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道路 (第2/2页)
这个是张承发展的类似于锦衣卫的组织,张承也发现了,现在自己对于这种地下组织的组织有心无力,现在依靠凤翔楼来进行军扩张有一些满了,不过这件事情在之后就会进行下去。
张承看着眼下的事情,有一阵的头痛,这是关于湖广方面的消息。现在张承的凤翔楼已经扩张到了湖广,但是张承的想法是,不仅仅是在整个明廷控制区需要有这种的特务机构,在满清的控制区更需要这样的。张承原本的计划是利用政治、经济、军事进行打击满清,现在的情况就是满清兵力强劲兵锋正盛,加上收拢了明朝一些投降的官兵,攻城不足的劣势也被消弭,政治上也不可能有什么特别的进取,只能够进行一些经济战,还有地下情报机构,通过这样的情况去逐渐知己知彼,才能够进行一步一步的谋划。
张承放下手中的信,很不是滋味,也不知道如今湖广的局势怎么样了,不过想来应该是节节败退了,满清相比于岭南,萧显然更加重视湖广,毕竟这里是天下粮仓,拿下了湖广,军心能够更加稳定,至于粮食,只要发扬他们背信弃义的传统,肯定是有的。
思考了一阵子,张承还是放下了,看着窗外,风静静地吹着,树影横斜,几片飘零的黄叶无力地随风轻去。张承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也不知道心里面想着什么。
桑浦山现在经过张承的统一规划,显得非常整齐干净,路上也都有一些人影,或是一些人来到这里进行贩卖,不过大多数是一些军户的家人,张承也没有去管理他们,这毕竟能够兴盛桑浦山。
现在作为军队的驻地,在张承来到这里的时候就经历了非常重大的变化,原本比较荒芜的桑浦山已经没有什么比较空闲的地方了,辅兵们在外面不停地巡查,确保这里的治安,小摊小贩也恪守市场条例,没有做出什么越界的事情。
桑浦山的匠户营经过改编,分成了两个部分,生产兵器的占据了比较大的比重,新带来的的火炮匠单独成立一营,规张承直接管辖。
民用的匠户营那边琢磨出了一个新东西,叫做砂浆。这玩意已经铺满了整个桑浦山的军营,甚至外面的区域也进行了一些铺设——这个是那些尝到了甜头的小商户集资购买的,不过并不是把钱直接给了匠户营,而是给了钱粮官,通过钱粮官然后截取一部分利润,最后通过计算来进行奖励,这样的好处就是把他们的生意同积极性挂钩,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却说,这些造桥修路的工匠都是在这边有一定名声的,因为当时桑浦山军营刚刚进行建设的时候就雇佣了很多的工匠而且给的工钱也比较多,便留心了这里,随后更有大规模的建设项目,这军营也是如约付钱,而且还是一样的银钱,这让他们更加留心,久而久之就居住在了这里。
新的路面就是通过张承的提示进行建造的,这条道路用砾石为基础,上面铺设碎石头和砂浆为路面。因为是在之前的路面上进行的建造的,导致整个路面高出地面三尺,两侧还有条石进行巩固,一些地方还栽种了一些当地的树种。
这样的设计是来自于江南和北京的样式,那些景观树是张承参照后世路面的布局方法来的,整齐的景观树正好契合军队的纪律性,张承也就拿了过来。
早在唐宋之前,民间就用石灰石、黏土、砂子搅拌出砂浆作为砖石黏合剂。
不过华夏传统更偏向于土木结构的住宅,所以砖石一般用在城墙、堤坝和墓穴之中。
而城墙用的砂浆有更高规格的配置:糯米汁配石灰。南京城墙就是这样修筑的,在抗战中倭寇的迫击炮都敲不开。然而成本也是极其昂贵的,不可能拿来铺路。
泰西的土水泥源自古埃及人。
他们最早也是用尼罗河的河泥修筑建筑,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十分管用。在公元前三千年到二千年,古埃及人开始煅烧石膏作为建筑黏合剂,并用于金字塔的修建。
再往后的古希腊人不烧石膏,而是烧制石灰石,得到石灰,用以作为建筑中的凝胶材料。
古罗马人吞并了希腊之后,继承了希腊人使用石灰的传统,在石灰中掺入了砂子和磨细的火山灰,最终得到了“罗马砂浆”。
中国没有火山,没法复制罗马砂浆的配方。不过山东是个盛产石膏的地方,用石膏代替火山灰。民间水泥配方,充分煅烧磨细,便取得了这种新型的水硬性材料,虽然名为砂浆,实际效果却也与水泥无甚太大差别。
只是在没有确定配方之前,砂浆的质量并不稳定。好在现在的道路而言暂时还不需要考虑工程质量问题。只要能够让足够多的马车快速通过就行了。
当一辆辆炮车在双马的拉动下,疾驰在平整坚硬的道路上时,先进道路带来的战略优势,明白无误地展现在了世人眼中。
“这树应该是樟树罢!”一个路过的小商贩说道。
“的确是,不过这种树出现在江西、湖广倒是多,这岭南还是比较少见的。”
……
……
道个歉:之前说宋应升在家赋闲并不准确,崇祯八年,宋应升任广东肇庆府恩平县令,到崇祯十七年,就任广州知府,前文已经做了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