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你还小 (第2/2页)
没错,至少要到那个时候。
而且爱浓并不是因为不喜欢他才不理他,她是谁都不理,自从知道这件事后,江生也就没那么伤心了。
孟超虚惊一场,脸上又有了笑容,“那正好,晚上的选修课你帮我上一下,签个到就行。”
江生皱眉,他看上去像是个随便替人上选修课的闲人吗?
“我也是没办法啊,Bro,要说这事儿都怪你,说好的音乐剧门票给我撕了,我还找黄牛换的高价票,今晚不去这票就成别人的了!”孟超又解释。
江生不为所动,整理好了书本后,就要掏出耳机来,他喜欢听着音乐看书。
孟超急了,一把拉住他胳膊道:“是楼老师的课,你不去可别后悔!”
江生恍惚了一下,懵懵地问道:“几点了?”
“六点五十八了,”隔壁室友插话道:“我看你还是别去了江生,去了也算他迟到,何苦替他挨这个骂?”
可室友说完才发现,江生已经夺门而出了。
两分钟当然不可能从宿舍赶到教室,江生进教室的时候,已经迟到了十分钟。
在座位上坐定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整个后背都是湿的,一股热气从羽绒服里翻涌上来,直往脸颊上冲,粗重的呼吸声让他甚至有些听不清爱浓讲课的声音。
周围几个同学被他影响,时不时朝他看过来。
爱浓也注意到了他,但只是匆匆一瞥,就又继续讲课了。
“建盏的器型主要有敛口、束口、敞口、撇口四种,其中以束口和敛口造型居多。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有云:‘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易立而利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需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可见宋代建盏器型的传世程度与当时人们的饮茶习惯息息相关……”
再介绍过敛口、束口、敞口和撇口的简单样貌之后,爱浓着重将使用最广的束口盏的图片单拉出来细讲。
与刚刚介绍的几种盏的器型不同,这张图片中的束口盏带有一圈明显的指沟,从剖面来看,其口沿至盏底的曲线并不平缓,盏沿内壁距盏口15-20mm处有一圈明显的内凸,外壁相应位置处则成一圈凹槽,类似于束箍状。
“对于束口盏的指沟,业内有很多种解读,有些人认为这条沟是注水线,甚至还有人认为是窑工失误所致,同学们学习我们系的课也有些时日了,相信对于陶瓷造型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认知,谁有兴趣来说说你们的看法?”爱浓笑着提问。
“我!这题我会!”
一个男同学不等爱浓开口就站起来回答:“是为了增加预应力,提高成品率。《天工开物》中写道:‘装时手拿微重,烧出既成拗口,不复周正。’说明当时瓷器烧造过程中普遍存在口沿在高温下变形的情况。
通常的做法是拉坯时在大型器具的口沿外加一层厚度,但这种做法拉出来的坯,通常需要反复修坯,将厚度修整齐之后方可上釉、烧制。
但如果在拉坯的时候直接拉出这一道指沟,会使预应力增强的同时,还可以让盏的外观更加美观,简直是奇思妙想!”
那个男生越说眼睛越亮,说到最后连他自己也开始惊叹起古人的智慧来了。
“嗯,说得很好。”爱浓首先对这种说法予以肯定,随即又问道:“但如果只是为了增加预应力,应该不只有内凸外凹的造型,内凹外凸的造型想来也是可以的,可为什么当今传世的宋代建盏中,并没有见过这种造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