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免费小说x95mf.com

字:
关灯 护眼
九五免费小说 > 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 西汉篇——汉文帝

西汉篇——汉文帝 (第1/2页)

九五免费小说 www.x95mf.com,最快更新从原始部落到清末!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第四子,母为薄姬。汉朝第五个皇帝。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陈豨叛乱被镇压,刘恒被封为代王。后跟母亲在封地居住。刘邦逝世后,政权一度被吕太后控制,刘邦的其他儿子纷纷被杀,刘恒因为僻居远方,且谦恭谨慎,别人看其没有竞争皇位的可能,侥幸活了下来。吕太后死后,元老勋臣们平定“诸吕之乱”,把刘恒推上皇帝宝座。即位后,刘恒执行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也重视农业,多次诫百官守令劝课农桑,减轻田租、赋役和刑狱,同时取消过关用传(符证)制度,方便行旅往来和商品流通,并弛山泽之禁,促进盐铁业发展。又采纳贾谊、晁错等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和削藩的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巩固中央集权。于后元七年(前157年)元月,汉文帝刘恒死于未央宫,葬于霸陵。

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其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刘恒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同时,刘恒也是一位备受史家赞誉的皇帝,刘恒励精图治的行为,宽仁节俭的美德,爱民重农的思想,无不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刘恒的法律思想,特别是主张废除肉刑的见解和下令废除肉刑的做法,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大进步,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亲薄姬在秦末原为魏王魏豹妾。楚汉之争初期,魏豹附汉而叛汉,乃为汉将韩信、曹参败俘,后被汉将周苛所杀。因此,薄姬成了俘虏,送入织室织布。后刘邦见她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岁余不得宠幸。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初,刘邦坐在河南宫内成皋台上,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相伴,她们在一起谈笑当年与薄姬的约定。汉高祖听到后,问她们笑什么,两人将实情全部告诉了汉高祖。刘邦内心感到伤感,怜悯薄姬,当天就把薄姬召来并与她同房。薄姬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汉高祖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有了身孕。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在河南宫内成皋台生下儿子刘恒。自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刘邦。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刘邦在亲征平定代地诸侯陈豨的叛乱后,册立八岁的刘恒为代王,都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其后刘恒在他就藩代地的十五年间,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恭俭作则,代地由是大安。另一方面,汉初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母亲的悉心教导,养成了谨慎沉静的性格。更重要的是,这为即位后成功应对功臣问题与施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去世后,忠于刘邦的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皇孙朱虚侯刘章兄弟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考虑到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评估了诸王和外戚势力后,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反而引起了疑心,属臣们也意见不同:代国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为由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而中尉宋昌力排众议,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表明: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卜卦人马上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向夏启延续夏禹那样。卦师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级。

于是,刘恒初步决定入京即位。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步步为营,深怕中计,丧命黄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宋昌到达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到高陵回报刘恒,于是刘恒行进到达渭桥,群臣以臣礼拜见刘恒,刘恒亦谦逊回拜。太尉周勃进言说:“要求赐片刻时间秘密禀陈。”宋昌说:“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刘恒辞谢说:“请到京都代邸再议。”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进入代邸商量,期间刘恒西向两次辞让、南向三次辞让,在五让天下后,终于同意即皇帝位。随后刘恒让刘兴居清理宫掖,确保万无一失,才住进了未央宫。选择良辰吉日,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入京,仅带宋昌、张武等六人。即位后,下定决心要尽快整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和加强国家政权的运转能力。

因为得到皇位不易,文帝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张武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后,对于拥立他做皇帝的功臣们一一赏赐、封官晋爵,对于被吕后贬斥的刘姓王公恢复了爵位和封地,同时,对于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分别赏赐、分封。这些措施使的文帝的帝位得到巩固。

除了用拉拢的手段巩固权势外,打击重臣也是文帝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方面主要是对大功臣周勃的处理。周勃因为拥立文帝有功,每次退朝后,出来时总是很骄横的样子,似乎不把新帝放在眼里。而文帝对他更加有礼,经常目送他离去。有大臣劝说文帝,不该对周勃这样重礼,有失君主的身份。从此,汉文帝的神色变得越发严肃,而周勃则越来越敬畏。周勃的属下及时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周勃如醍醐灌顶,猛然醒悟。于是辞去了右丞相(汉时以右为上,陈平当时是左丞相,相当于副职)的职务,汉文帝很快也答应了。

一年后,因为陈平谢世,文帝任命周勃做丞相,但仅十个月后,文帝又以列侯归封国为借口免除了他的相职。当时,很多的列侯都住在长安,这给京城的粮食供应增加了很多负担,所以,文帝就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即使朝廷恩准留在京城,也要将自己的儿子派到封国去。但很多人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留在京城,这使文帝很生气,便让丞相周勃带头做表率,免了丞相职务。

再后来,派友举报周勃身披盔甲,怀有谋反之心,文帝马上把他抓捕。周勃赶忙通过帝舅薄昭向文帝说明自己惧祸才束甲,决无谋反之心的实情。汉文帝在重新调查后,没有发现周勃谋反的事实,便释放了他。这和封建时代很多皇帝相比,文帝做得确实很宽容。

