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36章 、狐蜮症(下) (第2/2页)
鲁局同意了,托关系请了位有名的老中医来给老三把脉。老中医姓刘,有七十多岁了,胡子花白,已经不坐诊了。刘老询问了病况,摸着老三的寸关尺,摸着摸着,脸色开始凝重,良久,他松了手,沉色不语,只是微微眯眼,似乎在思索。
“怎么样?刘老?他什么病?”鲁局沉不住气了。
“这个病很蹊跷。”刘老挼着山羊胡子,“我行医五十多年,从没遇过这种怪病。”
“刘老,这样拖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鲁局问。
“病人会慢慢衰竭下去,全身疼痛,至于以后……就不好说了。”刘老沉吟了半晌,下定决心说,“这病很怪异,像是狐蜮之症。”
“狐蜮之症?”鲁局皱眉。
“狐蜮,就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虫,又叫短狐,有三只脚,形状像鳖。这种虫生活在南方水中,嘴里有一条横肉像弓弩一样,有人经过时,就口含沙粒射人或人的影子,被射中的就要生病。也就是成语含沙射影的由来。”刘老说,“这应该是开春后在乡下的小溪沾上了那种水虫。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这样吧,我开一个方子,试试。如果还不行,你们只能另想办法了。”
“刘老,你能给我们指一条明路吗?”鲁妈问。
“这个,这个嘛......”刘老被逼到了墙角,“民间是有些老中医,专用偏方,一种病就一味药。我听说莽山有厉害的瑶医,治疗疑难杂症有办法。要不,你们去试试?”
随即,刘老提笔开了方子:乌梅15克、川椒10克、槟榔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雄黄2克(研细冲服)三剂。
鲁妈拿了方子赶紧抓药去了。一些不常见的病,对症下药很关键。
抓了药煎了喂老三喝下,他的精神好了一点,记起读过的东晋著名驴友郭璞的志怪小说《玄中记》,第二天便问刘老:“东晋郭璞的小说《玄中记》里好像提过一种水虫,水狐者,视其形,虫也;见其气,鬼也;其头、喙如狐也,是同一种东西吧?”
“你读过郭璞的书?”刘老大为惊奇。
老三不敢说是因为恶补盗墓技术而读了郭璞的风水学经典《葬经》。
“对,这个东西,古典著作里有许多种记载,道教《感应经》中说,蜮是一种小狐狸,生于南方。南方天气热,男女经常混杂在同一条河里洗澡,淫气浓重,于是生出蜮这种动物。”刘老记忆超强,“从前应该确有其物,但随岁月变迁,它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慢慢退出人们的生活视线,但却没有彻底消失,只是在更隐秘的地方苟延残喘。”
“我觉得是这样,含沙射影不会是古代人凭空捏造的。”老三琢磨,“按照您所说的,这种水虫开春后从冬眠姿态里醒来,我们五月份去的莽山,莽山是山区,气候稍微要迟一点,应该正是水虫活跃之际,说不定是那里沾上的虫毒。”
“嗯,莽山是中南一带最原始的森林,还保持着很多古老物种。”刘老沉吟说,“有这可能。”
看着躺在病床上骨瘦如柴的老三,唐兵心里一阵悸动,预感到他的病情没那么乐观。
吃了三天的中药,老三出现痉挛作、肢体震颤、瘫痪不起、神志不清等症状。医院会诊推测是癔症,建议转精神病院治疗。
癔症,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临床症状有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
“什么,我儿子有精神病?”鲁妈几乎咆哮了。
“对不起,所有的检查项目我们都进行了,实在查不出病因。”医生愧疚地说,“我们只能这样解释了。”
“你们这么大一个医院,竟然检查不出什么病?”鲁妈气急败坏,口不择言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医生脸色难看极了,但不好作。连病症都确诊不了,传出去岂不丢人?
“去莽山!”老三孱弱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