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鸿翎急报入长安 (第2/2页)
“谢陛下。”
两个士兵退出宫殿去休息,李世民拿起奏报,看了眼封口的火漆,拆开封口。
奏折上的信息大概就是刚才说的那些,不过单独有一份请功的名单。
其中,宣节校尉秦安道,万年县许家村百姓孟南柯,名列前茅。
“孟南柯?和他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心中疑惑。
往下接着看,原来秦安道所用宝物,名为千里镜。
大军临出发时,孟南柯托秦家管事把此物借给秦安道使用,秦安道用此物提前察觉到吐谷浑大军埋伏,这才有了唐军大胜。
要不然,二十万吐谷浑大军设伏,唐军不过五万,到时候胜负还真不好说了。
如此算起来,秦安道有大功,而借给他宝物的孟南柯,也有大功。
看完之后,把奏报让陈琮拿下去传阅。
“嘶,千里镜,这孟南柯,哪来的如此宝物?”
李世民心底暗自思索着。
前面的这些重臣把奏报看过一遍,随后把奏报还给陈琮。
所谓重臣,就是左右仆射,中书令,六部各位尚书,各位武将国公。
至于其他的人就算了,反正这是军国大事,主要还是看这些人怎么商讨。
长孙无忌摸着胡须,暗自思索。
“这个孟南柯,竟然又拿出一件宝物。看来,有些事情要开始安排了。”
房玄龄拱拱手。
“陛下,按照奏报所说,如今大军在西海以西,距离长安两千多里,后勤压力太大了。
要不要继续打下去,还要慎重考虑啊。”
李世民点点头,如今国库空虚,可坚持不了长期的战争。
不过,既然已经把河源郡和西海郡大部拿下了,也不可能就此扔了吧?
“陛下,如今秋收马上结束,很快就有秋粮入库,不如运送一批粮草过去。
吐谷浑残余一路逃亡,大军追不上,军队也不能全部留在那边。
不如在河源郡和西海,留下两支兵马,剩下的军队,班师回朝。”
杜如晦想出来一个办法。
其他人互相看了看,没有其他更好的主意了。
“既然如此,命定远郡公左武候将军张公瑾、归政县侯游击将军郑仁泰各领军三千,征发民夫,十五日后押运粮草去往西海郡和河源郡。
张公瑾让知节留下一万两千大军,合计一万五千人,驻守西海。
郑仁泰驻守河源,让知节留下七千人,合计一万。
其他大军,由知节带领班师回朝。”
张公瑾和郑仁泰出来行礼遵命,随后会有圣旨和兵部文书下达。
等半个月后,准备好粮草,召集齐民夫,他们就会出发。
“对于大战中立下大功的秦安道,还有借出异宝的孟南柯,该如何奖赏,你们可有什么建议?”
房玄龄把奏报所说再次仔细回想一遍,然后拱手开口。
“陛下,秦安道能提前察觉异常,让吐谷浑大军的埋伏失去作用,甚至可以说是他一人救了全军。
并且大军因此及时做出应对,才有了这次的大胜。所以此战秦安道居功至伟,臣建议封赏他县侯的爵位。
至于孟南柯,如果不是他把宝物借给秦安道,那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他的功劳也不小,应该和秦安道等同。
臣建议也封赏他一个县侯。”
“陛下,不可啊!”