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喜忧参半 (第2/2页)
相残杀,关他李树轩什么事?可是有米粒在,他就不能这么做。非但不能这么做,他甚至还要将两人救出去,不然米粒心里肯定有疙瘩。对这个朋友,李树轩很是看重,自然不希望两人之间生什么
误会。见到米粒还没有醒来,李树轩随手拿过张老五的背包。这是两人战斗结束之后,李树轩顺手从他背上解下来的。当时他并没有特别在意,只是以为里面装的都是盗墓的一
些装备。有了这些东西,他们活命的机会会大很多。刚刚打开背包,李树轩顿时眼前一亮,里面装的居然是明器,一块古玉,两件精美的瓷器,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物件,最特别的是三幅卷轴。见到古色古香的卷轴,李
树轩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他突然想到当初马庆的嚎叫,王羲之的真迹?难道,难道这里面就有王羲之的真迹?天呢!他突然有些晕眩,就是身处险地都不能将他心中的兴奋压制住。他小心的将其中一幅卷轴打开,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他没顾得上欣赏画面,而是直接将目
光放在角落,寻找作者的名字,意外的是居然没有任何现。李树轩也不着恼,小心的将画卷起来,接着又打开一幅。突然一行字迹熟练润秀、飞舞风流的草书字帖出现在眼前,李树轩大喜,赶紧看字帖角落的作者题跋,字迹已经
有些破损,但李树轩还是能够认出来,在“王”和“之”之间的并不是“羲”,而是繁体的“献”。现作者不是仰慕已久的王羲之,而是他的儿子王献之,李树轩虽然有些失望,不过他很快就兴奋起来。王羲之是“书圣”,王献之被誉为“小圣”,两人并称二王,都是我
国最顶级的书法家。王献之本人极其擅长行草,对行书和草书的展都做出的巨大的贡献,他的书法艺术,主要是继承家学,但又不墨守成规,而是另有所突破。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不
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己另辟蹊径的踪迹。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丹穴凰舞,清泉龙跃。精密渊巧,出于神智”。唯一比较可惜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喜欢他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传世不多,但每一件都是精品。当然,这对王献之或许是坏消息,但对李树轩却绝对是好消息。如果这真
是王献之的作品,其价值恐怕还要超过唐伯虎的真迹。既然确定了这次行动收获不小,李树轩也没有继续看下去。毕竟现在不是探讨作品真假的时候,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出去,安全的出去。不过作为天才级盗墓技能的传承
者,对于怎么出去,李树轩并不是太担心。在他看来,只要给他一把铲子,他就可以自由出入任何一个大墓。
之所以没有立刻动手,一方面是为了等待盗洞里没有泥土落下来。那个时候他就可以亲自上阵,挖出一条死里逃生的路。
另外则是等待米粒醒过来,他不忍心把米粒留在这里,就算打盗洞的时候也是这样。就在他思考何时才能出去的时候,米粒长长的睫毛动了动,接着睁开了眼睛,她终于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