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怒火难平哭声哀 (第2/2页)
这句话,比直接劝马三娘住手效果好过十倍。顿时,少女就想了起来,自己身上如今穿的是苏绸而不是粗麻,果断向后撤了半步,低声抱怨:“你怎么不早点儿说。老怪如果看到了血迹,肯定又要数落我不顾斯文。”(注2)
“等会儿找阿福拿些钱,偷偷买身新的。这身先藏起来,然后找仆妇把血迹洗掉!”刘秀强忍笑意,低声给马三娘出主意。
倒在地上的众恶奴听了,一个个更是欲哭无泪。平素仗着魏家的势力横行霸道,如今被人狠狠“欺负”了一次,他们才终于明白,受尽屈辱却求告无门,究竟是何等滋味!
偏偏那魏姓恶少脑子笨,到了此时此刻,居然还想着仗势欺人。猛地从地上跳了起来,三步并作两步逃出门外,然后一手拉住当值中城校尉的衣袖,另外一只手摇摇指向刘縯、刘秀和马三娘:“抓起来,把这三个恶贼给我抓起来,我要告他们私闯民宅,蓄意行凶。张校尉,我是西城魏家的,我大哥是茂德侯府二管家魏宝关,我大姐是茂德侯的第十三房小妾!”
如果他是茂德侯甄寻的亲儿子,当值校尉也许还真的会下令动手抓人。而小妾也好,二管家也罢,终究属于奴仆一类。借着甄家的势力欺负寻常百姓没问题,想要说动官府去抓前上大夫许子威的女儿和弟子,却实在差了许多斤两。
当即,那校尉用力甩了下胳膊,将魏姓恶少甩了个趔趄。然后整理了一下臂甲,笑着向马三娘抱拳,“三小姐,在下张宿,没想到今天又遇到了您!你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能不动手,还是尽量不要动手为好。否则,若是有人跑去报官,在下也不能不管!”
“误会,我跟他能有什么误会?!”马三娘对这个校尉印象颇为深刻,眉头紧锁,沉着脸回应,“他害死别人的丈夫,霸占别被人产业,还连孤儿寡母都不访过。你们这些当官的,就全是瞎子么?”
“这,这,下官只管维持城中治安,不管审案啊!”中城校尉张宿,当然知道魏姓恶少今天因何会出现在万谭的家,否则他也不会故意来得这么晚。然而,他心里更清楚的是,官场上的许多道理和规矩,跟眼前这急脾气少女根本讲不通,也不该把这些台面下的规矩,传到许子威和扬雄等“清流”耳朵里。所以,干脆苦着脸装起了委屈!
“那此事到底谁管?长安城到底还有没有说理的地方?!”马三娘仿佛一拳砸在了丝绵包上,浑身上去说不出的难受。扯开嗓子,继续大声质问。
‘没有,绝对没有,您还真猜对了!’校尉张宿心中嘀咕,脸上,却摆出一幅小心翼翼模样,继续低声敷衍,“三小姐,打官司,也得苦主出面才行啊!您跟苦主非亲非故,即便去了衙门,也替他们申不了冤。不如,您今天消消气儿,然后找人写了状子递到长安县衙去?反正姓魏的家就在西城,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也罢,今天就让他多活一会儿!”马三娘不知道对方在逃避责任,还以为真的可以去长安城里跟姓魏的恶少打官司。用力点了下头,转身走向万谭的妻子,“大嫂,您别光顾着哭。咱们写状子告他们去。您放心,要是长安县衙不接,我就替您去敲登闻鼓。就不信,皇上自己也不想要江山了,放任这些恶贼胡作非为!”
本以为,有自己撑腰,再拉上义父许子威、中大夫扬雄,怎么也能替万家讨还公道。谁料那万夫人闻听,却猛地抹了把眼泪,用力摇头:“不告了,姑娘,谢谢你的好心,我不告了。亡夫命中,也是该有此劫。我们娘俩现在只求转让了这栋宅院,平安回扶风老家就行了。不想再给任何人添麻烦!”
“你,你这……”马三娘哀其不幸,怒气不争,气得柳眉倒竖。
万夫人却又擦了把眼泪,柔声打断,“他刚才也说过,看上百雀楼的是甄家。亡夫和我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的是没有尽早把百雀楼卖出去,赚到了无福享受的钱财。告他,我既没物证,也没人证。告甄家,更是痴心妄想。姑娘,多谢您了,我,我认命了!”
“你,你,你……”马三娘气得直哆嗦,却找不出任何语言来说服对方。就在此时,刘秀默默地从身后走了过来,拉了一下她的衣袖,低声道:“三姐,我看师父不是个喜欢多事的人,你就别给他老人家惹麻烦了。更何况,师父即便使出全身力气,也未必揪出真正的凶手。就像扬大夫当日说得那样,官司打到最后,结果顶多也是拿几个恶奴出来顶账而已,。还不如听万大嫂的,先保住她们母子平安返回故乡!”
“你,你居然也跟她一样想法?!”明知道刘秀说得对,马三娘依旧无法甘心,跺着脚,低声咆哮。
正懊恼间,却看到大哥刘縯默默地走到了门外,一剑刺向了魏姓恶少的大腿根儿。那恶少没想到刘縯当着官兵的面儿依然敢对他下狠手,躲闪不及,惨叫一声,当场疼得昏了过去。
“刘某无能!”刘縯将剑刃在伤口处拧了个圈子,咬着牙说道:“无法替万大哥报仇,但是,谁要是敢再打孤儿寡母的主意,刘某即便拼着性命不要,也会让他血溅五步。有本事,他就整天躲在家中,或者出门时永远带足了侍卫。否则,早晚有被刘某找到机会那一天!”
说罢,猛地从伤口中抽出血淋淋的宝剑,朝着头顶奋力一挥。只听“喀嚓”一声,半个树冠应声而落。百炼精钢打造的宝剑,也从正中央断成了两截!
注1:聂政,春秋战国时著名刺客,刺杀韩国宰相侠累。仗剑从大门入,杀数人,然后杀侠累于阶下。随即自己毁容,自尽,以免被认出身份,连累家人。
注2:粗麻,汉代没有引进棉花,百姓通常穿麻布和葛布衣服。中等以上人家才穿得起丝绸。而苏绸自古便是绸缎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