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回京述职自愿来送行 (第2/2页)
就像顾邵在信中说得那样,这件事,急不得。
众人听到将两艘船出海的消息之后,再次感慨钱尚书不靠谱。
只是圣上看着却挺纵容的,不仅没有呵斥,反而默许了钱尚书的所作所为。
看着圣上如此态度,他们也只能将到口的话默默地咽下去。算了算了,不就是四艘船么,只要动静不闹得太大,他们也乐得看钱尚书的笑话。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派出去的那两艘船,隔了半年之后也没有了音讯。
这四艘船竟像是彻底失踪了一般。
至此,也没有多少人再将心思放在这上面了。
三年一晃即过。
对许多人来说,这三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对于顾邵来说,这三年带给他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
原先他来淮安府,只是为了治水一事。可如今在这待了这么久,顾邵也渐渐待出了感情。
不管是桃园县还是淮安府,只要他待过的地方,难免都会有些留恋。顾邵不想看着自己治下的地方民声载道,只能尽己所能,一点一点去改变。
尽管能改变的地方并不是太多,不过,能改则改吧。
原先顾邵在金坛县无所事事的时候便发现了一件事,虽然朝廷颁行了农书,但其实农户里头真没有多少人能认得字。这淮安府的情况也差不多。
可那农书上写的东西,恰恰是百姓务农所需要的。
顾邵闲下来之后,便带着衙门里头的书吏,一个村一个村地跑,给他们开农书课,让这些书吏将农书上写的东西教给他们。
听不听书上写的是一回事,但是该有的东西,还是得教会他们。
除了务农,最让顾邵上心的便是抓贪官了。
虽然上回解决了不少贪官,但这贪官么,本来就抓不完的。这世上能坚守本心的人本来就不多,即便一开始不贪,可后来真碰上钱粮的时候,却也很难做到纹丝不动。动了,往后也就更难止住手了。
顾邵对这些贪官向来都是能抓则抓,不管他后头有多大的后台,也不管这事过后会给自己的名声带来什么影响。
因为这件事,顾邵在桃园县境内渐渐有了包青天的名声。
三年之间,顾邵跟着晋安先生沿着河道,在淮安府境内,甚至是淮安府以外的地方修建了不少堤坝。要说一开始只是试探着将那“束水治沙”的法子用上正途,那么如今便是彻底放开手脚地去治水了。
经过这么两三年的试验,顾邵和晋安先生还有工部的一干人等渐渐『摸』清楚了这法子的路数,不外乎是塞旁决用以挽正流,筑近堤用以束水攻沙,筑遥堤来防洪水泛滥。
除了这束水治沙的法子,顾邵跟晋安先生两人还想出了另外一个办法,便是在主槽以外的地方修建堤坝,保持较大的两岸堤距,借以减轻河道与洪水对堤防的冲决,亦可以在河堤之外的滩地滞洪滞沙,一举两得。
这法子前头束水治沙的法子并用,起初并不知道功效如何,等第三年黄河再次发了洪水却未见溃决,众人方知这两个法子再好不过了。
这毕竟是一桩大事,历朝历代治河治了千百年,却也未曾治理出什么门道来。如今朝廷只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却能将水治得如此服帖,经此一役,众人对工部还有晋安先生也是心服口服。
其实还有一个顾邵,只是京城的百官听着圣上夸顾邵听得太多了,实在是听厌了,听烦了。这回即便他们在圣上的念叨之下,知道顾邵在这里头出了大力,可他们对着顾邵也依旧无动于衷得很,决口不提顾邵有多好,转而将工部和晋安先生夸上了天。
为了这事,圣上差点没被他们给气死。
不过圣上生气归圣上生气,并不影响治水这件事的进展。至此,工部也决定往后将这两个办法在各处容易决口的河道处都用上。不过,这些都与顾邵没有什么关系了,他来淮安府只是为了试验,如今法子都交给了工部的人,往后的事儿也不必顾邵和晋安先生再跟着。
三年任满,顾邵跟着晋安先生一道回京。
晋安先生是回京歇息一段时间,往后若是无事便打算云游几年。顾邵么,自然没有这么潇洒,他得回京述职,若无意外,顾邵觉得自己未来几年只怕都离不开京城了。
从淮安府启程的时候刚好是正月十六,过了年节,天儿也渐渐暖和了起来。原本是年前就能回京的,只是考虑到秀娘身子重,顾邵特意延后了半个多月。
返程那日,码头处竟然挤满了人。顾邵过去的时候,差点被这场面给吓了一跳。
“这……”顾邵指着码头上的那些人,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贺知府笑笑:“知道顾大人今日要回京,这些都是前来送行的百姓。”
顾邵一时被震得说不出话来。原来这些,都是过来给他送行的吗?
贺知府接着道:“没有人提醒他们,都是自行过来的。”
来得心甘情愿。
顾邵闻言,抬眼看了码头一圈。都是人,有些他面熟,譬如糖铺子的掌柜,譬如羊肉汤摊子的老板娘,但更多的是顾邵不记得的,叫不出名字的人。他在淮安府做事的时候,许多都是顺手一做,顺手一帮,没有考虑到结果,更没有将这些事记在心上,但其实,这些百姓却是记在了心上。
看到顾邵望过来,码头上百姓忽然兴奋了起来:“顾大人看过来了!”
众人挥手挥得越发卖力。
仿佛要将手挥断一般。
顾大人今儿就要走了,往后说不定也难会来他们淮安府了,虽然舍不得顾大人走,可他们也知道,顾大人是要回京城做大官儿的,他们这个小地方,终究留不住顾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