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第327章 简陋的特工教程 (第2/2页)
刘班头说道,“你等还有没有注意到,他们鬓角的短髭吗!”
“他们鬓角的短髭!”一句惊醒梦中人,不过和刘班头不同,其他人一听说刚才那些贼人可能是鬓角短髭的倭贼,那是两股战战几欲要走。
这不能怪他们,因为历史上的明朝军民对这些“髡头鸟音,****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为恐惧,不过也许是在异国他乡干尽坏事,这些来自日本的倭寇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所以一说起倭寇,张三他们印象中立刻会浮现出了半裸跣足、手提大刀、面目狰狞的恶贼暴徒形象。但事实上“髡头跣足”的多半是假扮倭人的中国流贼,而正德之后的几十年间危害最大的倭寇领,更几乎是清一色衣冠楚楚的明朝海商。
在这一朝,前线报捷奏章往往有“斩获真倭级若干颗,从贼若干颗”的文字,真倭就是货真价实的倭人,从贼则是沿海地区三教九流的明人。
真倭在倭寇中所占比例极小,后世所著的《明史》中称“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而编写《虔台倭纂》的官员谢杰甚至出绝望的惊呼,说出了“海滨人人皆贼,诛之不可胜诛”的话来
只因从贼的比例事实上还不止十分之七,而是更高,曾经当时有一个昆山人被倭寇掳走五十几天后逃生归来,他向官府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说是“船上大概约两百个倭寇,有福建、温州、台湾、宁波人,也有几个安徽人。其中福建人最多,占十之六七。而梳着髻的日本贼酋只却有十几个。”这样算来,两百个倭寇中,只有十几个是真倭,说明《明史》中说的“十之三”还是夸大了。
其实在倭寇最早出现的元末明初,倭寇都是以日本人为主的。但到了正德之后的百来年间,也就是明朝倭寇为害最烈的这一时期,倭寇的主力却变成了中国人。这是因为在这一阶段里,从贼中“迫于贪酷,困于饥寒”的沿海小民才真正是倭寇的主体,而饥寒贫困的根源在于“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
因为东南滨海地区历来地瘠民贫,从宋元以来,当地居民一直将出海贸易视为衣食之源,一纸海禁令无情地把当地居民的“衣食”给剥夺了,饭碗跟着也砸了,还断了他们的生计。这对茫然失所的沿海居民来说,眼前只摆着两条路,要么忍饥挨饿,要么铤而走险进行海上走私。
当然在这其中除了沿海小民之外,还有凶徒、逸囚、罢吏、黠僧,以及衣冠失职、不得志的书生、群不逞者,为之奸细,为之乡道。弱者图饱暖旦夕,强者忿臂欲泄其怒。一句话,就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说完这些,刘班头现身边没有一丝声音,再抬起头看到众人却是一脸的惊惶之色,显然他们害怕那三个贼人就是倭寇的奸细,只是不知道倭寇的主力部队是不是就跟在后面。
……
而被刘班头他们认为是倭寇的三个人此刻正走在通往海边的小路上。
“老金,你说我们要不要现在就赶到蒋家庄去,把以前可能留下的那些线索给他掐断了。”
说话的一个胖子,头上戴着四方帽,身上穿一件藏青色的长袍,行走间还不时地用衣袖在面前扇乎着,希望能给自己带来一点凉风。
被胖子叫做老金的那个中年汉子沉吟了片刻,过了一会儿,才回道,“我看还是不必了,那天我们就是给他们留下了线索,他们也只会以为我们是寻常海贼,这茫茫大海的,他们又怎么可能找到我们呢。”
跟在他们的身后的一个年青汉子这时也插口说道,“这要去蒋家庄,来回至少还得一个多时辰,只怕我们就赶不上回岛上的船,还得像上几次那样在这荒郊野外过夜了。”
一听说可能要在这荒郊野外过夜,另外两个人也不禁加快了步伐,因为他们想起有几次就是因为他们赶到海边的时间迟了一些,结果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条海船扬帆破浪而去,留给他们一片孤帆远影,然后消失在大海之上。
好在那时,他们也一鳞半爪的学了些“野外求生”的知识,从野外定向、迷途处理到紧急避险,从扎营、寻找水源到防虫防蛇等等的内容,他们三个人都集思广益,每人回忆一点学过的东西,这才能平安地后面的两天两夜给度过去,并且撑着走到了第二个的集结点。
