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这人情怕是还不了了 (第2/2页)
“人情变人情债了。”
赵浮岚抽了抽嘴角,突然不知该如何面对杨木人,只好在送别文三娘与铁头一行后,继续住下去,打算先等杨木人接受文三娘的离去,自己再行负荆请罪。
殊不知,这个人情债最终变成了塌下窟窿,补不起。
只因游历一年后,文三娘与铁头情定旅途,在鹳雀楼拜了天地。
据文三娘回忆,那日登楼后,恰见一只鹳雀停留,久久不飞离,还围着她与铁头绕来绕去,让她觉得这似乎预示着什么,而就在那一刻,铁头红着脸向她表明了心意。
她豁然而笑,拉着铁头当场拜了天地。
赵浮岚由衷替他俩高兴,其实,早在二人那次分食栗糕时,她便看出了苗头。
成婚后的二人,没有在临安城定居,只待了一小段时日,又去四处游历了,而在临安期间,赵浮岚与文三娘曾促膝长谈过一次。
“如晴,你现下应该明白过来,当初对你表兄是何感情了吧?”
“嗯,比起男女之情,依赖更甚。”
“那对铁头呢?”
“一见倾心,日久生情。”
见她早已放下了对杨木人的感情,赵浮岚安心落意。
可杨木人却难以释怀,只悔没有说服自家大娘子让文三娘成为平妻。
但赵浮岚却对他说:“如晴只求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杨木人醉了整整三日……
送走文三娘他们后,赵浮岚便返回庵观,打算写写当下女冠的现状,却不知,她那篇“既娶妻何纳妾”的文章又在临安城掀起了轩然大波。
“既然在我朝,妾与婢皆可租借,那‘纳妾’一说便不存在了。”
“是呀!租期一到,再情真意切的山盟海誓皆是当场作废,不续约,爱妾便是他人妾了。”
“说难听点,租借妾室,与狎妓无异,有钱承欢床笫,没钱穿衣走人,区别在于,一个是自己走,一个是让别人走。”
一番热议下,许多即将为妾的女子纷纷改弦易辙,不管家里人如何强逼,就是不愿去事先谈好的主人家里做妾,宁可在瓦舍勾栏谋差事。
眼下,临安城内的瓦舍多达二十三间,而一个瓦舍里又包含十几个勾栏,较大的勾栏能容纳好几千人,让歌舞伎供不应求,而女子除了表演歌舞,还能表演杂剧、像生、说书、幡竿,以及走索等,甚至连弓箭、蹴鞠、傀儡这些男艺人居多的百戏里也能见到不少女子的身影,从整体数量上来算,女艺人应该能占半壁江山。
而她们的收入还不菲,《宋稗类钞》中提到过一位孝宗时期的屈姓歌伎,自幼父母双亡,被舅舅送进留都的新瓦当学徒,跟随师父习音乐与舞蹈,十年后学成技艺,还能自己谱写新曲,经她改编的传统舞曲《柘枝舞》曾风靡一时,一天能演七八场,让她每日均能挣到二十多贯。
像这位屈姓歌伎不在少数,莞儿当初亦是如此,若非为了寻找弟弟的下落,大可靠才艺为生,无需出卖色相,周旋权贵。
正因如此,又在小报的渲染之下,一股“宁可卖艺绝不为妾”的风吹遍了临安城的大街小巷,让本就人才济济的瓦舍又多出不少年轻女艺人,而那些眼巴巴盼着纳妾的男子却只等来一场空。
“活该!”
正室们则幸灾乐祸,作壁上观,还不忘用退租妾室省下来的钱去捧场瓦舍的歌舞伎,大有女子一心让男子无妾可纳之势……
“三娘不会真打算入观当女冠吧?”
望着换了身道袍,于林中打坐的赵浮岚,鲁大抬手戳了戳身旁的韩远岫,“你不当和尚了,她跑来当女冠,看来,你俩注定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