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水胀 第五十七 (第2/2页)
颔联“阴阳失衡病源起,诸症纷呈意未央”,阐述了水胀等病症源于阴阳失衡,各种症状表现复杂多样。
颈联“肤胀鼓胀肠覃异,寒邪凝滞气血伤”,具体描述了肤胀、鼓胀、肠覃等不同病症的特点,以及寒邪导致气血凝滞的情况。
尾联“象数参透寻根本,妙悟岐黄疗痼殃”,强调通过参透象数来寻找病症的根本,领悟中医的精妙之处,以治疗顽固的疾病。
整首诗以周易哲学为线索,深入剖析了水胀等病症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体现了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二)《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第 57 章 水胀〉解析》
《灵枢·第 57 章 水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篇章,详细描述了水胀、肤胀、鼓胀、肠覃等病症的特征与区别。而周易哲学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刻的宇宙观和人生哲理。将两者相结合,以周易哲学的深度来解析这一章,能为我们揭示出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意义。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水胀等病症的发生与发展,也可以从阴阳失衡的角度来理解。水胀的形成,如同阴阳失调导致的“水之泛滥”。当体内水液代谢失衡,阴气过盛,阳气不足,水湿无法正常运化,便会积聚形成肿胀。这种阴阳失衡的状态,不仅体现在身体的病理变化上,也反映在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
“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这些症状描述了水胀初期的表现。在周易哲学中,我们可以将其视为阴阳失衡的初步显现。目窠微肿,如同阴阳之间的微妙失衡;颈脉动和时咳,反映了体内气机的不畅;阴股间寒和足胫肿,则暗示着阴气的偏盛。而腹部的逐渐胀大,则是阴阳失衡逐渐加剧的结果。
肤胀的特征“寒气客于皮肤之间,冬冬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也蕴含着周易哲学的道理。寒气客于皮肤,代表着阴寒之气的入侵,使阳气受到抑制。冬冬然不坚的感觉,暗示着阳气被阴气所困,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腹大、身尽肿等表现,则是阴气过盛,阳气无法推动水液运行的结果。皮厚和腹色不变,进一步体现了阴寒凝滞的特点。
鼓胀的“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则展示了更为严重的阴阳失衡状态。腹胀身大,表明阴气已经占据主导地位,阳气被严重压制。色苍黄和腹筋起,反映出体内气血不畅,阴阳失调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这种状态如同周易中的“否”卦,天地不交,阴阳阻隔,万物闭塞不通。
肠覃的形成“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瘜肉乃生”,也可以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解读。寒气与卫气相搏,象征着阴阳之间的冲突与对抗。气不得荣,因有所系,暗示着阴阳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纠缠。癖而内着和恶气乃起,则表示病理产物的形成和积聚。瘜肉的产生,如同阴阳失衡所导致的一种异常变化。
“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描述了肠覃的发展过程。大如鸡卵到如怀子之状的变化,体现了病理变化的逐渐加重。按之则坚和推之则移,反映了病邪的顽固和难以祛除。月事以时下,又显示了肠覃与人体气血运行的关系。
在周易哲学中,“变”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水胀等病症的发展变化,也体现了“变”的规律。从水胀的初期到肤胀、鼓胀、肠覃的不同阶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既有病情的逐渐加重,也有阴阳失衡状态的不断调整。同时,治疗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变”的过程,通过调整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来达到消除病症的目的。
此外,周易哲学中的“象数”也与水胀等病症有着密切的关联。象数是对宇宙万物形象和数量的描述,通过对象数的研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水胀等病症的各种症状和表现,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象”,通过对这些象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病症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象数的变化,也反映了病症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水胀等病症的治疗,不仅要关注病症的表面症状,更要深入探究阴阳失衡的根源。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症。这与周易哲学中强调的“治本”思想是一致的。同时,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法,如同周易哲学中所说的“时变则事变,事变则备变”。
总的来说,以周易哲学来深度解析《灵枢·第 57 章 水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水胀等病症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也为中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现代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鉴周易哲学的智慧,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人体的健康问题,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深度解析《灵枢·第 57 章 水胀》:
阴阳之道与水胀
水胀的发生与阴阳失衡密切相关。阴阳的消长变化影响着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当阴阳失调时,水湿停滞,从而形成水胀。
象数之理与病症表现
象数在水胀中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象数对应着不同的病症特征,如肤胀、鼓胀、肠覃等的形态、大小、部位等,都可以通过象数来理解和分析。
变化之法与病机演变
周易强调变化的观念。水胀的病机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了解这种变化规律,有助于把握治疗时机和方法。
平衡之要与调理原则
恢复阴阳的平衡是治疗水胀的关键。根据周易的平衡理念,通过调理气血、脏腑功能,使人体重新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消除水胀等病症。
三、用不同词牌名来解析:
《卜算子·水胀解析》
阴阳失衡间,水胀诸症现。肤胀鼓胀肠覃异,寒邪气血乱。
周易蕴哲思,灵枢奥秘探。象数参透寻本源,岐黄妙术传。
《浣溪沙·〈灵枢·水胀〉解析》
周易哲学探水胀,灵枢奥秘细思量。阴阳失调病源长。
肤胀鼓胀各有状,肠覃寒凝气血伤。岐黄妙法疗痼殃。
《鹧鸪天·〈灵枢·水胀〉解析》
周易哲思启新篇,水胀解析灵枢间。阴阳失衡症凸显。
肤胀鼓胀肠覃连,寒邪凝滞气血难。象数寻根岐黄传。
诠释:
《卜算子·水胀解析》诠释:上阕描述了水胀等病症是由于阴阳失衡而显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如肤胀、鼓胀、肠覃等,都因寒邪导致气血紊乱而产生。下阕指出以周易哲学的思考来探索其中的奥秘,通过参透象数来寻找病症的根源,最终将中医的精妙之术传承下去。
《浣溪沙·〈灵枢·水胀〉解析》诠释:上阕强调周易哲学与《灵枢·水胀》紧密相关,需要深入思考。阴阳失调是水胀病的根源所在。下阕具体说明了肤胀、鼓胀、肠覃等病症的特点,以及寒邪对气血造成的伤害。最后表达了岐黄妙法能够治愈顽固疾病的意义。
《鹧鸪天·〈灵枢·水胀〉解析》诠释:上阕表明周易哲学的思考为水胀的解析开启了新的篇章,在灵枢中深入探讨水胀的奥秘。阴阳失衡导致病症明显。下阕详细阐述了肤胀、鼓胀、肠覃相互关联,以及寒邪凝滞气血的困境。最后强调通过象数寻找根源,传承岐黄的宝贵经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