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东宫之争(四) (第2/2页)
“不必劳烦万侍长了,本王只是来和太子殿下说几句话,随后便回宫陪伴母妃,这茶就不喝了。”
这明显是在摆脸色,就算是再没有眼力见的人也能看的出来,更何况是在宫里待了这么多年的万贞儿,于是,一时之间,后者俏丽的脸蛋儿立刻变得有些苍白,她忍不住咬了咬下唇,看着朱见深,略带委屈的轻声开口叫道。
“殿下……”
见到这种场景,朱见深的脸色也微微有些难看,态度略微变得冷淡下来,但是,毕竟面前的是自己的亲弟弟,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摆了摆手,对着万贞儿道。
“既然如此,你就先退下吧,守在外头,别让人打扰孤和二弟叙话。”
看着不甘不愿退出去的万贞儿,朱见清的脸色总算是好看了几分,转过头来,他将目光落在朱见深的身上,沉默了片刻,方开口道。
“大哥,伱知不知道,父亲在凤阳病重了?”
一言既出,清宁宫中静了片刻,朱见深忍不住重重的叹了口气……果然是为了这件事来的。
要知道,南宫的这一脉,一共有四个皇子四位皇女,但是,除了他之外,忻王朱见湜夭折于景泰四年,许王朱见淳夭折于景泰六年,皇子当中,便只有小他半岁的荣王朱见清和几位公主健康长大。
和朱见深自幼被册封为太子,一直居住在东宫不同,朱见清一直都随他的母亲万宸妃住在南宫当中,换句话说,他才是那个真正长在他们父亲膝下的皇子。
虽然说朱见深是太子,但是,他一直都能够明显感觉到,朱祁镇对朱见清这个次子,要比对他宠爱的多。
也正因于此,朱见清和朱祁镇的感情,也要比朱见深和朱祁镇深厚的多。
南宫之变以后,当时还不到九岁的朱见清,甚至偷偷去跑去求过钱皇后,想要和她一样,跟着朱祁镇一同去凤阳。
当然,结果自然是被钱皇后骂了一顿,直接将他送回了万宸妃的宫中禁足了起来,不让他在继续胡闹。
随后,钱皇后跟着朱祁镇一同去了凤阳,朱见清在被禁足了几个月之后,也慢慢老实了下来。
而虽然南宫出了这样的事,但是所幸的是,皇帝仁慈,不仅保留了他们的皇子待遇,让他们继续在大本堂当中读书,而且还时常过去看望他们,使得朱见清这几年得以安安分分在南宫陪着几个姐姐妹妹们安稳度日。
但是,同样也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性格在朱见深看来,颇有些单纯的过分了,刚刚他听到凤阳的消息的时候,就隐隐有所预感,目前来看,他刚刚的预感简直分毫不差……
“知道。”
沉默片刻之后,朱见深轻轻点了点头。
这般简短的回答,显然是不令朱见清满意的,他直勾勾的盯着朱见深的脸,道。
“大哥,那是我们的爹!”
“我知道,他犯了大错,起兵谋逆,其罪不赦,但是,不论如何,他是你我血脉相连的亲生父亲。”
“过去的事,既已铸成大错,我不想也不能替他辩解什么,可身为人子,父亲病重,危在旦夕,你我纵然不能榻前侍疾,也总该去见上最后一面,这是为人子之孝道,不是吗?”
“你想做什么?”
朱见深的眉头顿时深深的皱了起来,坐直身子,对着朱见清严肃的问道。
不过,面对他的这副姿态,朱见清却也同样没有任何的畏惧,同样坐直身子,道。
“我已经拟表准备上奏,奏请陛下允准我前往凤阳探望父亲……”
话还没有说完,朱见深便霍然而起,厉声喝道。
“胡闹!”
“你知不知道你到底在做什么?”
这两句话声色俱厉,足以看出朱见深此刻的心情到底是何等的震惊,不过,朱见清也不是个好对付的主,这次他是下了决心了,面对朱见深的训斥,他先是略微愣了一下,随即便同样沉下了脸色,梗着脖子,咬牙瞪着朱见深,半点不肯退让。
见此状况,朱见深心中怒火更盛,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他烦躁的在清宁殿中来回转了两三圈,这才勉强将心中怒意压下,转身重新坐下,看着面前的朱见清,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平稳下来,道。
“清哥儿,我知道,你心中牵挂父亲,你说的对,父亲是你我的生身之父,不管犯了多大的错,血脉之亲总是割不断的,孝道而言,你想去再见父亲一面,并无错处。”
这番话说完,朱见清的脸色,总算是变得好看了几分,于是,朱见深的口气这才略微严肃起来,继续道。
“但是……你别忘了,你我不是普通人,父亲犯下的错,也不是普通的错,生在皇家,一举一动都牵连众多,是,我知道,叔父这些年对你对我,都视如己出,关爱备至。”
“可你更要明白的是,叔父不仅仅是叔父,更是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民间有言伴君如伴虎,身在宫中御前,有些话说不得,有些事做不得。”
“时至今日,南宫与父亲在朝中都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以你我的身份,低调度日才是正理,你若贸然上奏要去见父亲,且不说叔父会如何作想,便是传到朝中,你可知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波?”
“更何况,朝廷有制,便是天子驾崩,藩王都不得擅离藩地,不许奔丧,何况你我如今的这种身份……岂能贸然行事?”
这话说的苦口婆心,但是,朱见清听了之后,原本缓和的脸色,却又变得难看起来,皱紧眉头,他抬头看着朱见深,反驳道。
“我去见父亲,是为尽人子之孝,朝中大臣皆读圣贤之书,奉仁孝之理,既是如此,又会引起什么风波?”
“何况,当年父亲起兵作乱,叔父都能念及天家亲情,未曾痛下杀手,如今父亲已被废为庶人,我也并非就藩,只不过是去送父亲最后一程,与朝廷典制何干?我请奏前去凤阳,本是礼法所循,孝道所趋,其心一片纯然,其意一片至诚,叔父焉能不知?焉会不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