可兴师动众。
浪费民脂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