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武举提议 (第2/2页)
“回皇上,臣认为武举参照科举大为不妥。”周洪谟反对道。
这如何能行,粗鄙武夫岂可和进士翰林并列,这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哦,有何不妥?”朱佑樘故作不解道。
“回皇上,这武举未曾有此举办的先例,于礼不合。”周洪谟反对道。
朱永一听周洪谟的话,顿时急了,反驳道:“与礼不合,与哪条礼法不合?”
“这……”周洪谟有些词穷,不知道如何反驳。
“启禀皇上,我观周尚书是不想大明有强兵名将,如叛国何异。”朱永大声喝道。
“你这是血口喷人。”周洪谟手指着朱永急辩道。
“兵部以为开武举如何?”朱佑樘不理两人的口水战,直接问兵部尚书余子俊的意见。
“启禀皇上,臣以为武举可行,这些年来大明武将凋敝,却是需要选拔可用之才为大明守疆。”兵部尚书余子俊赞同道。
“另外,启禀皇上,老臣实在年迈,加之患病在身,实在无力打理兵部,恳请皇上另选贤能任职兵部尚书一职。”余子俊再一次请辞道。
兵部尚书余子俊一向身体不大好,已经向朱佑樘提出几次辞呈,这一次在朝堂之上又提出来辞职,朱佑樘知道这一次无法再挽留,还好朱佑樘最近已经物色好兵部尚书的人选。
其实之前对于余子俊的请辞,朱佑樘已经处于默许的状态,只因为迟迟未物色到合适的兵部尚书人选。兵部尚书人选对于朱佑樘的一系列改革至关重要,所以这个人选必须再三斟酌。
首先必然得熟知兵事,其次最好是能有军队任职的相关经验才行。这样的人才,在如今的大明真的是屈指可数。之前的王越算一个。
王越是文官中的难得帅才,朱佑樘还真有点舍不得将他放到兵部尚书这个位子上养老,毕竟边关更需要王越,所以朱佑樘安排他去三边任总督。
入了朱佑樘法眼的还有马文升,去年他被派到甘肃,调查哈密忠顺王一事,迟迟未归,朱佑樘其实一直拖着余子俊的辞呈,就是在等他。
说来可笑明朝中后期兵部尚书都是文人任职,文人任职也就罢了,特别是后期,竟然还是完全不知兵事的文臣任兵部尚书,这就很离谱。
就相当于堂堂国防部长不但不是军队出生,还完全没有一点军事知识,这样一个国家的军队还能建设好?
因为自从土木堡之战之后,因为于谦一文官,以兵部尚书统领当时的京营,控制大明当时的全部军队,所以从那时候起,大明的军队权力就从勋贵身上转移到了文官身上。
以文统武,特别是在古代乃是大忌,因为这往往预示这自费武功的开始,宋朝就是前车之鉴。明朝从土木堡之后,因为勋贵在这一战损失惨重,渐渐失去话语权,慢慢武将沦为文官附庸。
到了明朝末年,三品的参将竟然要向七品县令下跪,岂不荒谬。
所以朱佑樘有意提升武将的地位,文武并重才是王道,所以出于改革过渡期的兵部尚书尤为重要。马文升就是他考察很久的兵部尚书人选。
这次整顿京营,其实就是对马文升的一次考察。
如今余子俊不但辞职,还很识趣地赞同武举,这明显是帮朱佑樘站台,朱佑樘不由得有些欣喜。
此人如此识趣,退休待遇可得给些高规格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