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抢我?白日梦呢! (第2/2页)
实则,自那两人如影随形之际,陈浩便心如明镜,这夜巴黎的险恶不言而喻。在这片光鲜之下,偷窃、抢劫、欺诈如同阴影,无所不在。华裔,在他们眼中,仿佛是送上门的软柿子——携带现金,不敢争斗,总以破财消灾为上策。
更有甚者,竟有黑人编成歌谣,炫耀他们的“掠夺艺术”:“觅一华人居所,那里不兴电子支付;招兵买马,分工明确,强闯、侦查、逃逸,步步为营。挑夜深人静,一声门铃响,猎物若无备,钱财便归囊。”
歌词更暗含“窍门”:“莫贪大屏幕与手提,珠宝金银才实惠,当铺易兑,转眼变现。”
在巴黎的夜空下,这首歌不仅是对安全的警示,也是对人性暗角的讽刺。而陈浩,正以行动宣告:在这乱世之中,善良并非软弱的代名词,正义之光,终将驱散阴霾。 在对比那些惊心动魄的大劫案时,街角偶遇的双人抢劫反而更为频繁,成为日常阴影。这类小案,警方往往力不从心,受害者多半选择破财免灾,默默承受。久而久之,一种微妙的“策略”在人群中悄然形成——外出时随身携带零钱,遭遇不测便立即交出,以求自保,避免更深的伤害。
陈浩,一位海外漂泊两年的旅者,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不少于三十次的抢劫风波,他自己更是成了“幸运”的十几分之一。起初的惊慌无措很快转化为一种微妙的“适应”,到后来,究竟是他在被抢,还是在巧妙地诱敌深入,界限已变得模糊。
小贴士:若非如陈浩那般身经百战的“特殊人士”,请勿轻易尝试这种边缘游戏,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从抢劫的受害者变成更黑暗深渊的探险者。毕竟,罪恶的种子一旦种下,可能会开出强暴乃至贩卖人体器官的恶之花。
……
转至次日,巴黎圣母街区,佳士得拍卖行内人声鼎沸,一场周例拍卖会即将拉开帷幕。这里,是艺术品与财富的汇聚之地,每周都会展出并拍卖上周新获的珍宝。
“爸爸,快点嘛,拍卖会要开始了!”一个拥有水汪汪大眼睛的小女孩,正拉着身旁的中年男子——周鹤轩,急切地步入会场。
原本,这是一家三口享受异国风情的旅程,计划着游览法国的名胜,沉浸于文化的海洋,让心灵得以休憩。然而,妈妈的购物热情不减,一下飞机便直奔奢侈品店;女儿则对这场拍卖会充满了兴趣,拉着爸爸不愿放手。周鹤轩心中暗自苦笑,预感到钱包将经历一场不小的考验。
拍卖进行得如火如荼,几件拍品之后,一幅来自明治时期日本的画作映入眼帘。竞价者寥寥,但周鹤轩敏锐地捕捉到了一道独特的声音——带着浓重日式口音的英语报价。他循声望去,意外发现竟是熟人——渡边太郎,一位来自千叶县的博物馆馆长,同时也是一位立场极端的右翼分子,其言行若置于二战,无疑将是狂热鼓吹“大东亚圣战”的激进代表。 他,一个古董界的痴迷者,拥藏无数珍宝,尤对明治与昭和年间,那股浓烈的军武风情古董情有独钟。除此之外,他还秘藏着一系列特殊的藏品——那是日军侵华时,从华国掠夺的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
周鹤轩之所以熟识这位藏家,全因他的一位挚友,军事博物馆的馆长,专注搜集抗日战争记忆,每一件展品都旨在唤醒“勿忘国耻,警钟长鸣”的民族意识。这两位藏家,如同磁场相斥,初见便心生嫌隙,关系微妙。
一次拍卖盛宴,一场因二战日军侵略记录画册而起的较量悄然上演。二人针锋相对,竞相出价,将画册价格推至市价的云端,十倍有余。最终,财力稍逊一筹的朋友,只能眼睁睁看着宝贝落入他人之手,心中五味杂陈,久久难以释怀。
而在欧洲,日本古画并未激起太大波澜,竞拍者寥寥,使得这场拍卖显得格外冷清。随着拍卖师一锤定音,那幅古画以三千欧元之姿,静默成交。周鹤轩暗自惋惜,错失了参与这场“价格游戏”的机会。
紧接着,下一轮拍卖拉开序幕。礼仪小姐轻步上台,手捧一柄武士刀,庄严而神秘。大屏幕上,武士刀的图片清晰呈现,引人注目。“此乃日本名匠精心锻造的武士之魂,其主人,一位二战中校,曾在激战中陨落,此刀随之成为敌手的荣耀象征。”拍卖师的话语,让现场氛围瞬间凝重,每一双眼睛都紧盯着那把承载着过往辉煌与哀伤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