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一页 (第2/2页)
刘禅问:“你把朕圈进去了吗?”
苟安忙说:“臣岂敢。”
刘禅点头:“这就好。”
苟安又说:“丞相反复追问臣受何人指使,是欲把罪责引至陛下身上啊。丞相又指责后方供应不利,也是影射陛下啊。臣在前方军中观察,将士只知有丞相,不知有陛下,那诸葛亮又自恃有功,目中无人,早晚会对陛下下手,取而代之。”
刘禅惊问:“那如何是好?”
苟安说:“臣以为陛下应将诸葛亮召回,使其难成大功。”
刘禅默默点头。
苟安又说:“还应在蜀中散布流言,传说丞相有篡位图谋,使蜀人对其存戒备之心。”
刘禅又默默点头。
九
这一日诸葛亮正与众将领于军帐中商讨进军事宜,忽报有后主诏书到。诸葛亮打开诏书,原来是命令立即班师回朝。
众将领大惑不解:“我军连战连捷,正欲乘胜进军,主上为何诏令班师回朝?”
诸葛亮沉思片刻,叹说:“主上做出之举,必有佞臣在侧搬弄是非!我军正欲建功,何故召回?我如不回,是欺主。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
众将说:“将在外君命可有所不受,丞相可不撤军,率军继续进攻。”
诸葛亮说:“主上年轻,我为丞相不从君命,恐损主上威信,以后不好行令。还是班师吧。”
众将默然。
姜维又问:“若大军撤退,魏军乘势追杀,又当如何?”
诸葛亮说:“我军班师,可分五路而退。假如营内一千兵,要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
杨仪说:“昔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
诸葛亮说:“司马懿善能用兵,知我退兵,必然追赶;心中疑我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我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
众将皆敬服丞相足智多谋。
诸葛亮又暗中吩咐杨仪:“你带几个精明可靠之人,速回成都,秘密调查为何令我撤兵。”
杨仪遵令星夜赶回成都。
魏军统帅司马懿忽接探子来报:蜀军兵寨空虚,人马皆去。司马懿思虑诸葛亮多谋,不敢轻追,带领百余骑前来蜀营内察看,教军士数灶,之后仍回本寨。
次日,司马懿又令军士赶到蜀军下个营内,查点灶数。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日又增一分。”司马懿对诸将说:“我料孔明多谋,果然添兵增灶,我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暂退,再作良图。”
十
诸葛亮用减兵添灶之法,安然退兵回到成都。
杨仪来到相府,汇报秘密调查结果。诸葛亮听罢进宫晋见后主刘禅。
参拜之后,诸葛亮说:“老臣兵出祁山,欲取长安,忽承陛下降诏召回,不知有何大事?”
刘禅想了片刻,说:“朕久不见丞相之面,心中思念,又恐相父长期征战,过于劳累,故降诏召回。”
诸葛亮看看刘禅冬瓜样脑袋,说:“此意恐非陛下本心,必有奸臣谗言,污臣有不轨之心,主上因而生疑。”
刘禅低下脑袋,默然无语。
诸葛亮又说:“老臣受先帝厚恩,誓死相报。今若内有奸邪,臣怎能安心讨贼?”
刘禅辨白:“朕并末听到谗言,也末任用奸邪。”
诸葛亮说:“苟安贻误军机,遭我责罚,他回到成都便悄然进宫会见陛下,继而散布流言,可有此事?”
“这……”刘禅结舌。
诸葛亮再诘问:“陛下几个亲信宦官也在朝中散布流言,可有此事?”
刘禅说不出话来,只低头擦汗。
诸葛亮心事沉重地说:“老臣在《出师表》中劝告陛下要亲贤臣,远小人,此乃立国根本,陛下为何听不入耳?”
刘禅仍不吭气。
诸葛亮转为沉痛:“老臣在前方奋战,今日进肺腑之言,都是为了国家,为了陛下,陛下当三思呀!”
刘禅不能不开口了,嗫嚅着:“苟安确实来过宫里,也对朕说了一些话。朕因年轻,听信了他的话,下令召回丞相。今日明白了,后悔得很!”
诸葛亮脸色缓和了些:“陛下若能认真反思,老臣当可心慰。”
刘禅又说:“苟安散布谗言,蒙蔽主上,陷害丞相,应当严加问罪。”
诸葛亮说:“臣已派人捉拿苟安,但他叛逃到曹魏去了。”
刘禅恨恨骂道:“这等叛贼,真是罪该万死!”
诸葛亮说:“宫内散布流言的宦官也应处置。”
刘禅驯顺地说:“凭丞相处置。”
十一
诸葛亮返回相府,长史杨仪已在府内等候。
“丞相,主上认错了吗?”杨仪问。
“起初推却,后来……”诸葛亮轻摇羽扇。
“后来丞相揭穿事实真相,主上不得不认错。”
诸葛亮点点头。
“可是,丞相,以后会不会再发生此类事情?”
诸葛亮看看杨仪,没有说话。
“丞相,这几日下官一直思虑此事。我军经辛苦筹备出师,又连番苦战,牺牲万千将士方才取得北伐战绩,可主上一个诏令便前功尽弃,真令人心痛不止!”
