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文化传承的困境 (第2/2页)
老者闻言,连忙跪倒在地:“老臣参见陛下!”
龙若扶起老者,问道:“老人家如何称呼?”
“老臣姓方,名大儒。”
龙若心中一动,这方大儒,莫非就是……
“陛下,老臣家中尚有一壶好茶,可否请陛下移步品鉴?”方大儒邀请道。
龙若欣然答应,跟着方大儒来到他的家中。
龙若跟着方大儒走进一间朴素的书房,房间里堆满了书籍,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古色古香。
“陛下请坐。”方大儒招呼龙若坐下后,便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儿,热腾腾的茶水和几碟精致的点心便摆在了桌上。
“方老先生不必多礼,今日朕微服出巡,是想了解一下民间对文化复兴的看法。”龙若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陛下有此心,实乃百姓之福啊!”方大儒捋了捋胡须,感慨道,“老朽曾在朝中担任礼部尚书,深知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只是如今世道纷乱,人心浮躁,想要重振文化,谈何容易啊!”
龙若放下茶杯,目光坚定地说:“朕知道这很难,但再难,朕也要做!朕已经决定,拨款兴办书院,广招天下学子,同时也要鼓励民间艺术的发展,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陛下英明!”方大儒赞叹道,“老朽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他顿了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不瞒陛下,老朽最近正在组织一场学者研讨会,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不知陛下可有兴趣参加?”
龙若眼前一亮,这正是她想要了解的!“朕当然有兴趣,不知何时何地举行?”
“就在明日,城外静心寺。”方大儒回答道。
与此同时,在香火鼎盛的静心寺,慧禅师正与几位宗教领袖促膝长谈。
“诸位大师,文化复兴,并非一家一派之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慧禅师双手合十,语气诚恳。
“慧禅师所言极是,”一位身穿道袍的老者点头附和道,“我道家文化博大精深,也应该为世人所知。”
“阿弥陀佛,”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宣了一声佛号,“我佛慈悲,普度众生,文化亦是如此,当广为传播。”
几位宗教领袖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融洽。
“师父,师父!”一个小沙弥匆匆忙忙地跑进禅房,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方老先生来了,说是……”小沙弥凑到慧禅师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慧禅师听完,脸色微微一变,“阿弥陀佛,看来,明日的研讨会,会更加热闹了……”
第二日,龙若身着一袭青衣,微服前往静心寺。寺内,学者云集,气氛热烈。方大儒主持研讨会,他首先邀请龙若上台,将这位年轻的皇帝介绍给大家。龙若简短地表达了对文化复兴的重视,以及对各位学者寄予的厚望。
研讨会正式开始,首先发言的是周诗人,他声情并茂地吟诵了一首诗,表达了对盛世的期盼,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忧虑。然而,他的发言却引来了质疑,一位年轻学者站起来反驳道:“诗歌虽好,却曲高和寡,于民间百姓而言,不过是阳春白雪,如何能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周诗人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无奈地摇头。
随后,杨琴师弹奏了一曲古琴,琴声悠扬,令人沉醉。然而,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一位商人提出了质疑:“琴棋书画,不过是富贵人家的消遣,于普通百姓而言,解决温饱才是首要问题,谁还有心思去欣赏这些?”杨琴师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作答。
林画师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山水画,栩栩如生,引来阵阵赞叹。然而,一位老农却提出了质疑:“这画是不错,可对我们这些种地的有什么用?还不如画些耕种技巧,或者治虫方法来得实在!”林画师顿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
面对学者们提出的种种问题,龙若陷入了沉思。她意识到,文化复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能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百姓生活相结合,如何让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摆在她面前的一道难题。
研讨会结束后,龙若将方大儒、慧禅师等人留了下来,继续探讨文化复兴的具体措施。“朕今日听了各位的讨论,受益匪浅。看来,文化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啊!”龙若感慨道。
“陛下,老朽认为,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教育,”方大儒拱手说道,“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文化的熏陶,才能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方老先生言之有理,”慧禅师点头附和道,“我等宗教界人士,也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在寺庙、道观等地开办义学,教授百姓识文断字。”
龙若听完,微微点头,心中却在思考着其他的可能性。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像是想到了什么,“各位,朕倒是有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