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进攻日本外岛的借口 (第2/2页)
同时,这两个岛屿也是倭寇最大的补给点和销赃点,靠着给倭寇提供庇护,让经济产生了畸形的繁荣,有点类似于大航海时代加勒比海的那些海盗港。
正如没有哪个海盗港不被摧毁一般,只要大明下定决心主动出击解决倭寇问题,那么攻陷对马岛和壹岐岛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
不过,“清剿倭寇”只是一个旗号,或者说只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如果拥有了济州岛、对马岛、壹岐岛这三个岛屿,那么大明将彻底掌握战略上的主动权,无论是对日本还是对高丽,只要愿意,将随时可以通过强大的远洋水师,把登陆部队投送到他们的国土上,这种战略威慑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就如同把一把随时有可能落下来的剑悬在人的脑袋上一样。
而对于阿野公为来讲,他也深知这个要求对于日本整体的安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但他没得选,或者说,慷他人之慨总比割自己的肉要好,对马岛和壹岐岛都处于北朝的统治之下,打击这两个岛屿就是削弱敌人,如果南朝连存续都做不到,那还何谈考虑日本整体的安全呢?
而且阿野公为深知倭寇问题也是外交的关键,他咬了咬牙,坚定地说:“我国愿意请求大明水师的协助,一起捣毁这两处海盗巢穴,共同维护和平。”
在称号问题和倭寇问题上,既然双方能够达成一致,都按照大明的想法来处理,那么之前二十多年主要困扰在大明和日本之间的外交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
当然,现在能解决的这么痛快,主要还是因为随着大明远洋水师力量的增强,已经不需要敦促日本来解决倭寇问题了,而是完全可以做到主动出击,打到对方老巢去,治病直接治根源。
朱元璋听后满意地点点头,这次谈判算是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随后就是双方就可以对具体的合作(求援)细节进行深入探讨了,不过日本南朝要付出什么代价等问题,都不是朱元璋需要太过关心的,只要把大体的方向敲定好就行了。
而只要有了“大明应日本南朝邀请,派遣水师协助日本进行沿海防御和倭寇清剿工作”的名义,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而日本南朝使团结束了朝见之后,大朝会还要继续,只不过他们被请了出去,而接下来就是中午鸿胪寺举办的宴会,此时的气氛明显轻松了许多,没有了刚才的庄重与紧张。
而在这种宴会上,皇帝一般是不出席的,即便出席,也就是走个过场,待一会儿就走了,通常都是宗室、勋贵、官员们作陪,如果两国之间有一些还需要继续磋商的问题,那就会成为半正式的场合,借着酒宴,在推杯换盏的时候聊一聊,能达成一致最好,不能达成一致或者说错了什么,也完全可以说酒后失言。
上午的时候,朱雄英去府军前卫照例进行训练,因此并未能参加朔望大朝会,不过就算他不训练,应该也很难参加,因为除了太子,宗室按理说都是不应该干政的,哪怕是亲王也是如此,如今秦王、鲁王、潭王这几位亲王同样暂居京城,但他们都是不上朝的。
不过,鸿胪寺的酒宴,参加一下倒是不妨事,实际上很多宗室遇到这种有酒宴的机会,都会选择蹭吃蹭喝,因为一般这种酒宴的水准都不错,而且还有现宰杀的牛肉。
朱雄英正和鲁王和潭王两位叔叔坐在一起,任务就是盯着他们不能喝酒,喝酒伤肝,而且会影响汤药的药效。
因此,当阿野公为来敬酒的时候,朱雄英给他们挡了。
“殿下。”阿野公为向朱雄英行礼。
两人碰了杯酒,又随意聊了聊,而聊的内容,也是朱雄英受徐达之托,用他这种非五军都督府人员的身份,来旁敲侧击一番。
“关于倭寇的问题问题,仅仅靠清剿对马、壹岐两岛的倭寇巢穴其实并不够。”
阿野公为躬身聆听,心中暗自揣测朱雄英的真实意图,他很清楚,在大明这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圣孙,也就是虞王殿下,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所以他的话语,可能会代表皇帝的某些意思,而这些东西,是并不好明确说出来的。
“既然想要的都是长治久安。”朱雄英继续说道,“那最好能跟你们的水师一道,在九州岛进行联合的巡查,以此作为长期打击倭寇的常规手段。”
翻译翻译什么叫联合巡查?
“你意下如何?”