汉文帝巩固皇位的主要措施有:

1掌握军队

军权是最大的权,汉文帝深谙此道,所以在他进入未央宫的当天夜里,就命令宋昌为卫将军,镇抚南、北二军;命张武为郎中令,巡察保卫宫中。相关部门分别诛杀后少帝及其三个弟弟于他们自己的府邸里。新帝回到前殿连夜颁布诏令,大赦天下。

文帝知道自己在汉廷并无雄厚的政治基础,有的宗室认为他是“摘桃派”,仅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拥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临的是不断壮大和日益骄横的诸侯王势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务是采取恩威并施的两手策略来巩固皇权。

2封赏功臣

汉文帝即位之后,首先封赐诛诸吕有功之臣。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十月,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组成新的中央。随新帝入朝的官员,有的官至列卿。

除了保留旧有的诸侯王之外,汉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诸侯王。同年十二月,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后来,又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间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又徙封为淮阳王,后徙封为梁王;刘参为太原王,后徙代王;刘揖为梁王。

同年正月,即文帝即位三个月后,根据群臣的建议,文帝立长子刘启为太子。这样,自汉高祖以来,预立太子就成为汉家的定制。同月,立窦氏为皇后。

由于汉初大力推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坐大,开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汉文帝的即位,使得刘氏宗室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文帝三年(前177年),皇位继承中的利益分配不均,济北王刘兴居率先发动叛乱,开启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土崩瓦解,刘兴居被俘自杀。

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两起叛乱虽被平息了,但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实际上已成为对抗中央朝廷的分裂势力。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到了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的时候了。贾谊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时年28岁的贾谊上《陈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两点:第一,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即同姓诸侯王不比异姓王可靠。第二,是强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这样的封国条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胁中央集权政权的。贾谊提出解决的办法就是“众建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诸侯王国的势力,从而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治安策》,然而,当时他正用心于稳定政局,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形势不允许他用激烈的方式实施《治安策》上的政治构想。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齐文王刘则死,无子嗣位,文帝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

贾谊关于众建诸侯的建议,至此才得以实施,但皇权和王权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分权和集权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文帝对同姓诸侯王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导致了景帝时期的吴楚七国之乱。

文帝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其性又节俭,故在位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曾因惜十家之财而罢建露台;因怜吏卒输送之劳而令列侯归于封国,不须留于长安奉朝请;借缇萦救父之事而下诏废肉刑;又诏罢天下田租。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文帝君臣躬行节俭、励精图治,最终开创“文景之治”的繁盛之局。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日(前157年7月4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享年四十七岁。群臣上庙号为太宗,谥号孝文皇帝。同月乙巳日(7月10日),葬于霸陵(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西端)。

西汉王朝建立后,汉高祖、惠帝、吕后都着力于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统治秩序,收到了显着的成效。然而文帝即位之时,不仅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还相当困顿。造成这种贫困的状况,是由于“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农民遭受残酷剥削,淫侈之风日益严重,以及社会背本趋末的结果。这表明汉初一度缓和的社会矛盾,到刘恒即位时又逐渐趋于表面化。于是他开始大显身手,开始了他的治国之路。

政治:1司法改革

秦汉时期的黄老学一个主要特征是“守法而无为”,所谓“无为”,不是毫无作为,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放任,而是不超越既定的法律规定。“法”是“无为”的界限,而无为的“道”又是“法”的根源。所以,要求“法立而弗敢废”,就是指立法之后不轻易变更,要“循守成法”。

汉初统治者坚持黄老之学“赏罚信”的思想,主张严格执法,即使皇帝也只有“执道生法”的权力,而不得犯法。汉文帝就是一位不以个人意志破坏法律规定而“循守成法“的皇帝。一次,文帝出行中路过渭桥,有人从桥下走出,使文帝乘车的马受惊而跑。廷尉张释之判处此人“罪金”(罚四两金)。文帝要求处死。张释之向皇帝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共同制定的,如果我们轻易地改变法律,就会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任,不知怎样做才对。”文帝终究表示廷尉做得对。

黄老思想虽然吸收了法家的“执法”“守法”思想,但基于“安民”“惠民”的立场,对法家的“重刑轻罪”主张并不首肯。黄老思想不仅要求“君正”,而且要求“法正”。在这种思想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坚持除秦苛法。

文帝元年(前179年)十二月,除“收孥连坐法”。明令宣布:“废除一人犯罪,家人收为奴婢及各种株连的法律。”这是对旧传统的否定,对成法的改革。

2刑制改革

废除连坐法(首孥连坐法)。

文帝十三年(前169年)五月,废除肉刑,改为处以笞刑和杖刑(详见汉文帝刑制改革)。

3令列侯归国

文帝二年(前178年)十月,因当时列侯多居于长安,离封邑很远,吏卒供给输送甚为劳苦,而列侯亦无机会去德化其封邑的百姓。于是下诏让列侯都到自己的封邑去。其中有的身居高位要职与诏令恩准留京的由其太子到封邑去。

4废除过关用传制度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三月,废除进出关要出示证件的法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