诸葛亮沉默片刻后说:“陛下已同意处罚散布流言的宦官,此事即交你办理,为首者要严惩,余者处罚后清除出宫。”
“是,丞相。”停了停杨仪又说:“犯事宦官应严处,可他们均奉主上之命,而主上……”
“休再多言。”诸葛亮打断杨仪的话。自己在《出师表》中写过:“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对朝中官僚犯错,自己都可以处罚,可阿斗一错再错,自己却无能为力,唉……。他用力摇动羽扇。
听到丞相叹气,杨仪又说:“下官斗胆再言,现今主上举止行径,难当一国之君重任。”
诸葛亮沉默。
杨仪深深吸了一口气又说:“先帝临终前曾嘱托丞相,若后主可辅佐,则辅佐之,若不可辅佐,则可取而代之……”
“毋庸再言。”诸葛亮再次打断。
“丞相,下官是为国家前途计,为统一大业计……”
“休要再言!”诸葛亮声音严厉,接着站起。
杨仪只好站起恭身告辞。
诸葛亮看着他的背影叮嘱:“此事休与人言。”
十二
一排木偶在台上舞动,其中有一人羽扇纶巾,面白须长。操纵木偶者为一肥胖少年。依规则,木偶应东行,可胖子却让其西行;应该坐下,胖子却让其跑步;众木偶皆有怨言:“胖子乱指挥!”“胖子是一混账!”“我等走,休听其乱指挥!”胖子动手打人,“你们谁敢走!你们必须听我号令!”胖子将数男偶打倒在地,又抱一美色女偶胡乱亲吻。持羽扇者愤怒,“住手!”胖子愣住,持羽扇者拉起众木偶便走。但牵在胖子手中的丝线却拉住木偶,木偶奋力挣扎,但挣不脱,走出数步便被拽回,走出数步便被拽回。持羽扇者大叫一声,口吐鲜血。
诸葛亮一声叫喊从睡梦中醒来。
妻子惊醒,问:“你怎么了?”
诸葛亮揉揉眼睛:“做了一个梦。”
妻子问:“什么梦?”
什么梦?那梦境却模糊了,只依稀记得有个长着冬瓜样脑袋的胖子……
“睡吧,明日还有许多公务要办。”妻子劝道。
诸葛亮复又睡下,却难以入眠。自己年轻时便用心选择明主,认定贤才须投奔明主,故而拒绝了刘表等豪强的邀请,经认真考察选择了刘备。孰料刘备却中途离开自己而去,使自己处于面临阿斗的尴尬境地。此为命耶?运耶?
诸葛亮辗转反侧,心中感叹不止……
十三
休整经年,蜀相诸葛亮再次兴兵北伐。
一路征战,诸葛亮日夜操劳,但后方刘禅又难让人放心,故而后方之事丞相也要操心。年近半百,身体瘦弱,又过度劳累,诸葛亮时有力拙难支之感。可好生事的刘禅此时偏又来添乱。
这日晚上,诸葛亮和杨仪在军帐中议事,尚书令李严来至帐前。
诸葛亮见到李严不由一惊,问:“你为何突至前方?”
李严哭倒在地上:“丞相为下官做主!”
诸葛亮上前扶起李严:“卿何事如此?”
李严哭诉:“下官新娶之妻进宫看望皇后,不想被主上留下,至今月余,仍不肯放出……”
诸葛亮脸色变得铁青,这混账阿斗,竟干出如此卑劣之事!李严乃朝廷重臣,怎能对其如此无理!
李严又哭跪在地:“此事只有丞相方能解决,求丞相做主,使主上还回我妻。”
诸葛亮再次扶起李严:“不要哭了,本相当为你做主。”
杨仪气愤地说:“哼,我们在前方浴血奋战,主上却在后方如此无道,真是天理难容!”
李严也愤愤:“丞相,后主如此无道,不配做一国之君,丞相遵循先帝遗嘱,取而代之吧。”
众将领听说此事,也都愤愤不平,纷纷进帐跪请丞相取而代之。
诸葛亮喝道:“休要胡言!你们都起来,起来!”
众人道:“丞相若不答应,我们便不起来。”
诸葛亮长叹一声,走出帐外。
十四
夜晚的战场寂静、神秘,远处偶尔传来战马嘶鸣,夜风又时或送来血腥气与腐尸臭味。
诸葛亮漫步战场,几名强壮卫士隔开一段距离跟在他的身后。遥望远处营塞闪烁的灯火,诸葛亮思想的火花也在闪烁——
宽厚仁和的先帝生下的阿斗,赵云长坂坡重重包围中救出的阿斗,关羽千里走单骑护送的阿斗,怎么长成了这个样子?
与先帝一起浴血奋战创下的基业,交给这样的阿斗何能放心?
取而代之?先帝在九泉之下作何想?一统天下,匡复汉室,但汉室乃刘姓,如果姓了诸葛世人会怎样想?青史会怎样写?会不会写诸葛亮篡权叛逆?
自己已经年过半百,且身体病弱,取而代之,又能坚持几年?
关云长壮烈而死,留下千古忠义美名,自己当如何?
……
看看星空,已是后半夜,诸葛亮折回身子,向自己的军帐走去。在几十步处,他看到军帐内仍跪着黑鸦鸦的人群,不由一声长叹,吩咐侍从:“传我的话,如再逼我取而代之,我将辞去丞相之位,归田躬耕。”
十五
数月后,诸葛亮身心交瘁,病逝前线五丈原。临终前,丞相嘱托众官:“宜竭忠辅主……”又遗书后主:“臣死之将至,愿尽愚忠:……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提拔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
丞相已逝,阿斗更加荒淫无道。十数年后,蜀汉灭亡,阿斗被俘,留下“乐不思蜀”千古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