阿野公为心中一震,他明白这是大明进一步控制日本海域的举措,但表面上他仍保持着镇定:“殿下深思熟虑,此举定能更有效地维护海上安宁,只不过九州岛舰船众多,其中一大半都是北逆的,若是上国水师未至,恐怕我们也无能为力。”
朱雄英微微点头,对阿野公为的回答表示满意,对方没有一口胡乱答应下来,不过只要开了个口子就是好的,只是半官方的探探态度,以后有的是机会。
阿野公为也是心中暗叹,他清楚这是大明对日本的进一步渗透,但南朝如今势弱,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他只能寄希望于这种合作能为南朝带来更多的喘息时间。
“此外。”朱雄英话锋一转,“贸易也是一方面,如果能够严厉打击日本本土的倭寇,那么航线安全就能保证,到时候还可以开通大明与日本之间的官方贸易.你们所需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资,大明均可提供,而日本的金、银、铜等矿产,也是大明所需要的。”
这里的金银,指的并不是佐渡金山和石见银山,而是日本本来就富产金银,各种中小型的脉矿非常的多。
而这对于日本,尤其是日本官方来讲,与大明的贸易也是他们所急需的,要知道在唐朝的时候,遣唐使团除了贡品之外,就会兼具贸易的作用,他们会带来一些日本的本土货物,到了长安等大城市就会用这些货物与唐朝商人进行交易,当时日本提供的货物主要是棉布、砂金、绢、银、丝帛,而他们购买的华夏商品最多的是书籍,其中尤其以佛经为主,除此之外还有香料、丝绸等物品;而在宋代的时候,华夏向日本出口的货物主要包括墨砚、书籍、药材以及鹦鹉、孔雀之类的珍贵动物,而日本的出口货物多为棉布、线、绫、蝉羽、铜等等。
总的来讲,双方的进出口需求是很稳定的,而且相当互补,因此进行贸易对于双方,尤其是日本来讲,其实是需求非常迫切的。
实际上,体量越小的国家,能够自产的物资就越少,对外贸易的需求也就更大,而对于大明这种可以自成体系的大国,才能玩得起闭关锁国。
阿野公为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他很清楚与大明的贸易对南朝经济至关重要,毕竟打仗除了兵力、人口和粮食,打的就是钱,而南朝显然远没有北朝有钱。
“那贸易的事情.”
朱雄英笑了笑,摆手道:“随口说说,今日之议,便到此为止。你且回去准备一下,到时候自然有相关的官员会跟伱们谈的,大明也会派遣使团前往日本,具体事宜,届时再议。”
关于两国之间的要事,很多事情自然不是阿野公为能够完全决定的,所以这次虽然他承诺了一些东西,但也只是初步意向,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双方进一步的磋商,大明这边也得派使团前往吉野去见一见日本国王。
阿野公为端着酒杯告退,心中却是波涛汹涌.这次与大明的交涉,虽然表面上南朝做出了许多让步,但也为南朝的存续赢得了一线生机。
朱雄英目送着阿野公为离去,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只是大明与日本关系的一个新开始,而未来的路,还很长。
坐在朱雄英身边的鲁王和潭王,对于朱雄英和这个日本人的对话完全不感兴趣,随着身心健康状态的逐渐好转,两人也明显都正常了很多,一个不那么玉玉了,另一个则从狂躁中缓解了过来。
宴会渐入佳境,鲁王和潭王在朱雄英的陪伴下,心情似乎也都放松了不少,他们虽然身为藩王,但平时也难得有如此热闹的场合。
鲁王端起酒杯,以茶代酒,向朱雄英敬酒道:“大侄子,此次你为我们二人调理身体,劳心劳力,实在感激不尽。来,我敬你一杯。”
鲁王通过一段时间颇为痛苦的治疗,以及尼古丁的代替,总算是从金石之药的成瘾中暂时解脱了出来,原本被摧残的身体,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朱雄英微笑着接过酒杯,轻轻与潭王碰杯后一饮而尽,说道:“叔叔言重了,侄儿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只要叔叔们身体康健,侄儿便心安了。”
潭王也倒了些茶水,附和道:“是啊,雄英侄儿不仅聪明绝顶,还如此懂得体贴人,真是难得。来,我们叔侄三人共饮此杯,祝愿大明江山永固。”
三人举杯同饮,气氛更加融洽。
随后,鲁王和潭王开始谈论起他们封地的事情,以及对于未来的展望。
朱雄英则一边倾听,一边偶尔插话。
酒过三巡,鲁王忽然话锋一转,说道:“雄英侄儿,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雄英放下酒杯,认真地看着鲁王,说道:“叔叔但说无妨。”
鲁王犹豫了一下,还是压低声音开口道:“近日我们去拜访二哥的时候,二哥似乎对你有些不满他虽然被软禁在京城,但毕竟是宗室里仅次于太子的,影响不容小觑,你日后行事,还需多加小心才是。”
对于潭王和鲁王来讲,如果是别的皇孙,他们肯定不会说这话,毕竟这话说出口,哪怕是真的,也相当于挑拨叔侄矛盾,到时候要是让父皇知道了,免不了被责罚,也是两头不讨好的事情,犯不上。
不过朱雄英毕竟不一样,朱雄英一来是与他们亲近,二来是他们之间有利益往来,不管是押注未来还是以后想要继续获得利益,提醒一下朱雄英免得他栽跟头都是必须的。
潭王也点头,用很低很低的声音贴耳道:“是啊,秦王此人性格刚烈,手段狠辣,若真与你起了冲突,只怕会是一场风波。”
朱雄英听后,眉头微微一皱,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说道:“多谢两位叔叔提醒,侄儿会多加留意的,不过,我相信只要一心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任何风浪都是无法撼动的。”
鲁王和潭王见朱雄英如此镇定自若,心中也不禁佩服,他们这个大侄子不仅才华横溢,更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胸襟。
两人都很有理由相信,只要朱雄英能够继续成长下去,在能力和势力上都继续提升,未来必定能够成为大明的一代明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