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登基大典、大宋初立 (第2/2页)
范质怒号道:“放肆,你这老匹夫。陛下仁慈,已经下诏安抚周太后、郑王与旧臣。陛下,王朴一番言论已经危及陛下天威,不如将王朴……”
朝臣队列,赵德昭听闻范质的这句话,他急忙站了出来,道:“父皇,不可,王相虽事旧主,可是他的一番衷心,天地可鉴,日月为表,为江山社稷立下汗马功劳,从私事上讲,王相还是德昭的恩师,今日乃是国家盛事,不可呀。所以请父皇勿要伤了良臣之心。”
王朴转过头来,他看着赵德昭,然后说道:“赵点检有子如此,真是幸事。刚才多谢昭儿的一番话,我王朴罪有应得,冲撞了新帝的大典,今日真是羞愧我心,可是先帝没有亏待点检你啊,你为何要篡夺他人江山?”
这时候赵德昭继续说道:“老师,我父亲他是迫不得已的,若非如此,则乱兵早就踏破开封城了,恐怕世宗皇帝的子嗣皆危矣。你若是要报仇,就冲着昭儿好了,你杀了我就能一泄心头之恨了。”
“你——”王朴当然不能下手杀了赵德昭,赵德昭毕竟只是一个孩子,又是他学生,他下不去手。
“殿下此事万万不可啊!”文武百官在一旁捏着一把汗。
赵德昭摸准了王朴的心思,而他方才就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件事情,今日毕竟是自己爹爹的登基大典,而王朴又是自己的老师,两边他都想妥善处理,而他一思量,忽然想到京剧中“斩龙袍”的事情,随即他想了一出“斩龙袍”。
赵德昭忽然之间跪倒在地上,恳求道:“父皇,儿臣有一事恳求?”
“昭儿,甚么事情?”赵匡胤看到自己的儿子跪在地上,他疑惑不解地问道。
“儿臣恳求父皇将身上的龙袍脱下,然后让王相用剑将此砍断,唯如此方能解王相的心头之恨。这样也就避免了王相伤害父皇,而王相也报了大仇。岂不两全其美!”
殿下的文武百官听闻,皆认为皇子赵德昭的方法不错,随即赵匡胤脱下龙袍,然后从龙椅上走了下来,将龙袍展开,然后将御剑交给王朴。
而王朴觉得赵德昭的意见不错,毕竟如今周室已经安定,确实是赵匡胤下旨善待着。
王朴接过赵匡胤手中的剑,然后看了一眼赵匡胤,之后就挥剑一刺,龙袍被斩成两截,落在地上,而此刻王朴的心头之压抑也解决了,他连忙跪倒在地上,道:“吾皇仁慈,王朴信服,方才失礼之处,请陛下责罚。”
赵匡胤不怒反喜,他从地上扶起王朴,而王朴则是恭恭敬敬,不敢一丝一毫地出差错。
赵匡胤道:“方才王朴的一片忠心赤胆,天地可鉴,我赵匡胤得臣如此,是我的幸运,今后王相公就继续担任官职,顺便督促我那儿子。”
“多谢陛下不杀之恩,臣王朴叩谢陛下,今后必当任劳任怨。”
大臣们松了一口气,赵匡胤先前已经善待了周室,如今王朴在君前失态,赵匡胤也原谅了他,此时殿内的大臣们皆对新帝十分佩服,有君如此,是为人臣子之大幸啊!
而各国使臣在看到新帝仁慈的同时,他们心中也在对比自己国家的君主,忽然现在这个国家为官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可是这只是心里想想罢了。
国号是一个国家之象征,昨夜赵匡胤跟自己的臣子、家人商量了一下,打算以自己在宋州当归德军节度使,取“宋”为国号,然后将显德七年改为建隆元年。
而今日进行了大半日的登基大典,已经把众位文武大臣、各国使臣,累了个半死,之后登基大典终于结束了,大家各回各家。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五(庚申年乙巳)大宋初立。
赵匡胤自正月初三日“北征”,到初五日建宋,仅仅两天!
次日,朝堂会议之上,正式开始封赏。
王朴为宰相,兼任太子少保;
宰相范质为守司徒、兼侍中;
王溥,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魏仁浦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吴廷祚同中书门下二品。
杨凝式为太子少保。
苗训为检校工部尚书、翰林天文。
其余官员由吏部安排钦此。
“谢陛下。”
文官任命完毕,接着便是武官。
诏曰:
慕容延钊为殿前都点检、同中书门下二品;
任原义成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
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为义成军节度使、殿前副都点检;
武信军节度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为镇安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殿前都虞候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
虎捷右厢都虞候张光翰为江宁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
龙捷右厢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武信军节。
……
楚昭辅为军器库使;
校尉王彦升为京城巡检;
韩通,追赠为太师。
官员任命完毕
接着赵匡胤拜自己的老爹赵弘殷为太上皇,杜氏为皇太后,封自己的夫人贺氏为皇后,册封自己的长子赵德昭为殿前副都点检、梁郡王,领枢密院;
改赵匡义名字为赵光义,封赵光义为殿前都虞侯,遥领严州刺史;赵匡美为赵光美,封赵光美为步军指挥使,遥领杨州刺史;赵月娘为燕国长公主,再嫁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赐府第于兴宁坊。
初九,赵匡胤领赵德昭手捧玉册给祖先加谥号。
高祖父被尊为文献皇帝,庙号僖祖。高祖母崔氏被尊为文懿皇后。
曾祖父被尊为惠元皇帝,庙号顺祖。曾祖母桑氏被尊为惠明皇后;
祖父被尊为简恭皇帝,庙号翼祖,祖母刘氏被尊为简穆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