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曲线救国 (第2/2页)
原来,这姑娘就是说要招了萧珪做赘婿的,王元宝的外甥女儿,帅灵韵本人。
大唐的商人社会地位不高,哪怕是巨富也很少会在人前倨傲。
“见过萧先生。”帅灵韵恭恭敬敬的,对着萧珪叉手一拜。
跟在她身后的几个男女,大约是她的使婢与跟班,也一同谦逊的施礼参见。
“在下有礼。”萧珪还了一礼。
“几位,天寒地冻,快请厅中高坐。”徐里正十分的热情,将众人请进了客厅里。
众人围在一个大火炉旁,一人一席各自入座。
萧珪注意到,那个帅灵韵都没有正眼瞧过自己一眼。她的神情一直都是既不热情也不冷漠。脸上就算有所笑容,也是无比接近于商业场合的“职业化”微笑。
仿佛她不是来相亲,倒像是来谈买卖的。
这时,加特林又开始发作了。
“君逸,你别看帅姑娘年方二八,却已在洛阳北市掌管六家铺面,是为王大善人的得力臂膀。她手下的商队,足迹遍布丝绸商路。北及大漠南抵巴蜀,西出玉门关,设在广州的商船常年飘洋出海,带回的可都是咱们大唐罕见的奇珍宝物!”
萧珪淡淡一笑,“帅姑娘,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萧先生过奖了。”帅灵韵回以职业的笑容,说道,“其实徐里正说的这些
,都是我阿舅在操持。我不过是跟在他的身前身后,跑一跑腿,打一打下手而已。”
“她阿舅王元宝,人称王大善人,更是了不得。”徐里正又开始了,一个劲的说道,“据说他的财富,已是多到无可计量。当今圣人都曾召见过他,问他财富究竟几何?你猜,王大善人是如何回答的?”
圣人,就是唐人对皇帝的惯用尊称。
萧珪淡然一笑,说道:“臣可以把陛下南山之上所有的树木,都用绢帛包裹起来。尽管如此,臣的绢帛也不会用尽。”
徐里正眼睛一亮,“萧先生,果然见识广搏!”
萧珪笑而不语,心想我不过是多读了几本书,对大唐的历史有所了解而已。
王元宝嘛,开元时代鼎鼎大名的长安首富,关于他的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还是很多的。
大唐的绢帛不仅是奢贵的衣料,更是一种硬通货币。现在的一匹绢可以当作两百文钱来用,大约相当于六百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南山,即是京城长安附近久负盛名的终南山。那山上的树木之多,自然不必说。
王元宝的绢帛,却比那终南山上的树还要多!
“徐里正。”帅灵韵礼貌的微笑,说道,“可否容我说上两句?”
“好好,姑娘请讲。”徐里正连忙闭嘴了。
“萧先生。”帅灵韵先对萧珪叉手拜了一礼,然后说道,“其实,我此番前来,是想转达我阿舅对先生的关切之意。”
“哦?”萧珪希望她不是加特林,并希望她能说出一点新鲜的东西。
帅灵韵微微一笑,说道:“我阿舅听闻了先生的身世与经历,对先生的孝心颇为赞赏,也对先生目前的境遇颇为惋惜。因此阿舅特意令我前来看望先生。并希望,能够资助先生读书,考取功名。”
萧珪略觉有趣,不由得想道:该不会是徐里正把我之前的话语,转述给了帅灵韵听。
于是他们想出
了这样一个,曲线救国的新法子?
这时,徐里正连忙说道:“君逸,王元宝人称王大善人,就是因为他乐善好施,经常资助贫寒学子。这些年来,蒙他照顾的学子可不在少数。其中有不少人都已金榜题名,甚至官居显位呢!”
听起来,真的很是诱人。
但是萧珪的想法,是无比的清晰而坚定——谈情说爱,可以考虑;卖身入赘,绝不可能!
于是回道:“帅姑娘,令舅公的一番好意,萧某真是感激之至,真心领受。但是资助,就真的不必了。”
徐里正顿时大惊,“君逸,你这这……这是何苦呢?寒窗苦读十余载,不就是图的科考一博,金榜题名吗?你你……”
“徐里正,稍安勿躁。”帅灵韵倒是挺沉得住气,仍是淡淡的微笑,说道,“先生高风亮节,小女子自是钦佩。但我还另有一事,不知先生可否,屈尊相商?”
“姑娘请讲。”
帅灵韵说道:“我听说,轩辕里刚刚新办了一所乡塾,请了先生任教,担任塾师?”
“没错。”
“其实,资校办学,也是我阿舅常有的一项慈善之举。”帅灵韵道:“来时他老人家就曾经叮嘱过了。如果先生愿意接受资助,去往长安静心读书以备科考,当然最好。如果先生不愿意,就叫我协助先生办好轩辕里的乡塾。往后,乡塾的一切学用开支,就全由我阿舅负责承担。轩辕里的所有孩童,都可免费就学。”
“哎呀,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徐里正刚听完,立刻就拍着巴掌叫了起来,“我们这穷乡僻壤,没钱上学的孩子当真挺多。倘若王大善人愿意资助我们办起乡塾,那真是造福一方、功德无量啊!”
“……”萧珪有点无语,你们想得还真是挺周到。
现在我若是再不答应,岂不是,就阻碍了大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毁掉了轩辕里学龄儿童的免费求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