从那次“野外生存”试炼回来,他们在洗漱休息之后,连忙找到了陈先生,让他把那本《野外生存指南》的书再好好的给他们讲解一遍。好在陈先生也算是他们教官之一,专门就是负责给他们照本宣科的宣读这些资料的,所以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陈先生虽然也能看得懂那些资料上的“简体字”,但是书上面的大量名词却不知晓是什么含义,他也得去问长,可惜长有时的解说也是含含糊糊的,只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检验这一套的理论。
按长的说法,他们会是这个时代的第一批的特工,除了要胆大心细之外,这个记忆力和应变能力要特别强,这让他们都非常的诚惶诚恐,有种“天降大任与斯人”的感觉,也憧憬着有一天能像长说的那样成为一名“英灵”登陆天堂。
而且每一次试炼完后,长还要他们提交报告,把收集到的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先开头的几次还是真的是黄鼠狼咬乌龟-无从下手,但是越到后面,他们倒是自我感觉越来越有长所说的“管中窥豹”味道。
不过黄石其实对他们并不是太满意,因为他们三个人成长的有些太慢了。不要说成为007身怀绝技,拥有以一敌十的能力。就是要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合格特工都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毕竟他们的起点太低了。
因为现代的特工和情报工作,对内的话要求会稍微低一点,对外的话要求就很高了,而且具体的要求还是不一样,有针对性的。
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有侦察、监听、跟踪与反跟踪、外语、情报收集、情报分析判断、破解密码、化装、暗杀、驾驶、射击、逼供、各种杀人手法等等。连心理学基本都要学,还有野外生存,还要提高忍耐力,此外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专业课程。
可惜这里面一些高上大的课程,黄石一点都不会,甚至大部分的学习资料在网络上根本都不找到,因为这不像军队的训练课程,在网络上比比皆是,并且黄石自己也曾经参加过军训,所以他能理论联系实际,在军事的训练课程中身先垂范。
于是除了侦察、跟踪与反跟踪、情报收集之外,提高忍耐力和野外生存等科目成了这一两个月的主要学习项目,前几项的资料是黄石从网上经过搜索,七拼八凑起来的,而野外生存的学习资料《野外生存指南》则是在网上商店买来的。
其实这本书,在黄石刚得到时空之门的之前就已经购买了,当时电视上正在热播地球食物链的顶端-贝爷的野外生存节目,网络上那时也是一片的热议之声,黄石对这些也很感兴趣,在看到“当当网”上居然有这同名书籍,于是头脑一热就掏钱买了。
这本书的作者彼得?g。德瑞克,和“贝爷”是同一个国家英国,翻译者是曹林,出版社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不过书买了之后,黄石却没有看完几章就束之高阁,直到那一次要从樟城的小村去城关时,才连忙找出书来看了特定的几页内容。
因此后来黄石决定要培养情报人员与特工时,他就又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让人修改了不合适的词组,然后又复印了好几份,当成是他们的学习材料之一,并且对他们说,这《野外生存指南》是关于户外生存技能的全方位指南,展现的是世界上最优秀探险家的智慧。
因为书籍的前后内容相互呼应,所以黄石除了修改了个别词组外,它的章节名称与内容基本不变,还是“计划和准备”、“基本装备”、“导航”、“远行”、“野营装备”、“食物与营养”、“人与环境”、“急救”等。
不过上面这些内容,除了为远行的人介绍了野外旅行的各种类型,其中包括徒步、骑自行车、划船和骑马等,还介绍了旅行、探险和远足时必备的安全常识、急救常识,同时也详细讲解了野营、旅行时的各种生存技能。
尤其是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自然本身和原始技术取火、取水、觅食、制造工具、加工食物等,以使自己和同行者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这当然也就成了“特工教程”中最基本的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