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一次扩张 我们不是叛乱 是乡村械斗 (第2/2页)
就在这时,陈县令派遣的捕快匆匆而至,手中紧握着一封来自寿春府莫日根大人的公文。苏星云接过公文,迅速浏览一遍后,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神色。他明白,这封公文的内容正是他所期待的“缓兵之计”。为了表示对捕快辛勤传递消息的感谢,他爽快地赏了一两银子,随后便让捕快退下了。
这封来自莫日根的公文,其核心信息十分明确:要求和县务必坚持到夏收之后,确保夏粮的顺利征收。这一指令背后,隐藏着莫日根对和县匪患严重程度的试探。在苏星云看来,所谓“严重”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和县最终能够征收上来的粮食数量。如果粮食充足,那么匪患或许就被视为可控;反之,莫日根就可能出兵了。
因此,至少在夏收之前,他暂时是安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完全放松警惕。他深知,夏收之后,随着粮食的入库和局势的变化,很可能还会有一场硬仗要打。于是,他立即着手调整策略,一方面加强内部防御,确保粮食生产和储存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暗中积蓄力量,做好充分准备。
苏星云在确认暂时安全后,开始着手整合新纳入的地盘与人口,首要任务便是加强护村队的建设,将其视为稳固根基的重中之重。他果断地将护村队规模扩大至两千人,并配备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一百名士兵操作着三十三门一式火炮,这样的火力配置在当时可谓相当可观。
然而,要维持如此规模的火炮训练,火药的需求量自然不小。苏星云一方面利用“收药材”的名义以掩人耳目,在各地秘密收购火药原料;另一方面,他更是亲自出马,在江浙行省的军事重镇仓库,利用识海空间悄无声息地窃取了大量火药。
在军队训练方面,心理素质与实战技能同样重要。为了克服新兵们初上战场的恐惧心理,一方面,他强化了命令服从的训练,让士兵们习惯于无条件执行命令,。另一方面,他采用“活人训练”的方式,利用死囚及罪大恶极的地主、狗腿子作为靶子,让新兵们在实战模拟中见血、杀人。虽然这一做法在现代看来或许有违人道,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只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罢了,新兵们在见血后,不仅克服了恐惧心理,还激发了强烈的战斗意志。
当然,苏星云也意识到这种训练方式可能带来的心理创伤。因此,在每次训练后,他都会安排专人进行心理疏导与安抚工作,帮助士兵们调整心态、缓解压力。同时,他也注重培养士兵们的团队精神与荣誉感,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在为正义而战、为家乡而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各种物质需求逐步增加,这逼迫苏星云提高产量,苏星云深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重要性。于是,他的作坊开始逐步向现代化工厂转型,一场农业与工业的双重革命在和县悄然兴起。
在农具生产方面,苏星云引入了流水线作业模式,这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特征之一。他设计了完整的生产流程,从模具制作、浇铸、打磨到安装,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生产体系。这种转变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使得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可靠。要知道,在过去,由于人力有限,作坊里只有二三十个工人,根本无法实现如此精细的分工与协作。
而在铁生产领域,苏星云更是投入巨资,建起了二十座高炉,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钢铁厂。一千名工人在这里辛勤工作,高炉中冒出的滚滚黑烟,成为了和县大工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了保障钢铁生产的原料供应,苏星云还精心规划了运输体系。马鞍山上开采的铁矿石,通过四轮马车运送到码头,再由船只运送到小黄洲钢铁基地。同时,上游的运煤船也顺流而下,为钢铁厂提供了充足的燃料。除了钢铁厂之外,苏星云还在三月到六月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建立了简易的水泥窑和砖窑。
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各类工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加,达到了惊人的人。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工人,将原先每一个识字的工人都提拔为管事。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工人的地位和待遇,让工人觉得有盼头,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苏星云在公社扩张中,采取了更为务实的管理方式。他继续分发铁质农具,但改为贷款形式,秋收后需以收成的十分之一偿还。同时,公社从播种到收成的伙食,也不再由苏星云全包,而是由农户自行承担,同样以收成的十分之一支付。
此外,苏星云还制定了税收新规:交粮后的公社,三成税最高限额为四十斤。这意味着,无论收成如何,税收都不会超过这个数;若三成收成少于四十斤,则按实际收成比例计算。这一举措,既确保了税收的稳定,也避免了对农户的过度负担。
从表面上看,苏星云的这些做法似乎让他在经济上吃了亏。但实际上,他深谙“投资未来”的道理。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民众亲身体验到劳动的价值,认识到付出与回报的等价关系。这种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正是现代经济学中“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苏星云凭借击退官军名声大噪,而县官对此保持沉默,未将苏星云定性为反叛,使得他的社会改革之路少了不少外部阻力。那些敢于反对的声音,早已在苏星云的铁血手腕下消散无踪。在苏星云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广泛民意的支持下,和州的民众纷纷响应土地改革。
这场变革中,大多数人因未见明显损失,反而收获了些许实惠,便随波逐流,加入了这场社会实验。而那些小地主,按家庭人口平均拥有超过30亩地的,被强制调整至这一限额,这无疑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同时,苏星云对“族田”否定,以及火枪这一现代武器的震慑,让稳固的宗族体系也纷争不断,为了分配田地而打得不可开交。
至1341年六月,苏星云已成功掌控了和州的大部分区域,仅留四分之一靠近无为县的地带作为缓冲区。其管辖范围扩展至2000平方公里,人口激增至25万。尽管对新纳入的土地有点消化不良,但社会秩序已在这片土地上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